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二OO八年桓仁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OO八年桓仁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06-14 来源:桓仁县统计局】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实现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43:38调整为18:44: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470元,比上年增长25.3%。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2%,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98%提高到4.02%,上升了0.0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教育支出19611万元,增长15.9%;医疗卫生支出3883万元,增长19.1 %;科技支出1070万元,增长33.6%。

完成各项税收65092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国税32514万元,地税325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3%和29.6%。税收贡献率达到9.2%。

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继续扩大,贷款规模明显下降。2008年,全县各项存款余款485450万元,同比增长23.7,贷款余额98238万元,同比减少13%。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2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2.58%。其中种植业产值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6%;林业产值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6%;牧业产值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44%;渔业产值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现价)。其中种植业增加值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9%;林业增加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6%;牧业增加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06%;渔业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180公顷,比上年增长0.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3公顷,比上年增长2.47%;药材作物种植面积2260公顷,比上年减少0.18%;蔬菜作物种植面积1290公顷,比上年增长2.71%;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40公顷,比上年减少13%。全年粮食总产量1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水稻产量4.9万吨,比上年减少2.94%;玉米产量7.06万吨,比上年增长8.12%;大豆产量0.28万吨,比上年增长12%;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0.02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4.98万吨,比上年增长3.53%;水果产量2.96万吨,比上年增长24.37%。

完成造林11.23万亩,其中荒山造林2.04万亩,坡耕地治理完成0.7万亩,冠下栽植红松6.68万亩,迹地更新造林1.27万亩。全县造林总投资3845万元,共栽植各种苗木2232万株。完成中、幼龄林抚育2.9万亩;完成低效林改造0.4万亩;完成封山育林5.3万亩,累计封山育林面积达到267.4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65.5%;森林面积435万亩,森林总蓄积量21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6%。

全年肉类总产量3.18万吨,比上年增长34.21%;禽蛋产量0.84万吨,比上年增长4.75%。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表1      2008年主要畜禽生产情况

名称

产量及数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其中:猪肉

     牛羊肉

禽蛋

生猪出栏数

羊出栏数

牛出栏数

生猪存栏数

羊存栏数

牛存栏数

31841吨

13115吨

 9210吨

 8352吨

144976头

105442只

 55608头

104244头

105759只

60691头

34.21

28.19

16.33

4.75

13.76

11.03

8.71

5.89

14.01

5.57

全年商品鱼产量实现8095吨,水产品加工620吨,生产鱼种250吨。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民营企业完成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2亿元,同比增长36.2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32.4%;支柱产业完成产值94.28亿元(含旅游业),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制药业完成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原材料加工业完成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旅游业完成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能源业完成产值2.94亿元,比上年降低9.3%;绿色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51.3%;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完成产值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现价)。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9.93亿元(含旅游业),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制药业增加值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原材料加工业增加值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7%;旅游业增加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2%;能源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降低9.3%;绿色食品加工业增加值4.48亿元,比上年增长51.3%;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增加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8%,实现利税6.9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实现利润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表2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77160

-7.6

钢材

574

-8.3

纤维板

立方米

88416

18.1

木制家具

34880

-17.8

葡萄酒

千升

2763

7.6

饮料

31710

40.9

中成药

992.6

71.8

白酒

千升

11345

10.8

铁粉

177802

-61.5

生铁

7524

-67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实际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亿元,比上年减少11.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4.1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4.4%。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3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减少15.3%和13.6 %。商品房竣工面积16.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1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减少54.3%和53.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6.7%。商品房销售额25655万元,比上年减少58.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62.4%。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87.4%;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比上年减少43.8%。按管理渠道划分,全年基本建设投资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8%;企业技改工程完成更新改造投资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5%,房地产开发投资5.05亿元,比上年减少19.7%。

六、国内贸易

商贸流通业日趋繁荣。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布局,改造了八千平市场,新建了辽东建材市场,扩建了鹏翔购物广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89亿元,同比增长20.77%。按地区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按行业分类,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 1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2 %;餐饮业零售额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31%。

七、旅游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新项目开发取得较大突破,完成了五女山博物馆建设和大雅河、望天洞等景区改造;建设了西江新村和雅河湾湾川旅游新村;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开拓能力得到提升。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4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行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2%。

八、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招商项目55项,引进资金17亿元,同比增长73.5%,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1项;全年输出国外劳务1550人,同比增长10.7%,累计在外劳务人员4902人,年创劳务收入4325万美元,被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评为国家级输送劳务人员优秀基地。

九、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公路货运量510万吨,比上年增长21.4%;货运周转量4628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6%。公路客运量622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4.3%;客运周转量232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7%;县内公路里程1570公里,村通油路64条线路,里程388.6公里,全县已有104个行政村通油路,占行政村总数的100%。

邮电业务总量略有下降。全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2642万元,比上年下降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34万元,同比下降2.6。电信业务总量10408万元,比上年下降1.9%。移动通信业务总量8279万元,比上年增长32.1%。城乡固定电话用户73747户,其中住宅电话67498户(城镇电话用户21166户,农村电话用户46332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24部/百人。全县移动电话户数增长较快。城乡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5万户,比上年增加3.7万户,增长37.6%。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1572户,同比增长72.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经过几年的教育布局调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所,其中12年一贯制学校3所,9年一贯制学校11所,独立初中2所,独立小学7所,独立高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全县现有在校生29274人,其中小学14293人,初中10510人,普通高中4471人,职业中专2994人。全县现有教职工2857人,其中专任教师243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83%,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2.8%。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高技术企业7个,2008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2亿,现有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21个。2008年全县共申请专利78项,批准专利19项。

十一、人口和就业

全县总人口达到301675人,总户数103044户,户平均人口3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94423人,乡镇人口207252人。非农业人口8520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2%。男性人口1547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3%,女性人口1469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7%;性别比为51.3:48.7。

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2157人,比上年增加35人,人口出生率为7.15‰,比上年增长0.1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425人,比上年减少605人,死亡率为4.72‰,比上年下降2个千分点。

全县2008年实名制就业11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0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250元,比上年增长16%。在岗职工月平均人数14500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0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5046元,比上年增长12%。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5984人,比上年增长6.6%;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4087人,比上年增长7.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4665人,参合率89.9%。全县有18170名城镇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十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

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两高一铁”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南江大桥、八道弯隧道、木通线荒沟甸至鸡冠砬子路改等工程建设完成;葡萄架岭隧道引线、本桓公路木盂子至铧尖子路面大修工程开工建设;村通油路目标全面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筹资2亿元完成了长江大街一期工程、章樾公园建设、污水干管铺设、县城36个小区改造、火炕楼改造、唐聚五广场建设、五女山路和浑江大街拓宽改造等八大重点工程;城市亮化美化标准逐步提高,新建佛顶山路、黄山路等6条街路,摊铺和维修黑色路面7.3万平方米,维修人行步道2.3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小区物业管理逐步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明显改观。桓仁城市品位和城市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我县连续四届夺得省政府绿叶杯,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县城建设与管理达到全省县级先进水平。

十四、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步伐加快,环境建设富有成效。完成绿色通道建设5400亩,建设绿色村庄45个,校园绿化5个;桓仁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全面完成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建设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关闭了金禾造纸厂等7个污染企业。环境优美村镇建设成果丰硕。全县已有2个乡镇、14个村成为省级环境优美村镇。

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监测的五项指标均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0.64,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08年全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3717吨,工业废水达标率为88.1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63.57,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5分贝,符合国家要求标准。

全县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起,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