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实施“四轮驱动”战略,深入开展乡镇“三项工程”、领导干部“五个一”等活动,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县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民生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0.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73.1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5.2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23.8:43.4:3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060元。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5%、59.5%和28.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其中:食品类增长4.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增长0.5%;居住类增长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增长0.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增长1.9%;烟酒及用品类增长2.8%;衣着增长3.4%。
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2013年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20846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046人,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为9.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33人,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为1.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567人,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为89.1%,单位在岗职工期末人数达到19534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再就业取得新成果。2013年,全县实现实名制就业1.2万人,开展普惠制培训0.4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5万元,扶持创业带头人 50 人,带动就业 280 人,实现实名制有组织劳务输出 0.5 万人,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57 %。全面实施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新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发证和登记率达到100%,实现本地职介系统与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互联互通,上传岗位信息5000条,个人求职信息4000条。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786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315806万元,同比增长11.0%。粮食总产量完成391041吨,比去年增加2379吨,同比增长0.6%;粮食作物单产453公斤/公顷,同比增长1.8%。在分品种粮食作物产品产量中,稻谷产量58098吨,同比增长21.7%;玉米产量270545吨,同比下降3.6%;大豆产量10007吨,同比增长23.8%;马铃薯产量47587吨,同比下降0.8%;花生产量11025吨,同比增长5.4%;蔬菜总产量(不含马铃薯)1926337吨,同比增长24.1%。
林业生产稳步运行。2013年,以“服务城市、美化城乡、富裕农民”为目标,建设生态屏障、提供生态产品、打造生态家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总土地面积为414.8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24.80万亩,占总面积的54.20%。森林面积为196.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7%。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12.91万亩,其中小开荒还林完成6.0023万亩,坡耕地还林完成1.39万亩,围栏封育工程完成206公里,封山育林完成面积7.4万亩。完成省级绿化示范村30个,完成道路绿化69公里,栽植柳树12万株,完成义务植树80万株,完成容器育苗300万杯。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2家,带动了山区林农致富。启动森林保险业务,拟投保森林面积61.8万亩。积极为林农做好林权证抵押贷款服务,共为林农解决贷款1150万元。
水果生产步入新台阶。结合我县发展布局,水果生产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全县果树面积达到68万亩;水果产量达到755531吨,同比增长10.6%,其中苹果425690吨,同比增长0.2%;梨301071吨,同比增长34.1%。
2013年新栽果树1.2万亩,61万株,成活率达80%以上。
新争取国家标准园1个(明水小杨村梨园),争取扶持资金50万元。苗繁中心项目运营顺利,60万株丁苗长势良好并已嫁接。 技术推广和培训有序进行,4个期班200人的培训效果很好。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276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4%。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99.4万头、7.6万头、40.9万只、4017.6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3%、6.0%、1.4%、13.5%;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4.7万吨,比上年增长19.2%。
渔业生产平稳运行。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16.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8.2%,其中:海水渔业产值14.7亿元,淡水渔业产值1.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完成22.5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0.03%,其中: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5.8万吨,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4.9万吨,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8万吨。海水养殖面积13.36万亩。筏式养殖6.1万亩;浅海底播1.6万亩;滩涂贝类养殖4.17万亩;海参池塘1.49万亩。海水养殖大棚295个,面积70万平方米。海水育苗大棚137个,26.5万立方水体。淡水池塘1.499万亩,水库面积1.728万亩。2013年放流中国对虾苗1.26亿尾,仅中国对虾一项,可为我县捕捞渔民增收8000多万元。苗种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县水产苗种企业20家,共计130户,持证率达到了100%。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成果明显。猴山水库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列为国务院A类建设项目。王石灌区五期工程的施工,对龙屯北干渠进行渠道衬砌及建筑物维修改造。干渠总长度12.1km,主要包括新建矩形混凝土衬砌道1997m,重建矩形衬砌道553m,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6265m,建筑物维修改造45座:其中渡槽7座,农桥13座,支闸、节制闸15座、山涵8座,山洪跌水2座。河道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水毁修复工程共完成河道堤防工程13处,投资556万元,修建堤防5.5公里;小型水库水毁修复4座,共投资203.6万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共投资342万元。
移民扶持工作逐项落实,2013年600内水利项目6个,投资217万元,预计受益人数2800人,农村道路项目4个,投资116万元,预计受益人数2170人;600外项目3个,投资116万元,预计受益人数1300人。2013年下半年又下达小库项目3个,投资103万元。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4.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其中:柴油机64.62万千瓦,电动机7.29万千瓦,汽油机2.50万千瓦。在农机总动力中,拖拉机动力23.48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3.15万千瓦,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动力0.97万千瓦,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动力1.60万千瓦。完成机械整地面积87万亩,完成机械播种面积86万亩,其中:玉米60万亩,大豆4.5万亩,花生12万亩,其它9.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58万亩。
三、工业
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99.3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采矿业产值实现7.1亿元,同比增长53.0%;制造业产值实现141.8亿元,同比增长20.7%;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实现50.4亿元,同比下降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4.5亿元,同比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91亿元,同比增长13.2%,出口交货值实现23823.8万元,同比增长1.9%。
能源电力产业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产值达到50.4亿元,占我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5.3%。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软饮料24424吨,同比增长18.3%;白酒(折65度,商品量)生产8539.4吨,同比增长50.6%;鲜、冷藏肉64538吨,同比增长56.5%;改装汽车127辆,同比增长95.4%。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13年全县确立了“产城共建、产城融合、港城一体化”科学发展新思路。修订了招商引资政策,提高了项目入驻门槛,清理了28个“跑马圈地”项目。累计开工项目203个,投产企业103家。89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4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省认定,全年引进域外资金102.4亿元,同比增长2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876129万元,比上年增长29.2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4147万元,同比增长39.6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982万元,同比下降29.9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1272831万元,同比增长100.2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51316万元,同比下降24.61%。辽宁东戴河新区投资项目69个,同比上升4.55%,固定资产投资1378325万元,同比增长21.77%。我县逐步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301916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901233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30764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44054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新开工面积15179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8931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1452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16525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竣工面积954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65367平方米,同比增长2.94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45713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18700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销售面积954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12322万元,其中住宅销售额202474万元,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9656万元,其他用途房屋销售额192万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3年全县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共32家,有活动的企业3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5352.5万元,同比下降9.1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32544万元,安装工程产值26158.5万元,其他产值50万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完成27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0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1万平方米,竣工产值394857.8万元,竣工房屋价值304660.3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绥中县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 2111.644公里,其中:国道 98.891公里,省道 154.122 公里,县道 108.252公里,乡道 907.749 公里,村道达 842.630 公里。公路密度76.37 公里/百平方公里。黑色路面总里程达 696.491公里,桥梁总数达到19938.15米/594座,其中大桥 9406.16米/37座。28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油路。我县公路养护里程增加到 2111.644公里,实现各级公路好路率在80 % 以上。
2013年,完成绥青线、京哈线、前大线三条道路维修改造工程55.4公里;完成危桥改造工程641.95米/3座,其中改建类六家子西桥86.85米和加固类黑水河大桥406米、二台子大桥149.1米。
滨海新区公路建设方面,完成西起东戴河大街,东至规划九路,全长3001.11米的绥中滨海经济区长城大道东延工程;全长3424.47米,包括3条城市次干路的规划十路道路工程;南起北宋路,北至新建东戴河动车站的动车站道路工程,其中包括一座横跨金丝河的大桥和一座小桥,大桥桥长117.04m,7跨,跨径16m,桥宽30m。小桥位于GK1+216.45处,桥梁上部结构为2-6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面全宽30m。
2013年我县完成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21条路线,104公里,其中大修8条路线38公里,中修13条路线66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共2座50.8延米,为前钓线1#和2#小桥,目前已全部完成。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增强。2013年,全县共完成道路客运量330万人,客运周转量18090万人公里;货运量4903万吨,货运周转量1283569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3.4%、7.4%、9.1%。全县线路班车企业6家,车辆228台,座位6267个,其中中高级客运班车117辆,中高级班线客车比重已达52%。货运运输企业72家,货运车辆达到13518台,运力132571吨;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其中厢式货车1808台,多轴重载车辆5587台,重型车与厢式货车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3.4%、41.3%。
农村客运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现有客运班线168条,其中农村客运班线153条,行政村通车率为100%。25个乡镇开通公交线路83条,总投放车辆为84台,辐射自然村屯1700多个,线路总长度将达500余公里,自然屯通车覆盖率达到95%以上,直接惠及村民38万人,学生6000余人,全县基本形成了有路就有车的良好状况。
邮政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3040.1万元,较上年增长4.82%。国内平常信件48086件,国内挂号信件26915件,国际给据函件168件;国内普通包裹5315件;机要邮件638件;报纸累计4425148份,杂志累计88127份,报刊流转额4163026元;集邮邮票63864枚;邮政公司代理速递业务量34699件。
六、贸易业
商品交易市场更加活跃, 批发业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38335万元,同比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3903万元,同比增长10.6%。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806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零售额完成459976.9万元,同比增长14.7%;乡村零售额完成168092.0万元, 同比增长10.9%。
利用外资不断增长,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98.4%;外贸出口实现5054万美元,同比增长18%。
七、财政和金融业
地方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1610万元,同比增长11.4%。各项税收完成128364万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增值税12342万元,营业税40695万元,企业所得税5326万元,个人所得税2025万元,房产税2407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31131万元,同比增长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288万元,同比增长1.6%;用于教育支出43917万元,比上年降低19.2%;医疗卫生22378万元,同比增长12.4%;农业水事务支出58541万元,同比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全县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3年在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的环境下,存款快速增长,贷款余额增长也稳中有升,货币回笼量持续攀升。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14928万元,比年初增长1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21855万元,比年初增长16.1%。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41477万元,比年初增长26.5%。
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2013年,全县旅游人数281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全县旅游总收入25.11亿元,同比增长18%。
随着《旅游法》正式颁布实施,我县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2013年4-5月,先后两次组织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东亚国际旅游交易会,在展会上设立优美的城市环境、迷人的旅游景区、丰富的旅游商品等展台、展位。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万余人,进一步提升了绥中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培养新型农民,2013年,新增100名具有技术服务经验、实际工作能力、专业技术对口的技术人员、农民专家、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为广大农民服务。全县共选送120名优秀农民参加了省科技厅主办的实用人才培训班,其中114人通过了各项考试并获得了相应证书。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之冬”等活动,大力宣传各类科技知识,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0份,为广大农民送技术、送信息。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县基础教育学校共有258所。其中小学133所、初中30所、高中3所、特教1所、幼儿园91所。高中在校学生10512人,高中招生3682人,毕业生3589人。初中在校学生19776人,招生6725人,毕业生6832人。小学在校学生37023人,招生6052人,毕业生6981人,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到100%。2013年高考成绩有了新突破,专科以上上线率达99%,二本以上上线率达72%,600分以上人数高达81人,再次突破50人大关,在全市名列第一。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宣传东戴河新区建设成果,2013年宣传东戴河新区建设方面稿件达近千余篇。一年来共制作新闻480期,播出新闻专题36期,两台一报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550多条。到2013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9%,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06%。
文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县有文化馆1个,艺术团1个,图书馆1个,剧场1个,现已建成乡镇电子阅览室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259个,切实满足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图书馆面向社会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的借阅制度,坚持每周开放56小时。剧场电影流动放映队目前累计放映公益电影3600多场,免费为群众性文艺活动提供场地。2013年为全县中小学发行免费教科书973608余册;发行非免费教材242174余册。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卫生方面,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4所,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23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145张,其中医院704张,卫生院441张。卫生技术人员960人,其中执业医师177人,执业助理医师480人,卫生防疫人员261人。2013年全县共有441924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37%,筹集基金1.55亿元。年人均筹资标准为350元,比2012年提高60元,其中农民人均缴费70元,各级财政补助280元。报销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已达到80%,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参合农民抵御大病的风险能力逐渐增强,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度,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体育方面,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活动。2013年是我国的全运之年,绥中籍运动员段放,现为国家青年女子排球队队员,代表辽宁参加了十二运19岁以下组排球比赛,获得亚军,为辽宁队获得了两枚宝贵的金牌。我县代表葫芦岛市参加了2013年辽宁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共获得奖牌8枚(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3枚),我县运动员获得团体总分77分,其中孟凡旭获得400米项目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王炬获得跳高项目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我县还组队参加了2013年辽宁省县区田径优秀苗子赛,共获得奖牌5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枚),以64.5分获得团体总分第六名。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
道路建设工程。2013年完成了东大街道路、西大街道路、工业路、商业路、清华园C区道路、站前广场四周路及商业路西段等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修建桥涵一座,道路总长3354延长米,总面积38174平方米,总投资1335万元。
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供热管网改造与建设工程,城区纳入集中供热面积达417万平方米,供热率达86.88%。今年新入网面积达101万平方米:三和供暖公司22万平方米;站前供热公司29万平方米;家乐暖供热公司50万平方米。2、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工程,今年投资200万元,建设完成了西山加压泵站1座,大大提高了我县城区的供水能力。3、完善城市管道燃气入户工程。我县从2008年引进管道燃气,到目前已建成压缩天然气储配站一座,年供气能力可达600万立方米。主管网覆盖小区已达80余个,通气户数达8000户,日均用气量达5000立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结构减排。到2013年底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576吨,氨氮减排97吨,二氧化硫减排199吨,氮氧化物减排90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年度减排计划,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把住国家产业政策关口,提高门槛,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项目,防止内地淘汰项目引进。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户数224426户,总人口646389人,同比增长0.7%,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6586人。本年出生人口5789人,死亡人口5177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13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到663087千元,年平均工资34113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9867元,增长10.4%。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果。2013年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1个,床位数1785床。现有入院五保老人688人,全年发放保费282万元;分散五保老人2653人,全年发放保费736万元。2013年,全县“社会保险五险”累计参保54.2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征收基金2.8亿元,同比增加0.4亿元。共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4.5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2451人,其中在职参保46262人,离退休人数为1618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3850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8850人,城镇居民参保650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60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6003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1005人;新型社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5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20万人,参保率达93.3%,领取待遇人数75019人,待遇发放率为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28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为1271人,待遇发放率为100%。2013年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18105户24769人,年发保障金3583.1万元;城市低保对象3516户6708人,年发救助资金1827.4万元。
注: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年报数或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