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201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溪湖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95万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7.8:30.2。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416万元,比上年增长69.2%,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11.2%。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0415万元,比上年增长71.1%。其中,教育支出7945万元,增长1.9%;农林水事务支出2915万元,增长8.5%;科技支出533万元,增长25.7%。
完成各项税收516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4%。其中,国税6266万元,比上年下降23.4%,地税46123万元(含教育费附加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3%。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85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农业产值4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林业产值11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牧业产值134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6%;渔业产值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7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47公顷;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91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389吨,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玉米产量1389吨,比上年增长4.12%。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产量11774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水果产量536吨,比上年增长1.3%。
全年肉类总产量5192吨,比上年增长3.3%;禽蛋产量2231吨,比上年增长3.7%。
三、工业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均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33亿元,比上年增长70.1%。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2%。
分行业看,采选业完成产值450275万元,同比增长67.32%,完成增加值140530.8万元;钢铁深加工业完成产值79435.1万元,同比增长104.31%,完成增加值24791.6万元;水泥建材业完成产值127571.4万元,同比增长58.07%,完成增加值39815万元;机械加工业完成产值121182.1万元,同比增长64.04%,完成增加值37820.9万元;化工业完成产值54720.5万元,同比增长105.39%,完成增加值17078.3万元;其他行业完成产值30140.9万元,同比增长64.49%,完成增加值9407万元。市直企业完成产值103332.6万元,比同期增长46.52%,完成增加值32250万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87.66亿元,比上年增长77.44%;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65%,实现利税3.46亿元,比上年减少0.12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96亿元,比上年增加0.23亿元。全区8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12个,亏损企业亏损面14.12%。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比上年下降14%。实际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2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4万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区固定资产完成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47377万元,比上年下降28.8%;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9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倍。
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6983万元,比上年增长2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4036万元,比上年增长7.4%。
六、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包括歪头山、张其寨),比上年增长18.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1646.7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倍。其中: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批发业零售总额98.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零售业零售总额1081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批发零售总额6349万元,比上年增长6.1倍,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总额1017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1倍。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120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
七、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新项目开发取得较大突破,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开拓能力得到提升。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国内旅游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9.4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7%。旅游外汇收入41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2%。
八、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4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5.9%,完成出口创汇13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9.8%。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3项,项目总投资额75.5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额69.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83亿元;2000-5000万元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额4.1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教育事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会,我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家长学校实验区。实施规模办学,完成第11中学撤并工作。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所,其中初中6所, 小学1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区现有在校生6941人,其中小学3831人,中学3110人。全区现有教职工1206人,其中专任教师915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0项,市级科技项目5项。全年共编制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新产品5项;引进开发项目4项。实际科技项目5项,占年计划的100%。全年申请专利量12件,授权14件。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和全民健身活动。全年放映电影200场。全年共举办展览210次,组织文艺活动240次,举办培训班140班次。
卫生工作进一步优化。“新农合”统筹率先在全市实现联网直补,发放补偿金169万元,成为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网络建设试点区。2010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5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1人,床位数132张。婴儿死亡率为7.4‰。
十二、人口和就业
全区公安户籍总人口达到160138人,总户数67840户,户平均人口2.36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36430人,乡镇人口23708人。非农业人口14793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2.37%。男性人口7997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9.94%,女性人口8016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0.06%;性别比为49.94:50.06。
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692人,比上年减少26人,人口出生率为4.29‰,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72人,比上年减少472人,死亡率为4.79‰,比上年下降2.89个千分点。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单位职工人数为3481人,比上年减少33人。其中,机关828人,比上年增加39人;事业单位职工2182人,比上年减少26人;企业单位职工471人,比上年减少46人。
全区城镇实名制就业18315人,劳务输出1376人,扶持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850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939万元,比上年下降2.79%。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8568元,比上年下降2.65%。在岗职工平均人数3479人。
根据国家、省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9.6元。
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近3万人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发放各类救济救助金6500余万元。免费为3117户困难家庭安装有限电视。
全区低保户9224户,总人数19777人,其中:城市8955户,总人数19193人;农村269户,总人数584人。
十四、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2010年继续推进棚改工程建设,全区又有5274户居民喜迁新居。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后石路、柳塘路、北山路等道路进行改造。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东风湖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灌溉工程、河道治理、水毁工程修复等工程12项。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完成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废弃矿山植绿3200亩,栽植各类苗木12.3万株。增添城市景观园8处。以主次干路沿线、游园和住宅小区等为重点,实施亮化改造,亮化工作被评为全市突出贡献单位。
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国家考核任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