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9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四年。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振兴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溪湖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地完成了2009年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76.8:16.4。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676万元,比上年增长22.7%,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8.1%。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926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教育支出8302万元,增长20.6%;农林水事务支出3281万元,增长22.2%;科技支出424万元,增长20.8%。
完成各项税收22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国税2951万元,比上年下降27.5%,地税20342万元(含教育费附加627万元),比上年增长37.3%。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550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5112万元,比上年增长7.9%;林业产值2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牧业产值32134万元,比上年增长15.9%;渔业产值338万元,比上年增长9.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1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45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95公顷;玉米播种面积1334公顷;谷子播种面积41公顷;高粱播种面积2公顷;豆类播种面积72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0公顷;药材作物播种面积42公顷;蔬菜作物播种面积730公顷;瓜果播种面积1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8544吨,比上年下降18%。其中,水稻产量1322吨,比上年下降2.3%,玉米产量6908吨,比上年下降20%,谷类产量160吨,比上年下降31%,豆类产量119吨,比上年下降27%。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135吨,比上年下降31%,蔬菜产量31639万吨,比上年下降16.8%,瓜果产量21吨,与上年同期持平,水果产量6156吨,比上年增长67%。
全区人工造林2598亩,其中荒山造林740亩,冠下栽植红松1858亩。全区造林总投资136.4万元,共栽植各种苗木42.33万株。完成封山育林19.15万亩,累计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9.15万亩,森林面积851.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44164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87%。
全年肉类总产量16866吨,比上年增长13%;禽蛋产量9064吨,比上年增长3.8%。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80.27亿元,比上年增长43.71%。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均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89亿元,比上年增长41.98%。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22%。
分行业看,采选业完成产值355537万元,同比增长46.98%,完成增加值120847万元;钢铁深加工业完成产值35367.2万元,同比增长22.26%,完成增加值12021.3万元;水泥建材业完成产值100373.2万元,同比增长151.9%,完成增加值34116.9万元;机械加工业完成产值53780.2万元,同比增长150.77%,完成增加值18279.9万元;化工业完成产值28440.8万元,同比增长57.56%,完成增加值9667.03万元;其他行业完成产值24878.3万元,同比增长70.23%,完成增加值8456.1万元。市直企业完成产值70523.4万元,比同期降低33.69%,完成增加值23970.9万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26%,实现利税4.47亿元,比上年减少2.28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01亿元,比上年增加亏损0.89亿元。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个中,亏损企业个数7个,亏损企业亏损面6.3%。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63.4%。实际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9万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869万元,比上年增长72.2%。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66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4%;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139万元,比上年增长41.97%。
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60万元,比上年增长5.2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7128万元,比上年增长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3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07.3%。
六、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124.2万元,比上年增长36.48%。其中: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批发业零售总额124.2万元,比上年增长36.48%;零售业零售总额86895.2万元,比上年增长19.5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批发零售总额1015.4万元,比上年增长72.69%,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总额858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9.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188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
七、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新项目开发取得较大突破,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开拓能力得到提升。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6.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2%。国内旅游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924人次,比上年增长25.53%。旅游外汇收入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39%。全年旅游总收入5.3亿元,比上年增长6%。
八、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9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7.5%,完成出口创汇51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4.52%。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06项,项目总投资额54.12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额46.0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56亿元;2000-5000万元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额4.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一校一品一特”内涵式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投资350万元,完成22中塑胶田径运动场、河西小学操场硬化等工程建设。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实现免费接送。艺术教育工作获得国家级大奖。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所,其中初中9所, 小学17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区现有在校生9407人,其中小学5253人,中学4154(高中78人)人。全区现有教职工1481人,其中专任教师1427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0项,市级科技5项目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全年共编制科技计划项目项,其中:新产品15项;引进开发项目项。实际实施科技项目20项,占年计划的100%。全年申请专利量50件。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围绕国庆60周年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组织了百余场文化广场文艺活动,参与群众达万余人次。全年共举办展览220次,组织文艺活动240次,举办培训班160班次。
卫生工作进一步优化。扩建3个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所,统一配备了医疗服务设施。新建城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2009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7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6人,床位数165张。婴儿死亡率为4.0‰。
十二、人口和就业
全区公安户籍总人口达到192830人,总户数78892户,户平均人口2.44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51604人,乡镇人口41226人。非农业人口17219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9.3%。男性人口9645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0.02%,女性人口9637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9.98%;性别比为1:1。
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868人,比上年增加34人,人口出生率为4.46‰,比上年上升0.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428人,比上年增加567人,死亡率为7.33‰,比上年上升2.95个千分点。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单位职工人数为3980人,比上年减少100人。其中,机关912人,比上年增加29人;事业单位职工2538人,比上年减少8人;企业单位职工530人,比上年减少121人。
全区城镇实名制就业18835人,劳务输出2982人,扶持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580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9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27%。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0032元,比上年增长22.14%。在岗职工平均人数3950人。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5元,比上年多收入1394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7432元,比上年多收入982元,比上年增长15%。
新增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险1287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685人、养老保险4474人。累计发放各类救济救助金5356万元。为农村贫困户建房29户。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000余户,有安装意愿的20户以上村屯实现户户通。
全区低保户10348户,总人数22682人,其中:城市9929户,总人数21737人;农村419户,总人数945人。
十四、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2009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工程60万平方米,年底有8200户居民喜迁新居。争取资金8000余万元,维修改造彩屯彩北路、竖井路、后石路、东山路、太安路等城乡道路8条。沈本产业大道建设全面启动,沈丹客运专线(溪湖段)前期准备工作就绪。投资500余万元,建成3个封闭小区、亮化示范路沿街楼体29栋、粉饰立面2万平方米、安装各类景观灯938盏。投入农建资金477万元,完成农建工程22项。新建无害化厕所200座、沼气池100座。农村饮用水全部达到安全标准。深化“创森”工作,栽植各类树种83.22万株(墩),完成荒山造林3491亩、工矿废弃地绿化47亩、公路绿化18.2公里,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
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国家考核任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