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二O一三年桓仁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O一三年桓仁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6-01 来源:桓仁县统计局】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经济总量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7元,比上年增长8.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5:50:3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17亿元,比上年增长8.23%,其中:种植业产值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5.29%;林业产值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牧业产值1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渔业产值3.44亿元,比上年增长 4.99%。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种植业增加值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林业增加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8%;牧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渔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370公顷(航拍面积),比上年减少1.7%,其中秋粮种植面积21770公顷,比上年减少1.6%;夏粮种植面积600公顷,比上年减少7.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358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药材作物种植面积1899公顷,比上年减少0.5 %;蔬菜及实用菌种植面积1233公顷,比上年减少1.75%,其他经济物种植面积226公顷,比上年增加16.37%。

全年粮食总产量13.51万吨,比上年增长3.99%,其中水稻产量4.58万吨,比上年减少2.8%;玉米产量8.12万吨,比上年增长7.46%;大豆产量0.23万吨,比上年增长4.08%;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75吨,比上年增长49.46%;蔬菜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减少0.85%;水果产量2.68万吨,比上年增长3.76%。

全县完成造林666公顷,植树110万株,中、幼龄林抚育3340公顷,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100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8.39%。

全年肉类总产量29372吨,比上年减少1.62%;禽蛋产量9029吨,比上年增长1.52%。

 

表1         2013年主要畜禽生产情况

名称

产量及数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吨)

其中:猪  肉

        牛羊肉

禽蛋      (吨)

生猪出栏数(头)

羊出栏数  (只)

牛出栏数  (头)

生猪存栏数(头)

羊存栏数  (只)

牛存栏数  (头)

29372

10054

6713

9029

126065

65291

40219

92843

59386

51955

-1.62

-1.49

-5.04

1.52

-2.84

-2.44

-5.96

3.67

-4.95

-4.86

全年商品鱼产量实现8032吨,比上年增长3.07%,水产品加工200吨,投放鱼种766吨。

三、工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2亿元,同比增长21.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38.3%。支柱产业完成产值 333.2亿元(含旅游业),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制药业完成产值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原材料加工业完成产值99.6亿元,比上年增长40%;旅游业完成产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能源业完成产值5.89亿元,比上年下降2%;绿色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45.7亿元,比上年增长9%;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完成产值31.96亿元,比上年下降17%。

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92.7亿元(含旅游业),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制药业增加值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原材料加工业增加值20.96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旅游业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能源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7.4%;绿色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增加值6.7亿元,比上年下降18.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43.5%。规模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4%,实现利税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实现利润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表2      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49889

7.5

钢材

1670

34.5

纤维板

立方米

95442

-4.1

木制家具

32651

26.7

葡萄酒

千升

9024

-9.1

饮料

60541

24.7

中成药

738

13.2

白酒

千升

16809

21.6

铁粉

1389891

20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县25家建筑企业实现产值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 54.0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9%。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70.9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98.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3.4%和20.2 %;商品房竣工面积91.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4.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10.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8 %。商品房销售额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房地产开发投资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9%。

六、国内贸易

商贸市场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合理,新兴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37.6亿元,同比增长14%。按地区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亿元,同比增长1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七、旅游

旅游产业实现较大突破。景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和续建了枫林谷森林公园、龙翔岛度假区、梦幻谷风景区、辽东台湾养生园等一批精品工程;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王朝酒庄、良裕酒庄、龙翔岛大酒店投入运营,全县旅游宾馆饭店发展到240家;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年游客数量和旅游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5.9%;旅游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桓仁成为“大中华区最美生态旅游县”、“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具备了“中国休闲度假城”的初步形象。旅游服务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大幅提升促使我县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实现行业总收入30.8亿元。

八、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0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完成出口创汇12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39项,省外资金58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项,投资1千万元以上项目39项;全年输出国外劳务2212人,同比增长5.2%。

九、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公路客运量8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客运周转量3294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2%;县内公路里程1675.5公里,村通油路78条线路,里程554公里,全县已有103个行政村通油路,占行政村总数的100%。邮电业务稳步发展。2013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2714万元,同比增长3.07%;电信业务总量5833万元,同比减少46.7 %;移动通信业务总量 1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5338户,其中城镇住宅电话用户17071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31213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9部/百人。全县移动电话户数增长较快,城乡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22.9万户,比上年增加3.7万户,同比增长19.2%。互联网络用户达到37941户,同比增长19.2%。

十、财政、税收、金融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823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8.9%下调到8.7%,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26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教育支出48301万元,同比增长1.3 %;医疗卫生支出16631万元,同比增长15%;科技支出3664万元,与2012年持平。

全年完成构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各项税收104066万元,同比下降3.5%,其中国税10057万元,同比增长8.1%;地税94009万元,同比下降4.6%。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均有较大增长。2013年,全县存款余额1079590万元,同比增长8.2%;贷款余额 430194万元,同比增长20.4%。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25所,其中12年一贯制学校1所,9年一贯制学校11所,独立初中2所,独立小学8所,独立高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全县现有小学生11292人,其中女生539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055人,其中女生2483人。全县现有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91人,小学专任教师 835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5.2%。

科技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十二、人口和就业

全县总人口达到297704人,总户数105475户,户平均人口3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61577人,乡镇人口236127人。非农业人口9148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 %;男性人口15211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14559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性别比为51:49。

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2401人,比上年增加50人,人口出生率为8.07‰,比上年增长0.2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379人,比上年下降1992人,死亡率为7.99‰,比上年下降6.61个千分点。        

全县2013年完成各类就业培训1075人次,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316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40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以内。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实现82937万元,比上年增长6.7%;年人均工资    37966元,比上年增长1.3%。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10700元,比上年增长13.8%。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1779    人,比上年增长46.5%;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6684人,比上年增长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3358人,参合率为96%。全县有7038名城镇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十四、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城骨架全面拉开。城市“西进、东扩、北改”工程迅速推进,火车站大桥具备通车条件,浑江大桥扩建工程全面完工;“十里银河”滨江景观带已经开工建设;实施了天健凤凰城综合体、城建名都、金域花园等15个城市开发项目,城市开发速度再创历史新高。“一江、两岸、三城”具备初步形象,形成了以浑江两岸开发推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发展格局。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完成了迎宾广场建设、民族广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北山公园;新建和改造了浑江大街、黄河大街等6条街路,实施了中心大街、民族路等12条街路维修;建设了城区供水工程、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城市管道燃气等重点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生态、亮丽、舒适、便捷的现代城市形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通灌铁路客运开通,田桓铁路开工建设;公路建设全面推进,葡萄架岭隧道竣工通车,完成了7.9公里五女山景区路西段改造,56公里木通线、彰桓线、桓盖线改扩建,90.7公里村组道路建设工程,城乡居民交通条件明显改观。电力、通信、信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建和改造城乡电网170公里,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县乡村三级农网运转顺畅。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四化”建设全面铺开。实施了长江大街、滨江大街、古韵文化街、迎宾广场等街路、广场和楼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我县连续3年成为全省“四化”竞赛优胜单位。“城市管理年”活动成效显著。交通秩序、露天烧烤、广告牌匾等突出问题得到大力整治,城市管理走上法制化、常态化轨道。出租车更新工作顺利完成。全县300辆出租车统一更换为油气两用环保款型,出租车管理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建设了木盂子满族特色村寨、华来农民新居、雅河湾湾川移民小区、二棚甸子卫星小区等特色农民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修建农村公建和民宅16.3万平方米、乡村巷道32.8公里、小广场10个、农村饮水工程87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生态环境显著提升。“青山、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绿化5.6万亩、退耕还林2.9万亩、围栏封育240公里;修建水源地防护栏25.8公里、截污挡墙16.9公里,实施河道生态治理6200亩、小流域综合治理8条;完成管道燃气入户4560户、“一池三改”1000户、太阳能保温房3.5万平方米、节能炕灶1000铺,我县成为“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