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关于一九八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关于一九八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1989-04-20 来源:南票区统计局】

一九八八年,锦州市南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生产持续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国民经济实力增强,流通规模扩大,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又有新的发展。全区国民生产总值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52.3%;国民收入3741万元,比上年增长62.6%;工农业总产值(八○年不变价)3,764万元,比上年增长59%;社会总产值5795万元,比上年增长46.3%。

 一、农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社会总产值(八○年不变价)达到3239万元,比上年增长43.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6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农业生产在遭受旱、风、虫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粮豆总产量6267吨,比上年仅减产233吨,下降3.7%。蔬菜面积2419亩,产量为9603吨,比上年下降6.6%。水果生产形势较好,总产量为537吨,增长80.8%。

林牧副业又有新发展。全区造林4214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1200亩。牧业生产回升较快。大牲畜达到3550头,增长5.6%,其中,牛1215头,增长11.8%。生猪存栏8854头,增长33%。生猪生产后劲出现了好势头,能繁殖母猪和后备母猪已增加到743头,比上年增长22.8%。羊发展到7643只,增长12.4%。猪牛羊等肉类总产量为448吨增长18.8%;禽蛋产量97吨,增长34.7%。农民家庭经营的商品性工业稳步发展,活跃了市场。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区农村在“大禹杯”竞赛活动推动开展群众性的农田基本建设,治山治水取得了可喜成果,动用土石方53.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65亩,防洪工程1920延长米。年末农机总动力9353千瓦,比上年增长7.1%。各种拖拉机221台,比上年增长40.8%。农用载重汽车30辆,增长25%。农作物化肥施用量763吨,增长23.9%。农村用电量比上年也有增长。

二、工业

锦州市南票区工业生产克服了原材料、资金紧张等困难,生产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工业总产值已打破二千万元的徘徊局面,突破了三千万元大关实现3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3.8%。村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4.5万元,比上年增长80.8%。纵观1988年我区工业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企业内部改革得到深化,在上年大面积实行租赁承包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抓了巩固完善工作,有的企业实行了劳动优化组合,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划小核算单位,贯彻实施《企业法》,突出了厂长的法人地位等。

2.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增长速度重工业高于轻工业。全年重工业完成产值1828万元,比上年增长78%,超过轻工业68%的增长速度。有力地发挥了我区工业结构以生产煤炭、建材产品为主的优势。现有创产值过千万元的乡一个、百万元的村六个、二百万元企业一个。

3.村及村以下工业高速发展。全年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497万元,所占比例由上年的42.9%上升到48.3%,比上年增长95.7%。村办工业产值完成765万元,个体、联办工业产值完成7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7%、94.7%。

4.市场紧缺的燃料、纺织产品、建筑材料产品有较大的增长,对满足市场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88年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39.32                48.0

白 布           万米              121.03               43.58

线手套           万付              35.03               40.3

栓缰绳           万付              129.55               3.7

弹力衫            件               495                234.4

耐火砖            吨               3686               111.1

水  泥           吨               6000                8.8    

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区村以上工业企业72家实现利润总额294.5万元,比上年增加131.6万元。其中;区属工业由上年13.8万元增加到18.9万元;乡办工业由上年77.2万元增加到127万元;村办工业由上年84万元增加到141万元。

三、商业

城乡市场活跃,流通规模扩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商品购买力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63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消费品零售额460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87.4%。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957万元,增长28.4%;穿着商品零售额658万元,下降8.7%;用的商品零售额1072万元,增长50.4%;文化娱乐商品增长最快,零售额为344万元,增长79.2%;其它各类商品零售额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主要耐用消费品零售量都有大幅度增长,自行车增长14.8%,缝纫机增长23.2%,录音机增长44.3%,电风扇增长48.6%,彩色电视机增长300%。

全民、集体、个体商业各自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竞争均有所发展。全民商品零售额2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集体商业零售额676万元,增长162%;个体商业零售额902万元,增长74.1%;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成交额达到746万元,比上年增长17.4%。纵观1988年商业经营有以下的特点:

1.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拓宽了购销渠道,使弱小企业有了新的转机。

2.商业经营网点增加。商业经营网点由上年532个增加到677个,商业网密度由上年6.05个增加到7.74个。

3.商业企业推行租包责任制后,1988年又进行了内部改革,主要指标下达到小组或个人,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平均每个职工的销售额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长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88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344万元,实际完成733万元,比上年增长58.3%。其中,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07万元,集体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万元,城乡居民私人建房113万元。在总投资额中,生产性投资114万元,非生产性投资635万元,其中住宅投资374万元,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职工住宅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为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打下了基础。

建筑业,全年区、乡三个建筑工程队完成总产值325万元,比上年增长76.6%;利润总额比上年减少2.16万元。

城市建设有所改善。1988年市政建设共投资2.7万元,重点治理了脏水沟、下水道等。市政管理逐渐加强,查处违章建筑71起,乱占乱建得到控制,城市建设进入了规划的轨道。为解决居民游玩娱乐场所,开始修建“西山公园”,已投资15万元,以后逐年投资续建。全区城内在“绿叶杯”竞赛活动推动下,市容市貌将大有改观。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行递增包干新体制后,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增加,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6.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4.9%,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工商税收完成928.9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地方财政支出完成809.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1.4%,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支农支出增长8.7%,教育支出增长43.1%。

金融部门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挖掘资金潜力,控制货币投放,调整信贷结构,千方百计筹措和融通资金,基本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区各项存款余额7502万元,比年初净增2059万元,增长37.8%,其中城乡储蓄余额5390万元,净增1297万元,增长31.7%。各项贷款4841万元,净增703万元,增长17%。现金支大于收,净投放货币4039.7万元,但贷款和现金投放数量基本控制在计划规模之内。保险事业又有新发展。保险种类由上年的8种增加到10种。国内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26.7万元,增长65.6%。

六、科技、教育卫生和体育

科技工作在改革中发展。 1988年拨出三项费用4000元,开展用科技推广活动。安排种植业、养殖业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典型五个。其中,蔬菜大棚、庭院葡萄已见明显效果。为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重点引进“铁扫帚”、雪非和孙家湾五号白菜等新品种,进行大面积试种。孙家湾五号白菜不仅食味好、营养丰富,还能增产三至五成。我区前富隆山村和党金沟村已列入市级“八一六”工程的基点村,1988年两村人均收入均达到75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25%。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部门办的小学163个班,在校生4726人,小学入学率为96.2%,幼儿教育在社会各方面关心和支持下,集体、个体的幼儿园、托儿所已有42个班,入班幼儿1116人,农村基本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普通中学46个班,在校生2165人,其中初中42个班,1966人;职业高中3个班,在校生67人。教师队伍趋于稳定、教师素质较好、教学质量正在提高,区中学语文教育庄敏同志在辽宁省首届青年教师优秀录象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为我市、区都争了光。

卫生事业向前推进。区、乡医院现有病床70张,各种卫生人员76人其中,医生23人,护士15人;私人开理各种诊所21处。传染病发病率由上年的4.06%。上升到5.25%%,地方病发病率由上年的5.03%下降到5%。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我区举办了8次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参加了省、市举行的体育比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市元旦长跑比赛中,小学荣获女子组总分子组总分第一名,中学获男女总分第二名,在市田径运动会上,职业高中男女总分第一名;在省乡镇业余体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女子组总分第一名,男子组总分第三名,男女总分第二名。我区又积极为省、市选送优秀运动员3人。在参加省和国家重大比赛中我区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14枚。在全国农运会上,高丽梅夺得女子手留弹金牌奖。沙锅屯乡大红小学被省评为“三项活动”先进集体。

七、人民生活

1988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地方职工总人数3742人,比上年增加265人,工资总额达到492.4万元,比上年增加101.9万元,全年平均工资为1383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年安置就业人员29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06元,比上年增长9.4%。我区对农村的贫困户加强了扶持工作,本年内脱贫30户,133口人;农村孤寡老人生活得到保证,年末已有40名老人在两个乡敬老院里安度晚年。

 八、人口

1988年末全区总人口为87485人,比上年减少371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为57590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7044人,全区共有26036户。年内出生人口1237人,年内死亡人口424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分别为14.11%、4.84%、9.27%、100%。

1988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农用生产资料供应紧缺,质量又无保障。种植业成本升高,效益较低,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工业生产发展不平衡、经济效益不理想,个别企业尚未从严重亏损中解脱出来。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不减,资金、运力不足在增;市场部分商品短缺,物价仍在暗涨,群众反响强烈;实行租赁、承包的企业内部配套改革仍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都要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