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必须“精耕细作”,补齐发展短板。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深入分析了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工作,并作出了“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群、区域、领域三个层面梳理出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并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和健全社保兜底机制作为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2015年以来,就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就有7个,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领域的系列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强调“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分别占40.7%、20.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8.5%,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4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问题;二是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三是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问题等;四是还有1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总书记的论述高屋建瓴,其调研之深入,阐述之细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要求,主动对号入座,站位要再提高,责任要再夯实,措施要再细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关于做好脱贫攻坚的任务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是要把握政策,精准施策,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文章中说到“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救助措施,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要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同时,要堵塞漏洞,防止骗保和养懒。”如何将总书记的要求部署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政策,熟练掌握政策,正确运用政策。同时要认真梳理我区的11户16人的致贫原因。从全市角度来讲,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并不算重,但是在“精准识别”上,我们做的很不到位。6月5日,市扶贫办对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反馈,指出了很多问题,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区在脱贫攻坚领域还存在诸多短板。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突出精准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落实产业、搬迁、就业、危房改造、教育、健康、生态等扶贫措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到位。
三是要夯实责任,细化措施,补齐短板,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此紧要关头,我们更要加强作风建设,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完善制度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后冲刺和收官阶段,虽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