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和四项基本县策,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应对挑战,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乘势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经济总量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2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50:35调整为15:48:37。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种植业产值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0.96%;林业产值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牧业产值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渔业产值3.55亿元,比上年增长 3.42%。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3.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林业增加值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6%;牧业增加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渔业增加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773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452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3534公顷;大豆种植面积991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301公顷,比上年减少1.7%,其中,药材作物种植面积1843公顷,比上年减少2.95 %;蔬菜及食用菌作物种植面积1238公顷,比上年增加0.41%;其他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220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1.5万吨,比上年减少14.9%,其中水稻产量4.6万吨,比上年增加0.8%;玉米产量6.3万吨,比上减少21.8%;大豆产量0.12万吨,比上年减少47.9%;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223吨,比上年减少18.9%;蔬菜产量5.1万吨,比上年增加9.8%;水果产量3万吨,比上年增加13.4%。
全县完成造林1320公顷,植树80万株,未成林、成林抚育管理面积66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8.39%。全年肉类总产量28473吨,比上年减少3.06%;禽蛋产量10362吨,比上年增加14.8%。
表1 2014年主要畜禽生产情况
名称 | 产量及数量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吨) 其中:猪 肉 牛羊肉 禽蛋 (吨) 生猪出栏数(头) 羊出栏数 (只) 牛出栏数 (头) 生猪存栏数(头) 羊存栏数 (只) 牛存栏数 (头) | 28473 9694 6134 10362 120815 54094 36760 88625 54460 48333 | -3.06 -3.58 -8.63 14.80 -4.16 -17.15 -8.60 -4.54 -8.29 -6.97 |
全年商品鱼产量实现8307吨,水产品加工200吨,投放鱼种786吨。
三、工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5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全部工业总产值42.7%。支柱产业完成产值365.1亿元(含旅游业),比上年增长9.57%,其中制药业完成产值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原材料加工业完成产值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旅游业完成产值35.4亿元,比上年下降8%;能源业完成产值3.2亿元,比上年下降44%;绿色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完成产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83.5亿元(含旅游业),比上年下降9.9%。其中制药业增加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原材料加工业增加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旅游业增加值14.2亿元,比上年下降7.8 %;能源业增加值1亿元,比上年下降48%;绿色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增加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4%,实现利税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实现利润10.4亿元,比上年下降12%。
表2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65901 | -56 |
钢材 | 吨 | 2260 | 35.3 |
纤维板 | 立方米 | 78502 | -17.7 |
木制家具 | 件 | 40012 | 22.5 |
葡萄酒 | 千升 | 16799 | 86.2 |
饮料 | 吨 | 79300 | 40 |
中成药 | 吨 | 698 | -5.4 |
白酒 | 千升 | 13768 | -18.1 |
铁粉 | 吨 | 1733718 | 24.7 |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县27家建筑企业实现产值33.66亿元,比上年增长 3.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4%。
全县18家房地产企业,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6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4%,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0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商品房竣工面积10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7.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3.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2 %。商品房销售额31.5亿元,比上年下降12.5%。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房地产开发投资22.6亿元,比上年下降16.4%。
六、国内贸易
商贸市场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合理,新兴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3亿元,同比增长12.4%。按地区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12.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
七、旅游
北方国际养生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枫林谷二期、龙溪谷等项目建成并对游客开放,枫叶观光成为旅游新亮点,桓仁枫叶观光游在“十一黄金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鹤年堂国医馆、哈达河养生馆、博尔多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北药养生街建设全面启动;五女山景区改造提升,辽东台湾养生园一期竣工,望天洞景区成功改制,五女山、枫林谷成为中国工笔画协会创作写生基地,进一步提升了桓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旅游对外宣传取得了明显成效,桓仁被评为“美丽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县”和“中国最美休闲小城”,北甸子“冰酒之乡”、向阳“枫叶之乡”等12个特色乡镇注册了19个国家服务商标,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9.7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实现行业总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19.6%。
八、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002万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出口创汇37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00项,引进省外资金59.46亿元。全年输出国外劳务2320人,同比增长4.9%。
九、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公路客运量84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客运周转量32164.4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1%;县内公路里程1701公里,村通油路78条线路,里程554公里,全县已有103个行政村通油路,占行政村总数的100%。邮电业务稳步发展。2014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2814万元,同比增长3.7%;电信业务总量20457万元,同比增长48.4 %;移动通信业务总量 11940万元,比上年增长7.85 %。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7707户,其中城镇住宅电话用户29678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27508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9部/百人。全县移动电话户数增长较快,城乡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22.05万户,互联网络用户达到43896户,同比增长15.7 %。
十、财政、税收、金融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1139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8.7%提高到9.1%,上升了0.4个百分点。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85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教育支出48311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医疗卫生支出18655万元,同比增长12.2%;科技支出3664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构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155万元,同比增长2%,其中国税8308万元,同比下降17.4%;地税97847万元,同比增长4.1%。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均有较大增长。2014年,全县存款余额 1168939 万元,同比增长8.3%;贷款余额 504583万元,同比增长17.3%。存贷比为 100:43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5所,其中12年一贯制学校1所,9年一贯制学校4所,独立初中3所,独立小学15所,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全县现有小学生11350人,其中女生5426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374人,其中女生2622人。全县现有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77人,小学专任教师 838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5.5%。
科技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十二、人口和就业
全县总人口达到298246人,总户数105452户,户平均人口3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94595人,乡镇人口203651人。非农业人口935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4 %;男性人口15226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1459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9%。性别比为51:49。
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2643人,比上年增加242人,人口出生率为8.86‰,比上年增长0.7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526人,比上年减少853人,死亡率为5.12‰,比上年下降2.87个千分点。
全县2014年完成各类就业培训1400人次,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2348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7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2%以内。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实现83165万元,比上年增长0.28%;年人均工资38156元,比上年增长0.50%。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1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698元,比上年增长10%。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3042 人,比上年增长2.04%;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8778人,比上年增长4.4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3358人,参合率为96%。全县有6578名城镇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