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 与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和“三个 推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美丽 幸福新辽中”的总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圆 满完成了届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发展。
一、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运输规模继续扩大。2017 年货运周转量为 159588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4%,货运总量为 1064万吨,比上年增长 4%;全区客运周转量为 14790 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6%,客运总量为 318 万人,比上年下降 6%。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较快,移动通讯、互联网络、数据通讯等新的业务向前迈进。2017 年末,全区移动电话用户达 38.53 万 部,比上年增长 3.3%。其中,宽带接入用户 9.19 万户,到2017 年末,全区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 84 部。
国内贸易
辽中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向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2017 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 82.33 亿元,同比增长 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91.97 亿元。全年新增限额以上贸易类服务业个体 7 家。消费市场活跃,供给能力增强。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中科北方建设集团投资建设的沈阳石油产品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全面运营,签约交易企业达 146 家,现正式入驻企业 44 家,目前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华锦集团、辽宁宝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盘 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辽宁缘泰 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合作全面展开,全年线上交易额突 破 150 亿元。会展业活跃消费市场,成功举办了春秋两季汽车展销会, 吸引了 40 余家汽车销售企业参展,展出车辆 500 余台次,观展人数累计 5 万多人次,累计售车近 300 台,成交总金额分别达4000 余万元。电子商务推广普及,随着京东运营中心的不断完善,苏宁易购线下实体店的运营拉动,饿了么、美团、糯米等平台企业的入驻,辽中商贸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及新技术新信息应用覆盖率大幅提升。各大商场、大中型超市、专卖店、专门店及住宿餐饮行业大规模拓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物流快递业务发展迅速,百世快递、中铁快运、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万通快递、韵达快递、着急送快递、天宇快递、顺丰速运、哥士传奇速递、兴隆联合中通速递、鸿坤速递、鑫鑫诚城乡快运等 20 余家物流快递公司入驻辽中,快递公司业务遍及城乡。
现代商贸集聚区逐步完善,以辽中老城区商业街、政府路 为轴心的商贸集聚区已经形成,传统商贸、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配套齐全,2017 年集聚区销售额达到 85 亿元。
物价
2017 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100.8%。其中,农业生产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3.6%;消费品价格指99.2%。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 98.1%;饮料、烟酒指数 100.1%;衣着类指数 10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指数 100.2%;医疗保健指数 103.9%;交通和通信用品类指数 98.8%;教育文化和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指数 99.9%,居住类指数 102.3%。
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近海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果。2017 年,全年出口创汇总额实现 29556 万元,比上年增长 26.1%,其中:在出口产品中,农产品、节日工艺品及机加铸件产品占主导地位。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稳定,存款规模扩大。201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199023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683918 万元,比上年增长 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89416 万元,比上年增长 6%。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16 年末,保险公司累计保费金额 6482万元,比上年下降 0.8%。
二、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凸显成效。2017 年,全区加大了城乡建设力度,各级公路 51 条,全部路程里程 797 公里,全区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市容环境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城区环境极大改善,全区拥有环境职能部门单位 3 个,其中环境监测站 1 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2 万吨。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设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迈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7 年,新铺设管线 235200 米,改造管线 24600 米,日供水能力 2.5 万立方米。2017 年全区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944 户,燃气管线改造 163200 米,新铺燃气管线 73600米。全年实际用电量 113633.7 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5.6%。其中工业用电 38436 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 9.6%。农业用电 23333 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3.85%。
三、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和文化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科技事业全面发展。 2017 年申报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共计 4 项,总计争取计划项目资金 650 万元。其中,辽宁中科三维打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和沈阳盛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 SNL-200 数码螺环风机技术转化项目被评为沈阳市“双百工程”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获得项目资金 600 万元;沈阳伟嘉牧业有限公司的现代生物兽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项目获成果转化资金 20 万元;辽中区科技局承担的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项目获市计划项目资金 30 万元,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项目 6 项,下派科技特派员 6 名。积极组织申报沈阳市“双培育”计划,我区推荐沈阳远程摩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沈阳市克达饲料有限公司、沈阳市辽河特种玻璃厂等 5 家企业进入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沈阳远程摩擦、沈阳辽河特玻、克达饲料有限公司等 3 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推荐沈阳市艾克电缆有限公司、沈阳博阳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盛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进入沈阳市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争取获得市政策奖励资金 190 万元,其中“双培育”奖励 110 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 80 万元。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 132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10 件。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快,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全区小学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升学率 97%。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对教育投入明显加大 2017 年末,全区各类学校 37 所均建成花园式学校,在校学生 41199 人,教职员工 3369 人(不包括离、退休职工 3088 人)。2017 年高考升学率为 96%。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秧歌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和展览等“文化套餐”深受群众欢迎。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8676 场次。其中:县级 75 场次,吸引观众人数 0.54 万人次,镇(街道)、村(社区)级的 905 场次,吸引观众人数 26 万人次,镇 (街道)、村(社区)自娱自乐有组织文化活动 7696 场次,吸引观众人数 83 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2005 年 5 月在市广播电视局的帮助下对部分干线进行了光纤改造,分支线线路以下没有进行改造,所用电缆和用电设备没有更换。2013 年初城区网进行了整体数字转换,并于 2014 年—2015 年进行了光纤到楼的改造,目前城区网内数字电视用户 2.3 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采取引入外部资金方式。在 2005 年与沈阳一家公司成立合作公司。农村有线电视采取 MMDS 方式组建,全区农村现有有线电视用户 6000 户。2007 年,因微波信号无法保证用户的正常收视,我台与沈阳市联通公司合作,租用他们的光纤和杆路,共在 8 个乡镇的 56 个村建设了有线电视网络,共发展有线电视用户 16000 户。截止目前在网用户仅为 10000 户。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县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达 14.5 万人次;参加县级运动会的运动员达 2100 人,参加市级运动会的运动员达 182 余人。
卫生和社会保障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区 99.9%以上农民参加了新型医疗保险,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问题。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2017 年末全区共拥有医疗卫生机构 506 个,其中:乡镇卫生院 12 个。拥有医疗床位 2265 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1386 人。其中:主任医师 20 人,副主任医师 67 人,主治医师 501 人,医师 956 人、护士 1097 人。接待诊疗患者 50.8 万人次,出院人数 31749 人,病人治愈率 80.5%。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17 年社会保障,2017 年城镇职工参医疗保 41041 人,城镇居民参医疗保51110 人。全区发放给企业及个体人员养老金达 6.115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达 4452 万元。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458 人(1674 户),全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 7343 人(4524 户),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安置新增就业 5199 人;全年失业人员培训 17 人;农村劳动转移培训 1149 人;进城务工人员培训 320 人。总培训人数 1486 人。确保全区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四、人民生活
人口
2017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455773 人,总户数 166305 户,2017 年出生人口数 2297 人,人口出生率 5.04‰,死亡人口数5471,死亡率 11.99‰,人口自然增长率-6.96%。
居民收支及职工工资
2017 年,全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据抽样调查统计,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2700 元,比上年增长 6.0%,2017 年末,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15810 元,比上年增长 6.5%。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报快报或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绝对数按 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