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201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溪湖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43万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2.2:26.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53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农业产值5852万元,比上年增长27.5%;林业产值1540万元,比上年增长28.5%;牧业产值17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8.2%;渔业产值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26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5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49公顷;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71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4042吨,比上年增长191%。其中,玉米产量4001吨,比上年增长188%。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产量9002万吨,比上年下降23.5%,水果产量210吨,比上年下降60.8%。
全年肉类总产量3425吨,比上年下降34%;禽蛋产量1327吨,比上年下降40.5%。
全年水产品产量实现260吨,同比增长81.8%。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业比重稳步提高,新增林地经济350亩、标准园3个,发放粮食、粮种补贴68万元。完成7.2公里本鸡线大修工程、6.335公里郑三线及南沟段、梨西线大修工程。
三、工业
采选业、建材业、钢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工业总体实力不断壮大。争取中小企业扶持资金690万元,融资贷款1.2亿元,帮助地区企业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均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77亿元,比上年增长51.41%。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46%。
分行业看,采选业完成产值440767万元,同比增长80.55%,完成增加值106401.15万元;水泥建材业完成产值62195万元,同比增长5.56%,完成增加值15013.87万元;钢铁深加工业完成产值133960万元,同比增长59.75%,完成增加值32337.9万元;耐火材料制品业完成产值154752万元,同比增长23.78%,完成增加值37357.13万元;化工业完成产值74621万元,同比增长48.45%,完成增加值18013.51万元;木制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9548万元,同比增长17.15%,完成增加值4718.89万元;其他行业完成产值101815万元,同比增长38.67%,完成增加值24578.14万元;市直企业完成产值106547万元,比同期增长8.93%,完成增加值25720.45万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9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2.92%,实现利税14.43亿元,比上年增加5.76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1.48亿元,比上年增加4.48亿元。全区5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11个,亏损企业亏损面20%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比上年下降1.8%。实际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20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6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89万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完成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69282万元,比上年增长46.2%。
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06981万元,比上年增长69.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7399万元,比上年增长30.4%。
六、国内贸易
现代服务业逐步提升,城乡消费日趋活跃。彩北物流园区,万顺物流东风重卡和辽宁惠华大众4S店投入运营。河西、彩屯地区特色餐饮业知名度日渐提高,域外消费人群明显增多。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478.3万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批发业零售总额28.7万元,比上年下降36.9%;零售业零售总额1098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批发零售总额12791.6万元,比上年增长6%,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总额97029.6万元,比上年增长22.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23326.9万元,比上年增长19.9%。
七、财政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641万元,比上年增长46.2%,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9.5%。(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55416,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85%)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0415万元,比上年下降8.28%。(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调整为48538,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17%)其中,教育支出8171万元,增长2.85%;农林水事务支出3059万元,增长4.94%;科技支出618万元,增长15.95%。
完成各项税收86251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国税34650万元,比上年增长52.4%,地税52631万元(含教育费附加1031万元),比上年增长32.2%。
八、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新项目开发取得较大突破,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开拓能力得到提升。东风湖冰雪大世界成为我省冬季旅游名牌产品。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15%。国内旅游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8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61%。旅游外汇收入53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7%。
九、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0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7%,完成出口创汇17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28%。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8项,项目总投资额142.86亿元,同比增长137.41%,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65个,项目总投资额137.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6.6亿元;2000-5000万元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额4.1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7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教育事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溪湖区完成了11所中学上收工作。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所,其中小学1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区现有小学在校生3638人。全区现有教职工596人,其中专任教师579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0项,国家级科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3项,市级科项目1项。全年共编制科技计划项目18项,其中:新产品12项;引进开发项目6项。实际科技项目5项。全年申请专利量12件,授权14件。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和全民健身活动。全年放映电影240场。全年共举办展览140次,组织文艺活动140次,举办培训班160班次。
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机构3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3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9人,婴儿死亡率为2.43‰。
十二、人口和就业
全区公安户籍总人口达到161609人,总户数68798户,户平均人口2.35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48715人,乡镇人口12894人。非农业人口14706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1%。男性人口8063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9.9%,女性人口8097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0.1%;性别比为49.9:50.1
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748人,比上年增加56人,人口出生率为4.64‰,比上年增加0.3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839人,比上年增加67人,死亡率为5.21‰,比上年增加0.42个千分点。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6667人,比上年增加3186人。其中,机关901人,比上年增加73人;事业单位职工4022人,比上年增加1840人;企业单位职工1744人,比上年增加1273人。
全区城镇实名制就业15750人,劳务输出1467人,扶持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770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788万元,比上年增加73.91%。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1560元,比上年增加5.09%。在岗职工平均人数6587人。
根据国家、省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3元,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0元,同比增长22.4%。
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2家,其中,公办1家,床位200张。民办11家,床位1080张。全区低保户8556户,总人数17938人,其中:城市8266户,总人数17294人;农村290户,总人数644人。
十四、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积极落实省市惠民政策,新一轮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完成柳西柳北、彩北新村、二电等国有工矿棚户区实物量核查2886户,签订动迁协议1078户,拆迁12万平方米,整理建设用地32万平方米,柳北和彩北安置工程已经开始建设。积极协调大堡、河西、后石、彩北等棚户区回迁安置工作,2132户居民喜迁新居。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后石路、柳塘路、北山路等道路进行改造。投资500万元,完成东风湖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灌溉工程、河道治理、水毁工程修复等工程12项。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完成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废弃矿山植绿3419亩,栽植各类苗木46.77万株。
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和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完成荒山造林、废弃矿山复绿等211亩,绿化造林完成省下达任务的402%。新增绿地5484平方米。打造站前、井涌社区等10个精品宜居小区,安装楼道感应灯4800余盏。
完成溪湖河河道清淤4.5公里。关闭污染企业5户,减排二氧化硫202.45吨,氮氧化物24.76吨,化学需氧量9.43吨,节能减排达到省定标准。“创卫”顺利通过省级检查,“创园”各项指标基本达标。
注:劳动工资统计按在地统计新增地区单位20家,在岗职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是可比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