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二OO六年桓仁满族自治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OO六年桓仁满族自治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04-01 来源:桓仁县统计局】

2006年是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信、自力、自强”的桓仁精神,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总量

2006年,全县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9:43.5:38.6调整为18:43: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01元,比上年增长17%。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38万元,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9%。其中构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税收收入12924万元,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934万元,比上年增长24.5%。

实现税收总额39426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国税收入19823万元,地税收入19603万元,同口径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2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0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4055元,比上年增长13.5%。

表1        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同比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466347

18

        其中:第一产业

84088

14.7

              第二产业

200731

17.8

              第三产业

181528

19.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5401

1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6838

23.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51934

24.5

税收总额

39426

22.7

        其中:国税

19823

22.8

              地税

19603

2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900

14.5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055

13.5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9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种植业产值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林业产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6.1%;牧业产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2.8%;渔业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种植业增加值3.36亿元,比上年下降6.3%;林业增加值1.36亿元,比上年下降8.5%;牧业增加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5%;渔业增加值0.72亿元,比上年下降31.1%。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156公顷,比上年增长3.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9公顷,比上年增长5.8%;药材作物种植面积2396公顷,比上年下降6.8%;蔬菜作物种植面积1295公顷,比上年增长3.2%;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61公顷,比上年增长5.2%。全年粮食总产量12.2万吨,比上年增长13.49%。其中水稻产量4.84万吨,比上年增长8.76%;玉米产量6.53万吨,比上年增长20.93%;大豆产量0.2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0.03万吨,比上年增长50%;蔬菜产量5.19万吨,比上年增长7.23%;水果产量1.85万吨,比上年增长60.87%。

 

表2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1976           13.49

其中:水稻                             48392              8.76

                  玉米                65288              20.93

                  大豆                                           2756                 0

油料                                             245                       50

蔬菜                       51862             7.23

水果                       18509             60.87

林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累计完成工业原料林46.7万亩,经济林50.32万亩,中药材35万亩。完成造林面积3.6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313万亩,新封山育林2万亩,植树8106万株,森林面积435万亩,森林总蓄积量21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6%。

畜牧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3.22万吨,比上年增长0.63%;禽蛋产量0.9万吨,比上年增长0.29%;奶类总产量0.17万吨,比上年增长6.25%。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为促进我县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表3   2006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出栏头数

名称

产量及数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其中:猪肉

      牛羊肉

禽蛋

奶类

生猪出栏数

羊出栏数

牛出栏数

生猪存栏数

羊存栏数

牛存栏数

32149吨

14156 吨

10815 吨

8978吨

1682  吨

165513头

91893只

88004头

106572头

112124只

85581头

0.63

-6.23

-1.46

0.29

6.25

-4.7

6.6

13.82

-43.23

-25.77

-48.14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4985吨,比上年增长37.59%。其中鱼产量4200吨,比上年增长24.52%,渔业水面养殖面积15.59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5%;全年农村用电量515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8.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41万吨,比上年下降28.1%。地膜覆盖面积4.06万亩,比上年增长9.1%。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效。全年投入农建资金4100万元,完成农建工程194处,新增灌溉面积8700亩。开发整理土地1.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5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万亩,建设工程防护堤15.9公里、生物堤314公里。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民营企业完成5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17.4亿元。支柱产业完成产值56.47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制药业完成产值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原材料加工业完成产值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51.4%;旅游业完成产值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能源业完成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7.1%;绿色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完成产值2.64亿元,比上年增长553.3%。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工业已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按可比口径计算,拉动桓仁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7.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制药业增加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原材料加工业增加值4.73亿元,比上年增长50.4%;旅游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能源业增加值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1%;绿色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增加值0.66亿元,比上年增长552.3%。

 

表4          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钢材

纤维板

木制家具

葡萄酒

饮料

中成药

白酒

铁粉

生铁

万千瓦小时

立方米

千升

千升

79996

553

73092

38305

2604

11229

493.6

11536

493739

65148

-7.9

8.6

-2.1

4.8

2.6

-35

-25.1

4.7

33.9

6.2

全县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5%,全年工业企业继续保持了生产销售同步增长。实现利税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实现利润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亏损企业9家,亏损额885.4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194.3万元,减亏308.9万元。企业亏损面20%。

工业企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实施重点建设工程28项,完成投资4.9亿元。其中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牛毛大山风电场并网发电,红石、歪脖哨、黄沙漫、橙枫电站开工建设,福源药业中成药改造结束,祥云药业和恒宝参药GMP认证完成,张裕冰酒酒庄有限公司成立,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2亿元,比上年下降43.5%。实际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78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3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

房地产开发增速较快。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7.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53.4%和311.8%。商品房竣工面积13.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1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42.5%和284.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9%。商品房销售额33022万元,比上年增长35.3%。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按经济类型分类,国有经济投资5.9亿元,比上年增长9.3%;私营以上企业投资6.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按管理渠道划分,全年基本建设投资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企业技术改造进展顺利,开工建设13项技改工程,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金山热电有限公司3号炉改造、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葡萄酒生产线扩建、五里甸子白水泥厂改扩建、新华养鸡厂生物有机化肥改扩建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房地产开发投资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5%。

六、国内贸易

商贸流通业日趋繁荣,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布局不断完善,中心农贸市场主体工程现已完工,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按地区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按行业分类,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9.47亿元,比上年增长64%;餐饮业零售额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他行业零售额0.36亿元,比上年下降83.4%。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较快。年末全县商品交易市场达到45个。其中县城内商品交易市场7个,乡镇商品交易市场38个。我县商品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个。

七、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颁布实施了《桓仁满族自治县旅游条例〈实施细则〉》。完成了大雅河漂流区、龙湖宫度假村等景区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3项,隆兴国际酒店主体工程已完工,云峰山乡村俱乐部和高句丽景观园2个项目的投资开发主体基本落实,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旅游业已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拉动桓仁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全年全县旅游业总投入4245万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旅游行业总收入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八、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34万美元,是上年的3.5倍;出口创汇700万美元;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3家,累计达到20家。

招商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招商项目90项,引进资金8.5亿元,增长1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项、千万元以上项目34项,到位资金7.2亿元;输出国外劳务1200人,增长18.8%,累计在外劳务人员近5000人,年创劳务收入2300万美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00元。

九、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县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全年公路货运量388万吨,比上年增长10.1%;货运周转量4814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1%。公路客运量9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客运周转量2635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5%;公路通车里程1035公里,比上年增长0.4%;村通油路48条线路,里程296公里,到年底全县已有98个行政村通油路。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5217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84万元,比上年增长37.4%,电信业务总量3333万元,比上年增长3.5%。移动通信业务总量6267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年末全县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7.57万门,比上年新增0.45万门,增长6.3%。其中城镇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2.68万门,比上年新增0.2万门,增长8.1%。城乡电话用户7.01万户,比上年增加0.17万户,增长2.6%。其中城镇电话用户4.43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22部/百人。

全县移动电话户数增长较快。城乡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17万户,比上年增加1.66万户,增长25.4%。互联网络用户达到4407户。

十、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9%。财政贡献率达到3.61%。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934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教育支出12208万元,增长28.2%;农业支出1216万元,下降31.3%;科技支出121万元,下降77.4%。

完成各项税收39426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国税19823万元,地税196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22.7%。构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税收收入12924万元,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增值税2662万元,增长21.8%;营业税3894万元,增长26.9%;企业所得税1338万元,增长27.6%;个人所得税1085万元,增长27.6%。税收贡献率达到8.45%。

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继续扩大,贷款适度减少。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55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10.43亿元,增长9.2%;储蓄存款余额25.37亿元,增长12.2%。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19亿元,比年初下降0.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05亿元,增长5.2%;中长期贷款余额5.17亿元,比上年下降2.3%。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24.22亿元, 比上年增长22.1%,累计现金支出130.61亿元, 比上年增长20.9%,累计现金净投放754万元。

保险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6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寿险保费收入6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011万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财产险已决赔付610万元,下降8.2%;寿险赔付370万元,增长1.6%,生存金已付590万元。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经过几年的教育布局调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由原来的186所撤并为现在的26所,其中12年一贯制学校3所,9年一贯制学校11所,独立初中2所,独立小学7所,独立高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全县现有在校生30183人,其中小学13670人,初中10198人,普通高中5251人,职业中专1064人。全县现有教职工2917人,其中专任教师1915人。全县有幼儿园54所,在园人数540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74%。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初步显现,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施科技开发项目33项,实现产值15.6亿元,科技实用成果推广率达到88%,我县被国家确立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全年开发新产品14个,实现产值1.6亿元。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新建乡镇文化中心1处、村文化活动室45处;高句丽第一都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五女山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高句丽后续项目的考古发掘陆续展开。全县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7.5%。全年共改造有线电视网络140公里,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建2所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5%。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19个,妇幼保健站1个,地方病防治所1个,卫生防治所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02人,其中中医32人,西医406人,护士278人,其他186人。全县实有床位894个,医疗机构诊所234个,药店74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体育器材总投入20万元,成功承办了辽宁省少年儿童武术锦标赛。桓仁籍运动员获得省全运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13枚。全年发行体育彩票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各乡镇积极举办了全民运动会。

十三、人口和就业

2006年,全县共登记出生人口1865人,比上年减少141人,人口出生率为6.15‰,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685人,比上年减少100人,死亡率为5.55‰,比上年下降0.33个千分点;全年自增人口1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9‰,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302809人,总户数101099户,户平均人口3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94607人,乡镇人口208202人。非农业人口8563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3%。男性人口15543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3%,女性人口1473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7%;性别比为51.3:48.7。年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3%。

全年新建劳动力市场302平方米,新增劳务人员46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865个,实名制就业12100人,其中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280人。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9865人。根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县实有下岗职工4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48人,登记失业率为4.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444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091元,比上年增长27.2%。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4872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0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4055元,比上年增长13.5%。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拉动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2923人,比上年增长5.7%,基本养老保险收缴率98%;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821人,比上年增长30.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0094人,参合率87.7%。全县有28631人城镇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4.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16.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

全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3867人次;筹集救助资金283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户。

十五、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9300万元,改造路基32.3公里;铺设黑色路面56.2公里;201线大修工程全部完工;北江大桥当年开工、当年建成通车;八道弯隧道已掘进470米,完成工程量的70%;完成8条38.1公里村通油路和30条124.3公里村组路改造工程,新增通油路行政村5个,全县共有98个村通上油路。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7.5亿元。富尔江大街一期路基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摊铺油路1.4万平方米;八卦城恢复工程进展顺利,迎薰门建成使用;唐聚伍广场主体塑像已落成;城市供水工程完成取水口改造,新铺供水管网2000米,新建、改造农村自来水工程70处,解决了4.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完成移民扶贫建房1024户,实施整村推进15个。城市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200万元,改造线路32.4公里;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部竣工。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通互联网率达86.2%。

十六、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步伐加快。全年绿化植树4300株,新增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5平方米,栽植各种花卉9.8万株。安装节日彩灯5100盏,更换路灯灯罩1100个,改造路灯35盏,维修路灯6300盏次。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植树造林9.3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6.6万亩,绿化裸露山地12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万亩。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6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据环保监测结果显示,我县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0.48,属尚清洁,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桓仁水库的水质现状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II类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2.6,为中营养状态,即良好状态;水源地除总氮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II类水质标准0.42倍外,其他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II类水质标准;全县全年燃煤量2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煤10万吨,企业耗煤17万吨,废气年排放量25万万标立方米,产生二氧化硫7830吨、粉尘3590吨、烟尘2190吨;全县年废水排放量3640万吨,其中生活用水3390吨,企业排放250吨,年产生COD7280吨、氨氮780吨、悬浮物(SS)410吨。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3人,比上年增长5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起,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