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锦州市凌河区2013年经济数据
锦州市凌河区2013年经济数据
【2013-06-22 来源:凌河区宣传部】

       综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亿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额70.01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27亿元,增长13.6%;服务业增加值57.62亿元,增长13.6%;招商引资额78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额1.11亿美元,增长25.9%;外贸出口额3152万美元,增长73%;商品房销售额44.44亿元,增长20.6%;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35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4元。


        产业发展:全年开工重大项目17个、总投资188.8亿元,项目单体投资规模平均超11亿元。其中,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陆续搬出城区,一批税源型、就业型服务业大项目纷纷落户。茂业百货、百脑汇IT总部经济大厦等11个项目汇集十里商街,现代标志性商业业态基本覆盖黄金地段,辽西小商品批发有限公司被授予“全省百家服务业领军企业”称号;天兴·家乐汇、大连港总部经济大厦等4个项目汇集解放路东段,区域商业中心即将诞生;奔驰3S店、锦州思凯等5个项目汇集城市东联区,区域内路通、人旺、基础设施完备。众多服务业大项目的落地、开工和竣工,标志着中央商贸流通及商务服务等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重大突破,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0.2∶16∶83.8,“中兴、东联、北展”三位一体大格局基本形成。


        工业园区及地产管理职能划入经济局管理,紫荆产业区建设初见成效。产业区总体规划完成,规划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现代都市工业园占地5.5平方公里、现代服务园5.5平方公里和城市体育园7.8平方公里,IT动漫、仓储物流和温泉休闲旅游等产业定位初步确定。锦州坤泰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投产,年产值4.5亿元、税收1500万元;锦州思凯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项目土地摘牌,通过项目核准,商务部备案及合资企业登记完成,全面开工准备就绪;紫荆圣泉度假山庄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凌北和滨海工业园区整体推进顺利。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的速度,8天引进苏州伟业集团,2天注资4.5亿元,效率、质量之高创我市招商之最。深入开展重点项目落地年活动,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并借力“世园会”、“古玩节”等节会,吸引韩国SK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重量级企业相继来我区对接洽谈项目。全年安排重大项目24个,开工建设17个,占比达71%,大连港辽西总部经济大厦等7大服务业重点项目4月集中开工,提振了全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信心。关外古玩第一城及东北工艺品市场、茂业百货、百脑汇IT总部经济大厦等5个项目被认定为全省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占全市56%。厘清辖区存量土地48宗280公顷,新增国有建设用地10宗,土地挂牌12块,出让总价款23亿元,政府纯收益10.2亿元。


       社会事业:国企改革基本完成。12户破产、改制企业11256名职工安置完毕,累计发放改革资金6.06亿元。凌水国有留守企业管理中心接收内部退养职工1158名,接收率100%。锦州中药厂等7户改革基本完成企业留守人员自动离岗,节省改革资金300万元。具备挂牌出让条件的8个地块,已有5个地块成功挂牌出让。4户企业3万平方米企业自管房屋移交社会化管理。锦州纺织厂、辽宁自动化仪表成套厂、经编厂正在腾迁。完成1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标,森博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永嘉化工、华通电力获省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总计200万元;全年申请专利102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2.4亿元。


房地产开发活跃。开发总面积178.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8.8亿元。房屋征收保障有力。修改完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并初步试点成功,打破了被征收人“先走吃亏,后走多得”的恶性循环怪圈;加大司法强迁力度,对万年里等5处“钉子户”进行强制拆除,广州街公铁立交桥、东出口道路工程顺利竣工通车。住房保障推进有力。强化保障性住房动态管理,第二批512套廉租住房建设基本完成。市容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加强网格化管理,圆满完成道路清扫保洁任务,清运垃圾12万余吨;加强物业管理,投入1480万元,整治老旧小区74万平方米;加强“门前三包”监察管理,制作垃圾箱370个;依法拆除违章建筑10余处500余户,困扰城市管理20余年的小额站旧钢材市场彻底清理取缔,连续12年获省“绿叶杯”优胜单位。凌河夜市提档升级,夜经济风景线扮靓锦城。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增就业6281人、再就业4100人,被省政府评为就业先进单位。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新增社区办公用房3350平方米,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发放低保补助金4428万元;为657名优抚对象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530余万元;区慈善总会为各类捐助对象捐款37万元。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放权承接工作扎实有效。高度重视移交、承接、落实工作,成功承接市级放权事项55项,极大缩短了项目审批、落地时间,目前已办理各类承接权限审批48件。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和专项效能监察,争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软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充分发挥审计公共财政卫士作用,依法进行财政预算审计、专项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34项。推进“阳光政务”和政府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政务督查工作获市先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政务公开工作连续5年获市先进。充分发挥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民投诉中心作用,办理服务事项2.44万件,受理市民投诉93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件、政协委员提案14件,见面率、答复函规范化率、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文化教育:成功举办第八届古玩文化节,“锦州古玩文化节”被命名为全省十大展会之一。解放小学分校动工兴建,福伦小学新教学楼交付使用,3年累计投入达6425万元,率先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成为辽西教育第一区。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自然增长率2.21‰,人口出生率4.73‰;打造全市第一家“十分钟”免费药具公共服务圈,获国家级计生工作优质服务窗口称号。以“迎世园、保全运”为主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医疗市场清理规范圆满收官;畜产品安全零事故,连续8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投诉办结率100%。支持主体发展,监管并重,连续3年荣获省无传销先进区称号。餐饮业、烟尘污染和建筑工地整治力度加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全市第一。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连续5年获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深化城区警务改革,正大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五星级派出所”。加大普法和依法治理力度,“大调解”格局形成,法律援助作用凸显,跻身全国普法先进区行列。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推进顺利,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深入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带头下访、定期约访,一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国防教育、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档案、残疾人、老龄和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