同志们:
大家新年好!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天是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如约相聚召开甘井子区第32个新年议教会,主要目的是回顾2019年教育发展成果,部署2020年教育发展工作,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坚守新年首个工作日议教制度始终不变,坚持教育优先决策、优先投入、优先发展的“科教兴区”战略始终不变,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意志始终不变,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打造名优师资队伍,全区教育发展质量逐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2019年,我们奏响了教育资源砥砺奋进的新强音。召开全区教育大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指航定向。不断扩增教育资源。新开办小区配套幼儿园5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学位1600余个。弘毅小学投入使用,续建5所中小学校,完成65项校建维修改造工程。妥善化解教育矛盾。通过挖潜存量、新改扩建等举措,确保2.6万余名中小学生秋季顺利入学。积极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月均5.2万名学生享受到1100名教师提供的优质课后服务,让每一个孩子开心,让每一位家长放心。
2019年,我们谱写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篇章。借助“甘井子教育”公众平台,展示“名优校长”和“家门口好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百姓口碑大幅提升。我区教师荣获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特等奖、省最美校长等称号。英领国际学校和文谷双语学校项目落地,第66中学获评省创新创客实验学校,19中学获评全国十佳创新名校,郭家街小学、华西小学获评全国足球特色校,甘井子区特教中心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9年,我们开启了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新局面。先后承办亚洲学生书画展、全国“翰墨薪传”教师书法展、全国“绿色课堂杯”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多次接待日本、美国、泰国、巴西、荷兰等地友好学校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选派9名优秀干部、骨干教师赴六枝特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帮扶,组织全区50余所中小学校与六枝特区结对帮扶,甘枝两地教育携手迈上新台阶。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倾力指导,得益于区四大班子的高度重视、真诚关怀,得益于各相关部门和街道的积极投入、密切配合,得益于全区广大教职员工的勤勉敬业、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单位、各部门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同志们,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区委、区政府认真审视新形势,精心谋划新蓝图,将今年议教会的议题确定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适合于甘井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路、科学之路。刚才,大家共同观看了我区教育发展专题片,立强书记就新年议教会议题作了解读说明,一会儿市教育局**局长和铁林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务必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2020年教育工作,我谈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方向标,吹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冲锋号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持续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一是逐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按照上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瞄准全区教育发展的突出障碍,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强实力。要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改进教育评价机制,充分激发教育事业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是稳步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提供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加快构建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通过举办国学文化、营养保健、诗歌欣赏、摄影比赛、花卉茶艺等公益课程,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区,让每个人享有更公平、更优质、更多样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三是同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要主动适应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新需求,稳步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行政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规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教育发展格局,促进教育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优质公平,切实增强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现代新城区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和智力支撑。
二、着力抓住新时代教育关键点,找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科学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一是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就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德育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坚持以法正人,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学法、自觉尊法、坚持守法、习惯用法、敢于护法,争做一名守法小公民。
二是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更多人才,是教育发展的主题。要创新教学理念方法,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加快推进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鼓励学校开办体育竞技、艺术启蒙等特色课程,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机会。
三是坚持把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硬资本。要有序配置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有序扩增,加快校舍建设进度,逐步完善区域内城乡中小学布局。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科学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内集团化办学,保障每一所新开办的学校都成为新的好学校。
四是坚持把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人民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要以“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正能量,鼓励校长教师争当新时代的教育先锋,忠于事业、甘当人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学生,以精深的学识才华教导学生,以仁厚的胸襟情怀关爱学生,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特别是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继续实施“四名优”工程,发挥名优带教工作室,名优教育大讲堂等载体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快培养一批掌握前沿知识、熟悉教学规律、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高层次教育人才。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五是坚持把提高教育治理水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均衡监测系统,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要积极深化义务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要加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重点从学校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和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监测,把教育综合督导作为学校发展的外在动因,激发学校内部发展动力,鼓励学校在原有办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提高。
三、充分凝聚新时代教育向心力,画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同心圆
一是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教育改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要加强对全区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督促检查各单位落实党关于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情况,研究教育领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政策等重要工作。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的精准指导,提高基层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形成体制顺畅、机制健全、协同推进的党建工作合力。
二是不断完善教育相关保障制度。坚持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将教育高质量发展纳入区域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统筹研究解决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机制,依靠部门协同、区域协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构建各部门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格局。教育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优化发展思路,推进高质量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条件。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教育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导学校做好党建工作。宣传部门要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细化、完善和创新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各街道、其他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结合各自职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全区共同发展教育事业的强大合力。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常怀爱教之心、多做利教之事、善解办教之忧,形成主动参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共同写好甘井子教育事业的“奋进之笔”。
同志们,行程万里,不忘来时路;赓续奋斗,阔步新征程。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创新实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新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