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2018年溪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
2018年溪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
【2018-12-31 来源:中共本溪市溪湖区委宣传部】

根据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溪湖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按照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及市委“三抓三促”工作要求,聚焦“一园一城一带”攻坚重点,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总体向好。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68万元,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57.7:39.7。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789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4943万元,比上年增长4.8%;林业产值2624万元,比上年增长5.9%;牧业产值13722万元,比上年增长6%;渔业产值68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32万元,比上年增长7%。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9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489公顷。蔬菜作物播种面积59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724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玉米产量2724吨,比上年增长7.4%。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产量3664.8万吨,比上年增长-8%,水果产量185吨,与去年持平。


全年肉类总产量2996吨,比上年增长1.4%;禽蛋产量863吨,比上年增长30%。



全年水产品产量实现74吨,同比下降1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抓转型、促升级,“工业强区”步伐稳健。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废钢基地加速崛起、管泵阀产业亮点纷呈。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均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完成工业增加值12.98亿元,同比增长6.6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看,采选业完成产值102956万元,同比增长28.23%;水泥建材业完成产值35934万元,同比增长-4.48%;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42647万元,同比增长18.37%;化工业完成产值4014万元,同比增长7.18%;其他行业完成产值33371万元,同比增长-7.43%;市直企业完成产值45567万元,比同期增长-0.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61%;实现利税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07亿元;实现利润1.66亿元,比上年增加0.44亿元。全区2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6个,亏损企业亏损面27.27%。


 


全区建筑业实际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1亿元,比上年下降5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6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9173万元,比上年下降46%。


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5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3927万元,比上年增长66.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1193万元,比上年下降52.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4%。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27169万元,比上年增长65.9%。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3个,比上年增长20.6%。新开工项目53个,比上年增长381%。全部建成投产项目30个,比上年增长130%。


五、国内贸易与服务业


红星美凯龙本溪店盛大开业。广汽传祺4S店投入运营。竖井腾飞二手车市场建成全市唯一一家二手车交易过户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兄弟影视文化传媒“本溪求职平台”成为山城自媒体运营典范。做强东风湖夏季戏水、冬季冰雪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爱民牛仁牧业观光牧场和科普生态园被评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进典型。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4亿元,比上年下降26.2%。


从批发、零售业销售情况看,批发业零售额172万元,比上年下降9.6%;零售业零售额12.7亿元,下降31.5%。


从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看,住宿业零售额1931.3万元,比上年下降2.2%;餐饮业零售额27149.3万元,同比增长0.7%。


六、财政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完成各项税收28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完成非税收入6841万元,比上年增长46.5%。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7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0.3%。其中,教育支出6277万元,下降12%;农林水事务支出1909万元,增长2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682万元,增长109.9%;医疗卫生支出3867万元,增长4.4%。


七、旅游业


围绕全域旅游目标,组织专家组反复论证,完成对东风湖1.5平方公里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科学调整。积极组织承办第十一届辽宁本溪冰雪温泉季活动,开展大型冰雕雪雕展。深入推动“旅游+”,重点推动农旅结合,以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指导爱民牛仁牧业科普生态园开发,为项目提供标准指导、资料编译和文案设计工作,“三产融合”打造休闲观光牧场。


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57.32万人次,同比增长11.8%;国内旅游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2.5%;接待海外旅游者1.37万人次,同比增长1.52%;旅游创汇2210.8万美元,同比增长1.37%,旅游总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13.1%。


八、对外经济


坚持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走出去、请进来”168次,对接洽谈项目76个,签约落地13个,引进域内外到位资金18亿元。借助本溪与泰州对口合作契机,抢先务实的同姜堰区建立对接平台。组织骨干企业参加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类展会15场,助力企业推广品牌、开拓市场。全年共完成出口创汇8179万元,同比下降4.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投入430万元,对东风中心小学、火连寨中心小学、河畔小学、三和小学教学楼进行维修改造,完善彩一小学、黑金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学设施,打造河西小学民族教育文化长廊。实验小学“根韵文化”、河畔小学“和文化”树溪湖校园文化标杆。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完成。


学前教育。全区幼儿园23所。比上年增加1所。其中,城市幼儿园23所,农村幼儿园0所。全区入园总数650人,在园幼儿总数2565人,离园幼儿总数857人。全区幼儿园园所占地面积3.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


小学教育。全区小学9所,其中区直小学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农村小学1所。小学招生总数467人,小学在校生总数3009人,小学毕业生总数522人。小学保留率100%,毕业生升学率 100 %。小学教职工总数489人。小学校舍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完成技术改造7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搭建“产学研”平台8个,鹤腾科技获批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


十、文化、卫生、体育


本钢一铁厂1号高炉文物保护项目进场施工。“三自”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省级示范项目。河东办事处文化站和峪前、彩云社区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彩玉、幸福社区多功能体育场向百姓免费开放。开展 “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


全区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图书馆1个。全年共举办展览1次,组织文艺活动50余次,举办培训班20班次。全年放映电影120场。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8085人。新将17种抗癌药物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对900名贫困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顺利通过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8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新农合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3人,婴儿死亡率为1.78‰。


十一、人口和就业


全区公安户籍总人口达到144890人,总户数65529户,户平均人口2.2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3460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2.9%;男性人口7150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9.3%,女性人口7339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0.7%,性别比为49.5:50.5。


年末纳入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744人,其中,机关1127人;事业单位职工2268人;企业单位职工347人。


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34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51030万元。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55849元。


根据国家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4元,同比增长6.2%。


医保、低保、新农合与全市同步提标,投入4500万元,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救助、新农合补助等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1306户,发放动迁补偿款6431万元。承诺为城乡群众办理的10件惠民实事扎实推进。


全区低保户4007户,总人数9466人,其中:城市4007户,总人数6837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3901.11万元;农村149户,总人数252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80.97万元;城市低保边缘人口207户,560人,同比下降46%。


十三、城乡规化和环境保护


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深入推进。趁热打铁,扩大成果,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工程、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一期工程、 “三供一业”配套设施综合改造工程全面施工,改造供水管线7600米,铺设供暖管网3200米,供电改造土建完工,楼体防水5400平方米,铺设地砖5.6万平方米,一批事关小区环境的根本性、安全性、长远性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9个,受益居民6万余户,是全市规模最大、资金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县区。


溪湖老街韵味初显。实施溪湖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全长116米的绿皮火车文化长廊成为溪湖新地标,历史卷轴徐徐展开,城市变迁跃然纸上。新增“老城·老街·老印记”历史景观9处,改造港湾式公交候车亭4个。落叶不扫,银杏金黄,漫步静谧溪湖老街,共忆山城百年芳华。


城市管理切实加强。启动“溪湖区城市管理年”活动。维修改造街巷路37条。对73栋楼、3个公园广场、36万平方米绿地进行亮化。新建水厕2座,改建旱厕4座。拆除试探性反弹违建303处、违规广告牌匾600处。规划停车位423个,清理僵尸车42台。彩云、仕仁、立新社区实施“三级联动”自助式物业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幸福小区加速复制。改造7个社区办公用房,48个社区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听民声聚民智 共建幸福小区”大调研大走访,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连成片、全民共参与”的创建热潮,特色幸福小区达16个,邻里节、百家宴、社区大讲堂等活动丰富多彩。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行“河长制”,清理河道垃圾3000立方米。实施矿山生态治理340亩,栽植苗木55万株。取缔建成区10吨以下锅炉60台,扬尘污染、秸秆焚烧得到有效管控,PM2.5同比下降17.3%。中央环保督察 “回头看”交办的45个信访件得到妥善处理,河东峪前社区铁路沿线小开荒整治、本溪煤矿煤矸石治理等典型经验被辽宁电视台等媒体正面报道。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划定溪湖区生态红线,保护生态成为全区上下一致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