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二O一二绥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O一二绥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21 来源:绥中县统计局】

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使全县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民生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7.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60.0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9.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5.3:41:3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811元。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56.9%和23.7%。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其中:食品类增长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居住类增长4.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增长1.6%;交通和通讯类增长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增长2.9%;烟酒及用品类增长2.3%;衣着增长7.9%。

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2012年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22763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938人,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为8.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26人,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为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999人,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为83.5%,单位在岗职工期末人数达到21083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再就业取得新成果。全县实现实名制就业1.3万人,开展普惠制培训0.418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扶持创业带头人25人,带动就业156人,实现实名制有组织劳务输出4.8万人,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715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5.49%,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284542万元,同比增长15.06%。粮食总产量完成374998吨,比去年增加20182吨,同比增长5.7%;粮食作物单产430公斤/公顷,同比增长5.8%。在分品种粮食作物产品产量中,受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稻谷产量47722吨,同比下降2.8%;玉米产量266998吨,同比增长9.7%;高粱产量1275吨,同比下降5.0%;马铃薯产量47970吨,同比下降0.8%;花生产量11660吨,同比增长4.6%;蔬菜总产量1811937吨,同比增长15.5%。

林业生产稳步运行。2012年是辽西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青山工程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以“服务城市、美化城乡、富裕农民”为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24.80万亩,占总面积的54.20%。有林地面积已达191.91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5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3%。2012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20.3万亩,是2011年完成11.92万亩造林面积的170%,其中:小开荒造林完成9.1万亩,超坡耕地造林完成0.9万亩,宜林荒山人工植苗造林完成6.8万亩,农村四旁及非林地造林完成2.7万亩,完成更新造林0.8万亩,完成省级绿化示范村30个、绿化模范村4个,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

2012年我县继续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全县实施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93.6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4.1万亩,省级公益林79.5万亩。全县已聘用护林员462人。

水果生产步入新台阶。结合我县发展布局,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新增果园面积1.2万亩,新植果树48万株 ,水果产量达到682877吨,同比增长2.1%,其中苹果424761吨,同比增长3.9%;梨224462吨,同比下降0.5%。今年的阳光工程培训在全县8个乡镇15个村开展果树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共800人。技术人员多次到农户的果园技术指导,举办各类培训班200次,发放资料2万份以上,培训果农5万人次以上。

为促进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对设施小区进行总体规划、选地和大棚建造及服务,已发展设施果业小区10个,面积720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县特色产业完成情况:①西瓜种植面积3066亩,产量27987.5吨;②王宝镇西潘村创建“农业部西瓜标准园”,面积1100亩;③王宝镇王宝村发展500亩蓝莓种植基地,并引进蓝莓深加工企业一家;④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252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6%。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69.99万头、7.14万头、40.28万只、4033.25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4%、9.3%、7.0%、28.0%。肉产量247484吨,比上年增长28.4%,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13460吨,比上年增长33.9%。

渔业生产平稳运行。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15.4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5.4%,其中:海水渔业产值13.64亿元,淡水渔业产值1.76亿元。水产品总产量完成22.5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7.7%,其中: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5.8万吨,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5.0万吨,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8万吨。2012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明显,共放流中国对虾苗1500万尾;三疣梭子蟹苗15万个;褐牙鲆苗1200尾;梭鱼1万尾。仅此中国对虾一项,可为我县捕捞渔民增收8000多万元。苗种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县水产苗种企业20家,共计98户,持证率达到了100%。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成果明显。大风口水库应急供水工程已开工建设,为明年猴山水库主体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完成六股河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和施工,该工程投资2900万元,坝长406米。王石灌区五期工程总投资7685.92万元,已开工建设。今年在18个乡镇,50个村,105个自然屯,新建饮水安全工程86处,解决不安全人口3.09万人,投入资金162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973万元,地方配套649万元。

农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完成节水灌溉项目6项,专项投资400万元,新增和改善果树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新建和修复水源工程35项,投资460万元,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完成河道治理3公里,资金100万元。圆满完成省厅下达水土保持治理面积9万亩,工程总投资170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000万元,省财政投资30万元,自筹资金672万元。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1.3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其中:柴油机61.77万千瓦,电动机7.07万千瓦,汽油机2.49万千瓦。在农机总动力中,拖拉机动力22.31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3.14万千瓦,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动力0.89万千瓦,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动力1.05万千瓦。全年机耕面积58000公顷。

三、工业

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75.8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加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30.9%,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69亿元,同比增长37%,出口交货值实现23372.8万元。

能源电力产业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产值达到53.7亿元,占我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0.5%。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软饮料42988吨,同比增长26.2%;发电量完成16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2%;硫铁矿石完成25485吨,同比增长13.4%;纸制品26976吨,同比增长176.8%;塑料制品33789吨,同比增长75.6%;生铁完成1376吨,同比增长68%;原盐实现900吨,同比增长2.3%;天然花岗岩建筑板材完成15086平方米,同比增长76.55%;钢材完成2790吨,灯具及照明装置完成22万台,与去年相比增长10%。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12年全县招商引资意识不断增强,引资平台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引进域外资金和项目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2年累计引进各类企业62家,计划总投资257.7亿元,其中开工建设企业40家。经省认定,全年引进域外资金81.9亿元,同比增长26.5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451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4287万元,同比增长16.1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083万元,同比增长27.98%。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635665万元,同比下降22.7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98622万元,同比增长149.16%。辽宁东戴河新区投资项目66个,同比下降41.07%,固定资产投资1131881万元,同比增长13.12%。我县逐步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554844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1696750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480165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133450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新开工面积83135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5797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7949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17460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竣工面积388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52070平方米,同比增长25.17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3566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18384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销售面积12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80664万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72315万元,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8313万元,其他用途房屋销售额36万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2年全县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共31家,有活动的企业2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1431.9万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64280.8万元,安装工程产值37051万元,其他产值100万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完成26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9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8万平方米,竣工产值326149.8万元,竣工房屋价值251080.5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930.35公里,其中国道100.06公里,省道154.12公里,县道108.252公里,乡道907.749公里,村道602.63公里。公路密度达69.8公里/百平方公里。黑色路面总里程达706.975公里,桥梁总数达591座,其中大桥9391.96米,37座。我县公路养护里程增加到1997.753公里,实现各级公路好路率在90%以上。2012年,对县级以上公路绥青线和前大线进行改善,其中绥青线21.116公里,前大线10.546公里。对狗河桥进行了维修改造;水毁较重的南平大桥进行拆除重建,大桥桥梁全长125.2m,设计角度为120度,桥面全宽为10.5行车道+2×1.5m人行道。农村公路维修改造22条路线104.2公里,其中大修9条路线38.1公里,中修13条路线66.1公里。农村公路方面危桥改造工程136.4米/2座,宽大线二台子大桥127米,打盐线小桥9.4米。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增强。2012年,全县共完成道路客运量320万人,客运周转量17490万人公里;货运量4564万吨,货运周转量1176303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4.2%、8.2%、10.4%。全县客运经营企业10家,客运车辆 1087辆,客位9620个,其中中高级客运班车107辆,中高级班线客车比重已达52%。货运运输企业69家,货运车辆达到10916 辆,运力107154吨;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其中厢式货车1549台,多轴重载车辆3135台,重型车与厢式货车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9%、14%。

农村客运发展迈上新台阶,现有客运班线168条,其中农村客运班线153条,行政村通车率为100%。公交化农村客车正式投入运营,全县25个乡镇开通公交线路83条,总投放车辆为84台,辐射自然村屯1700多个,线路总长度将达500余公里,自然屯通车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邮政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2899.8万元,较上年增长8.79%。国内平常信件48086件,国内挂号信件26915件,国际给据函件168件;国内普通包裹5315件;机要邮件638件;报纸累计4171917份,杂志累计92472份,报刊流转额3950951元;集邮邮票36504枚;邮政公司代理速递业务量35519件。

六、贸易业

商品交易市场更加活跃, 批发业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22567万元,同比增长11.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1607万元,同比增长9.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2581.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按单位所在地划分,县零售额完成399914.8万元, 同比增长18.2%;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52666.8万元, 同比增长12.5%。

利用外资不断增长,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6554万美元,同比增长26.3%;外贸出口实现4283.4万美元,同比增长40.4%。

七、财政和金融业

地方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4107万元,同比增长39.8%。各项税收完成113481万元,同比增长39.5%,其中国内增值税9436万元,营业税56153万元,企业所得税5152万元,个人所得税1676万元,房产税215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25800万元,同比增长39.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154万元,同比增长31.5%;用于教育支出54380万元,比上年增长95.3%;医疗卫生19902万元,同比增长6.7%;农业水事务支出56064万元,同比增长4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219万元,比上年增长24.6%。

全县金融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2年在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的环境下,存款快速增长,贷款余额增长也稳中有升,货币回笼量持续攀升。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89474万元,比年初增长1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0494万元,比年初增长21.2%。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76417万元,比年初增长3.9%。

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7.5%,旅游总收入达到10.94亿元,同比增长18%。我县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永安长城景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上半年各项工程已经全部竣工。通往普济寺的景观桥正在修建,260平方米的景区管理用房已经建设完成。同时加大宣传力度,2012年在山东青岛参加了国内旅游交易会,制作宣传版一块,发放宣传品(画册、导游图、光盘)2000份;在辽阳参加弓长岭温泉旅游论坛,发放宣传品(画册、导游图、光盘)2000份;在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了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带去宣传品(画册、导游图、光盘)3000份。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培养新型农民,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110名专业技术对口的技术人员、农民专家、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为广大农民服务。2012年,我县25个乡镇共选送137名优秀农民参加了省科技厅主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其中114人通过了各项考试并获得了相应证书。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之冬”等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0份,为广大农民送技术、送信息。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县基础教育学校共有258所。其中小学143所、初中30所、高中3所、特教1所、幼儿园81所。高中在校学生10255人,高中招生3415人,毕业生2692人。初中在校学生19931人,招生6564人,毕业生6485人。小学在校学生38868人,招生6295人,毕业生6599人,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到100%。2012年高考成绩有了新突破,专科以上上线率达98.63%,二本以上上线率达71%,在全市各县区均名列第一。600分以上人数高达57人,继去年之后再次突破50人大关,在全市名列第二。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宣传东戴河新区建设成果,2012年宣传东戴河新区建设方面稿件达900余篇。加大对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设立了专题专栏,已刊发环境整治稿件400余篇。一年来共制作新闻480期,播出新闻专题36期,两台一报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500余条。到2012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9%,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06%。

文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县现有文化馆1个,艺术团1个,图书馆1个,剧场1个,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快农民书屋建设,已建成农家书屋230个,累计为农家书屋配置图书3000余种,78.3万册,音像制品1.8万张,并做好农家书屋管理辅导等项工作,累计下乡村154人次,为农家书屋整理图书54308册,培训图书管理员55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县共有文化产业单位246家,总产值90890万元,其中工艺美术品业6家,从业人数100人,总产值200万元。民间工艺品葫芦画现在形成一定的规模有生产车间,绘画、根雕有一个小的工作间或小作坊,剪纸没有形成规模。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卫生方面,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4所,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23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145张,其中医院704张,卫生院441张。卫生技术人员960人,其中执业医师177人,执业助理医师480人,卫生防疫人员261人。2012年全县共有446508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12%,筹集基金1.29亿元。年人均筹资标准为290元,比2011年提高60元,其中农民人均缴费50元,各级财政补助240元。报销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已达到75%,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参合农民抵御大病的风险能力逐渐增强,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度,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体育方面,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活动。2012年成功举办了绥中县第十三届全民运动会田径比赛,本届全运会历时4天,共有102支代表队,2300多名运动员参加7个组别、167个项目的比赛。首次组团参加省级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共获金牌4枚、银牌18枚、铜牌61枚,有12人被评为优秀运动员。2012年辽宁省县区田径优秀苗子比赛中,我县代表队以693分的成绩夺得团体总分第4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荣誉称号,共获5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在辽宁省县区少年组武术套路比赛、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2枚。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

道路建设工程。2012年完成了建都路、西市胡同路、金盾路、西门北路、农电路、站南街等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道路总长2149延长米,总面积28016平方米,总投资793.79万元。人行步道改造完成老马路、绥建路、肖家服装市场、和平街、中央路等步道方砖改造工程,总面积10048平方米,总投资146.59万元。

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滨河公园希望之门广场改造工程,投资150万元,铺设火烧板5000平方米。全县纳入集中供热面积达273万平方米,供热率达80.29%。投资1760万元改造小锅炉147台,投资900万元实施了二次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改造长度28717延长米。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47.1万元新建及改造供水管线7530延长米;投资260万元对城区水厂进行改造扩建,日供水能力1.5万吨。我县已建成压缩天然气储配站一座,年供气能力可达600万立方米,主管网覆盖小区已达70余个,通气户数达3845户,日均用气量达2500立方米。绥中镇垃圾处理场已经开工建设,设计日处理能力250吨,服务面积549.4 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700万元;葛家乡垃圾处理点正在进行进场道路及防渗工程建设,工程投资50万元。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结构减排。到2012年底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576吨,氨氮减排97吨,二氧化硫减排199吨,氮氧化物减排90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年度减排计划,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关停了绥中县铁路器材配件厂、前所造纸厂等19家高污染企业。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户数222093户,总人口641634人,同比增长0.2%,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7002人。本年出生人口5830人,死亡人口5266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12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648元,增长5.07%。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0元,增长9.42%;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916.2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8940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307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9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达32.9平方米,同比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9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果。2012年各种社会福利收养 性单位22个,床位数1696床。现有入院五保老人688人,全年发放保费217.4万元;分散五保老人2677人,全年发放保费457.6万元。2012年,全县“社会保险五险”累计参保23.2万人,同比增加3.6万人。征收基金28473万元,共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32346万元,同比增加7037万元。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5772人,其中在职参保42412人,离退休人数为1336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6850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6850人,城镇居民参保600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529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8009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7007人;新型社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9151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214930人,参保率达92%,领取待遇人数70573人,待遇发放率为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24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为1739人,待遇发放率为100%。2012年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16565户24282人,月发保障金近171万元;城市低保对象3660户7154人,月发救助资金近120万元。

注: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年报数或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