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工作重点,合力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夯实县城财力,构建幸福辽中”发展目标,推动县域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运输规模继续扩大。2013年货运周转量为5037万吨公里,货运总量为645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全县客运周转量为15455万人次公里,客运总量为324万人,比去年增长0.6%。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939.80万元,比上年下降4.47%。移动通讯、互联网络、数据通讯等新的业务向前迈进。全县年末电话用户达112040户,下降5.1%,市话用户24350户,比上年下降6.3%,农话用户90500户,比上年下降1.6%。其中宽带接入用户5018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8%,到2012年末,全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4部。
国内贸易
加快商业布局与经营形势调整,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1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市场成交额实现47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农村消费市场空前活跃,“家电下乡”销售量销售额位居全市第二;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为辽中贸易发展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物价
2013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2%;消费品价格指数100.7%。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1.3%;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0%;衣着类指数1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99.8%;交通和通信类指数10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100.1%,居住类指数100%。
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近海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57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8%,全年出口创汇总额实现56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占主导地位。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稳定,存款规模扩大。20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79649万元,比去年增长7.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7167万元,增长8.3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31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2%。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13年末,保险公司累计保费金额345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
二、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2013年,辽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明显见成效。加大了城乡建设力度,完成城乡路网建设及维修工程603公里,全县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市容环境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城区环境极大改善,全县拥有环境职能部门单位3个,其中环境监测站1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设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迈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2013年,全县新铺设供水管网3326米,全县综合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改造供水管道支线470米,2013年全县新增管道燃气用户3000户,燃气管线改造1000米,新铺燃气管线18000米。全年实际用电量99687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45720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8.56%。农业用电17586万千瓦时,增长0.13%。
三、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和文化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科技事业全面发展。2013年全县共实施科技项目24项。其中:实施农业示范项目17项、工业项目4项。全县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1项,荣获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奖三等奖2项,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5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35.6%。
教育
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快,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全县小学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升学率96%。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2013年末全县各类学校32所,在校学生48251人,教职员工3888人(不包括离、退休职工2896人)。2013年高考升学率91%。
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秧歌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和展览等“文化套餐”深受群众欢迎。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9337场次。其中:县级70场次,吸引观众人数21.3万人次,镇(街道)、村(社区)级的883场次,吸引观众人数38.6万人次,镇(街道)、村(社区)自娱自乐有组织文化活动8384场次,吸引观众人数131.6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全县有限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顺利展开,现已安装6.1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0%,数字电视以全新的电视形态、高清晰的画面、高保真的音质,双向互动与播出方式,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县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的人数达28万人次;参加县级运动会的运动员达3500人,参加市级运动会的运动员达200余人。
卫生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县99.8%以上农民参加了新型医疗保险,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2013年末全县共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7个。拥有医疗床位118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47人。其中:主任医师14人,副主任医师46人,主治医师483人,医师、护师528人。接待诊疗患者39.7万人次,病人治愈率98%。
社会保障
2013年,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达38664人。居民参保人数19107人,全县发放企业单位及个体人员养老金达21011万元,事业单位养老金达2782万元,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63人,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0208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开发就业岗位6238个,比上年下降8.05%,安置就业6238人;培训各类专业人员3025人,保持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四、人民生活
人口
201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1354人,全县总户数169578户,人口出生率5.94‰,比上年下降15.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6‰,比上年上升11.5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72‰,比上年下降28.57个千分点。
居民收支及职工工资
2013年,全县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据抽样调查统计,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17元,比上年增长14%,2013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81元,比上年增长9.79%。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报快报或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