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沿海经济强县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长远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环保意识和廉政意识,大力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强农业,做大旅游服务业,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15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7.8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62.5亿元,增长2.7%。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分别为50.4亿元、1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7.6亿元,增长6.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增加值为18.6亿元、17.1亿元、2.6亿元、2.5亿元、5.1亿元、10.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24.0:39.5:3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366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9%,其中:食品类增长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增长-0.1%;居住类增长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增长0.5%;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增长1.9%;烟酒及用品类增长0.4%;衣着增长2.6%。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再就业取得新成果。2014年,实现实名制就业4313人,完成目标任务4200人的103%,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4%,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共培训城乡劳动力201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创业培训121人。新增创业135人,完成目标任务135人的100%;有50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见习协议,完成任务指标50人的100%;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完成目标任务50人的100%,带动就业290人,完成目标任务250人的116%。
二、农业
旱灾给全县农业带来巨大影响。2014年农业总产值完成814212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307868万元,同比增长0.7%。粮食总产量完成211200吨,比去年下降179841吨,同比下降46%;粮食作物单产230公斤/公顷,同比下降49.1%。在分品种粮食作物产品产量中,稻谷产量26199吨,同比下降54.9%;玉米产量149954吨,同比下降44.6%;大豆产量5403吨,同比下降46%;马铃薯产量26711吨,同比下降43.9%;花生产量4956吨,同比下降51.2%;蔬菜总产量(不含马铃薯)1892544吨,同比下降1.8%。
林业生产稳步运行。2014年,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总土地面积为414.8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为224.82万亩,占总面积的54.20%。有林地面积185.2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为134万亩,乔木经济林面积51.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7%。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02190亩,是全年71000亩任务的144%。其中:经济林56190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20000亩,围栏封育26000亩,海防林改造9000亩,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30个,省级绿化模范村5个,完成全民义务植树80万株,完成容器育苗300万杯,建设经济林产业带精品园10个。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县2014年申请专项资金35万元购置基础设备,78.7万元用于外业勘界,全面启动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水果生产步入新台阶。2014年我县新建果园5.2万亩栽果树300万株,面积与株数分别比上年增长420%和435%,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72.7万亩,增长7.7%。水果总产量65.3万吨,其中苹果38.7万吨,梨23.7万吨;因夏季严重干旱水果总产量比上年减产13.6%,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因水果价格较大幅度的提高,产值实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2014年果树育苗面积达0.1万亩,出成品苗600万株。其中葡萄500万株,苹果90万株,梨10万株。承办“2014年辽宁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获扶持资金60万元。创建“农业部水果标准园”2个,即:“大王庙镇水泉村绥中白梨园”,“荒地镇大郑村设施蓝莓园”,获扶持资金100万元。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2940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3%。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达到215.8万头、7.6万头、40.8万只、4418.5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4%、0.2%、-0.1%、-4.3%;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1万吨,比上年增长5.6%。
渔业生产平稳运行。渔业总产值实现18.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0.0%,其中:海水渔业产值16.2亿元,淡水渔业产值2.1亿元。水产品总产量完成22.8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3%,其中: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5.8万吨,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5.1万吨,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9万吨。海水养殖面积13.36万亩。筏式养殖6.1万亩;浅海底播1.6万亩;滩涂贝类养殖4.17万亩;海参池塘1.49万亩。海水养殖大棚295个,面积70万平方米。海水育苗大棚137个,26.5万立方水体。淡水池塘1.499万亩,水库面积1.728万亩。2014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次,放流中国对虾1.25亿尾、褐牙鲆鱼苗44.5万尾。今年对虾成活率和回捕率都好于往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解决全县2.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的任务,新建饮水工程15处,全部为集中供水工程,铺设管线29.25万米。投资123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738万元,地方配套492万元。
河道整治工程完成石河(立根台至永安堡村段)治理工程,河道干流长8.0km,工程总投资约为1000万元。全县河道清淤8.0km,清淤量26万立方米,新建石笼、浆砌石、干砌石、生态护岸工程共计6.14km。
水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治理河道左右岸石笼护坡1221延长米,支流治理158延长米,工程投资约600万元。前卫镇老边村堤防护岸工程,新建堤防护岸450延长米,投资60万元。投资250万元,新建修复堤防2.0km,确保了加碑岩乡王家店村、葛家乡新房子村、高台堡镇相木村、高台镇腰古村、秋子沟乡八家村、荒地榆林村等8处水毁工程彻底除险。
移民扶持工作逐项落实,2014年完成后期扶持项目45个,总投资1567.1万元,其中:引水上山工程9处,投资365万元;农村道路工程14处,投资526.1万元;方塘8处投资284万元,及大口井工程10处,投资286万元;河道治理工程4处,投资81万元;监测评估一项,投资25万元。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6.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其中:柴油机65.60万千瓦,电动机8.35万千瓦,汽油机3.02万千瓦。2014年完成机耕面积56666.67公顷,机播积54000公顷,机电灌溉面积20666.67公顷,机械植保面积18666.67公顷,机收面积23333.33公顷。
三、工业
工业增长速度回落。201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50.4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1.1亿元,同比下降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95.6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采矿业产值实现5.9亿元,同比下降19.2%;制造业产值实现141.6亿元,同比下降5.8%;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实现48.0亿元,同比下降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实现2.4亿元,同比增长3.4%。
能源电力产业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产值达到47.3亿元,占我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4.2%。
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2014年我县克服国际经济下滑、等不利的因素影响,积极转变招商方式,加强与外商的联络与沟通。与香港基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汇邦投资集团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联系,并达成了合作意向。全年接待国内投资企业20余家。为台湾东森公司、香港佳兆业集团、香港中亚旅游开发公司等外资企业及域外10余家企业提供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服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抓项目建设推动投资。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2014年我县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3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5亿元项目45个,投资5亿元-10亿元项目5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455572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1178845万元,同比增长-7.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6727万元,同比下降38.7%。辽宁东戴河新区投资项目56个,同比下降18.8%,固定资产投资989191万元,同比下降28.2%。2014年我县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逐步放缓,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398141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265298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81097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37456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新开工面积44657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72914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8749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36048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竣工面积28117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03496平方米,同比增长-1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42714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31665平方米,其他用途房屋销售面积29117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66116万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43842万元,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16529万元,其他用途房屋销售额5745万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4年全县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共27家,有活动的企业2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5484.4万元,同比下降28.5%,其中装饰装修产值完成4555.9万元,在外省完成的产值3700万元,建筑工程产值311023.9万元,安装工程产值13520.1万元,其他产值940.4万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完成152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5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2.6万平方米,竣工产值278752.7万元,竣工房屋价值196646.8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绥中县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2217.734公里,其中:国道98.891公里,省道154.122公里,县道108.252公里,乡道911.928公里,村道达932.192公里。公路密度80.21公里/百平方公里。黑色路面总里程达696.491公里,桥梁总数达到19938.15米/594座,其中大桥9406.16米/37座,中桥4079.79米/78座,小桥6452.2米/479座。28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油路。我县公路养护里程增加到2217.734公里,实现各级公路好路率在80%以上。
2014年,县级以上公路维修改造完成86.4公里,超额目标16.7%。其中京哈线44.72公里;绥克线41.711公里。同时完成了4座危桥改建加固工程,包括G102线的104.4米的北邱河大桥和109米的沙河站大桥;绥克线马路岭1号小桥;高小线焦屯小桥。
我县农村公路维修完成159.7公里,超计划3%,其中大修16条87.1公里,中修9条72.6公里,同时完成了危桥改造6座390.7米任务。农村公路“一事一议”工程完成2座中桥32.8米,过水路面53处1804米。
G306线南延工程全长1429.53米,已完成挖方工程14.8万立方米,完成填方12000万立方米,铺设排水管线5190米。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增强。2014年,绥中县共拥有道路运输经营业户5500户,其中客运经营户37户,货运经营业户5208户,客运站点8个,货运站场1个,机动车维修业户248户,驾培业户7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总数18199人。全县共有道路运输营业性车辆16070辆,其中班线客运车辆234辆,公交车251台,出租客运车辆685辆,货物运输车辆14897辆,全年完成班线客运量69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4721万人公里,分别较上年增长了4.4%和4.5%。完成货运量5392万吨,货运周转量1803766万吨公里,分别较上年增长8.5%和10.4%。全县现有客运班线84条,其中跨省线路4条,跨市线路4条,跨县线路9条,县内线路67条。
邮政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3342.6万元,较上年增长9.95%。函件出口47485件,包件出口14301件,汇票出口26140件,特快出口23605件,机要出口444件,报纸累计4480197份,杂志累计92738份,集邮业务总量101178枚。
六、贸易业
商品交易市场更加活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85797万元,同比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6147万元,同比增长7.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47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零售额完成505191.0万元,同比增长14.5%;乡村零售额完成199542.7万元,同比增长6.8%。
利用外资不断增长,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1259万美元,同比增长-13.4%;外贸出口实现6632万美元,同比增长31.2%。
七、财政和金融业
地方财政收支平稳。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0155万元,同比增长-12.5%。各项税收完成118403万元,同比增长-7.8%,其中增值税13909万元,营业税30045万元,企业所得税9961万元,个人所得税1805万元,房产税2925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20000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428万元,同比增长-32.1%;用于教育支出48343万元,比上年增长4.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6797万元,同比增长2.3%;农业水事务支出59272万元,同比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
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4年存贷款持续增长,货币回笼量持续攀升。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29776万元,比年初增长114848万元,增长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96131万元,比年初增长174277万元,增长12.3%。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25464万元,比年初增长183987万元,增长17.7%。
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2014年,全县旅游人数达422万次,旅游总收入57亿元。在首届全国文化旅游产业推广盛会上,我县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度假名县。在第二十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评比活动中,我县荣获“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龙泽湖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培养新型农民,2014年,我县有66位农民技术员学习果树栽培生产技术,全部通过考核,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开展“科普之冬”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大力宣传各类科技知识,累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40000份,《科技进步法律法规汇编》等书籍1000册,为群众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技术服务200余项,广大公众在此次活动中受益非浅。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县基础教育学校共有270所。其中小学128所、初中30所、高中4所、特教1所、幼儿园107所。高中在校学生10179人,高中招生3410人,毕业生3440人。初中在校学生19791人,招生6636人,毕业生6533人。小学在校学生35579人,招生5635人,毕业生6712人,幼儿在校11062人,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到99%。2014年高考成绩有了新突破,专科以上上线率达98%,二本以上上线率达65%,600分以上人数高达110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在全市名列第二。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14年广播电视台共发稿2800多篇,新闻通讯部共刊发《葫芦岛.绥中新闻》50余期,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继续加大东戴河新区宣传力度,报道东戴河新区建设的新闻稿件达到200多篇;新闻通讯部共刊发综述近10篇,各类稿件200余篇,图片近百幅,文字达40余万字。到2014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9%,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06%。
文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县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现已建成乡镇电子阅览室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280个,切实满足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2014年我县启动了全民读书节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发放图书300余册,提供图书信息100余条,使更多的读者走进了县图书馆。开展了电影进校园活动,全年放映学生电影900场。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卫生方面,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3所,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22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145张,其中医院704张,卫生院441张。卫生技术人员980人,其中执业医师186人,执业助理医师491人,卫生防疫人员261人。2014年,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农村常住人口的99%,筹资标准提高至40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80元,财政人均补助320元。报销比例逐年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最高补偿比例为80%,封顶线为8万元。参合农民抵御大病的风险能力逐渐增强,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体育方面,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活动。2014年我县成功举办了绥中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这次比赛中有5人打破5项县田径运动会最高记录,3人打破3项县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组最高记录。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25个乡镇280个行政村共修建了266个体育健身广场,占行政村总数95%以上。新农村体育健身广场建设总面积41万余平方米,农民人均0.6平方米。配套、安装各类体育健身器材2070件,总价值2000余万元,出动运输车辆800余台次,调试、安装人工1900余工时,基本上实现了全县乡镇、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健身广场的全覆盖。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
道路建设工程。2014年完成306线改线扩建工程全长1429.53米,东西段路面宽14米,工程投资1556万元。火车站至塔山路工程道路全长630米,宽18米,工程投资484.12万元。绥中镇政府门前道路长182米,工程投资15.2万元。建都酒店东侧胡同道路长139米,路宽6.2米,工程投资13.39万元。建都路南端道路,铺设沥青砼路面1400平方米,工程投资19.36万元。
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供水工程,在六股河滚水坝投资520万元,新建配电室、值班室建筑面积225m2 ;大口井2眼,直径6米,深11米;铺设DN300管线700米,DN400管线500米;2个8KFA变压器。管网建设工程,金屯路安装DN300管线595米;金屯路与新兴街接头处DN300管线16米;新建体育馆DN150mm管线165米,DN50mm管线65米;站前街铺设DN300mm管线174米;老干部大学铺设DN100管线200米;凯达逸夫小区铺设DN100管线42米;逸夫小学小区DN50管线150米;绿野华庭小区DN150管线200米。2、集中供热工程,城区纳入集中供热面积达44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85%。今年纳入集中供热面积16.5万平方米。3、管道燃气入户工程,主管网覆盖小区已达90余个,通气户数达10000户,日均用气量达5500立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以污染减排为重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蓝天工程。到2014年底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28吨,氨氮减排1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防止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禁止落后生产装置和设备向我县转移。
十、人口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户数225799户,总人口648451人,同比增长0.3%,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6761人。本年出生人口5950人,死亡人口3670人。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果。2014年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0个,床位数1785床。现有入院五保老人694人,全年发放保费298万元;分散五保老人2737人,全年发放保费831万元。2014年,全县“社会保险五险”累计参保58.1万人,同比增加3.9万人。征收基金4.6亿元,同比增加1.8亿元。共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5.9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6858人,其中在职参保47120人,离退休人数为1973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9069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60069人,城镇居民参保690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60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701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400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0.8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21.2万人,参保率达93%,领取待遇人数84936人,待遇发放率为100%。2014年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24288户26421人,年发保障金4301万元;城市低保对象3141户5796人,年发救助资金1780万元。
注: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年报数或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