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二〇一二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〇一二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06-08 来源:丹东市振兴区委宣传部】

2012年,在振兴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振兴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振兴区政府团结和带领振兴区人民,紧紧围绕“提速、进位”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城区经济,通过老城改造带动城区建设,通过惠民工程促进民生改善,振兴区经济发展呈现健康快速的发展趋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8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地区生产总值在丹东市城区排名第一,辽宁省56个城区总量位列第28位,增速居第1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8.4%,其中工业增加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建筑业增加值3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构成为1.1:39.8:59.1。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增加值7372万元,增长5.3%;林业增加值314万元,增长5.1%;畜牧业增加值3484万元,增长5.3%;渔业增加值8562万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80万元,增长6.3%。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98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495公顷,比上年下降3.9%。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434公顷,粮经作物种植比例7:1。经济作物中,蔬菜种植面积286公顷,其它种植面积148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4500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玉米产量9035吨,比上年下降7.2%%;水稻产量4497吨,增长8.6%;大豆产量86吨,下降28.9%。经济作物中,水果产量3900吨,下降11.4%;蔬菜产量14359吨,下降2.7%;草莓产量3900吨,下降18.8%;板栗产量3000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肉类总产量4313吨,比上年下降5.3%。其中,猪肉产量2159吨,下降2.7%;牛羊肉产量7吨,下降50%;禽肉产量2109吨,下降8.4%。全年奶类产量542吨,下降23.9%;禽蛋产量1237吨,增长20.4%。猪年末存栏数12150头,增长16.1%;羊年末存栏数537只,下降19.1%;大牲畜年末存栏数619头,下降12.4%。

全年水产品产量6000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750吨,比去年增长6.1%;海水产品产量3250吨,增长4.5%。海水产品产量中,贝类产量290吨,增长5.5%。全年造林面积80公顷,比上年增长19.4%。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500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3%。拖拉机拥有量73台,增长9%。农用运输车20辆,增长233%。化肥施用量3144吨,下降1.8%。农村用电量6464万千瓦小时,增长4%。

三、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6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年末振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4317.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169.8万元;集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630.5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2459.5万元;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477.4万元。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6292.6万元;重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1462.4万元。

按行业划分,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861万元;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5315万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7270.5万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38210.2万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284357万元,负债总计190052万元,资产负债率66.8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19651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8.7%;实现利税总额21723万元,其中利润8647万元。亏损企业5户,亏损企业亏损额3157万元。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年末,振兴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51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8.9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6.5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8.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万平方米。

振兴区房地产开发企业22个。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54.3万平方米,增长32.7%;其中,住宅面积123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竣工面积34万平方米,增长113.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0.1万平方米,增长91.7%。商品房销售面积77.8万平方米,增长50.8%。年末,丹东市商品房空置面积6.7万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完成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用于第二产业投资3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8.9亿元。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159个,其中当年竣工投产项目95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9.8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办公楼投资2.5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6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653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488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3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按城乡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1841.8万元,增长1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519.9万元,增长24.1%。按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和大个体户实现零售额595851万元,增长12.4%;限额以下零售额273510.7万元,增长21.7%。按行业划分,零售业零售额782669.5万元,增长16.9%;住宿业零售额12410万元,比去年略有下降;餐饮业零售额55409.8万元,增长23.7%;批发业零售额18872.4万元,比上年下降32.4%。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973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1%。其中,出口总额56362万美元,增长21.41%;进口总额23374万美元,下降33.13%。全年外贸出口中,三资企业出口4125万美元,占外贸出口的26.66%。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1236万美元,与上年持平。从投资国家和地区看,香港是我区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占总投资额的73%;从投资行业看,工业是我区进资的主要行业,占投资总额的73%。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3项,合同金额24481万元。新办三资企业23家,年末三资企业实有148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  33.6%。

八、财政、税收 

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234295万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国税完成税收93969万元,增长10.1%;地税完成税收19822 万元,增长27.2%。按中央地方划分,中央级收入81013万元,增长9.7%;地方级收入153282万元,增长24.5%。按税种划分,增值税42296万元,下降1.1%;营业税55273万元,增长29.9%;企业所得税57978万元,增长21.7%;消费税7318万元,增长18.9%。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34295万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3282万元,增长24.5%。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完成 132778万元,增长25.6%,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86.6%;其中营业税收入55273万元,增长29.9%;企业所得税23191万元,增长21.7%;个人所得税 4791万元,增长2.8%;非税性收入完成20504万元,增长18%。

全年财政支出104134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3063万元,增长23%。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6094万元,增长 29%;科学技术支出1342万元,增长22%;农业方面支出1856万元,下降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851万元,下降2%;医疗卫生支出4323万元,下降12% ;节能环保支出215万元,下降23%;住房保障支出 598万元,下降3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振兴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8所(比上年学校减少1所,幼儿园增加1所)。拥有教职工1172人,比上年增加10人。其中专任教师793人,增加10人。全年共招收学生3941人,比上年增长5.1%;在校学生18064人,比上年增长4.2%;毕业生4446人,比上年增长20%。其中,普通初中招生279人,在校生910人,毕业生372人;小学招生1831人,在校生11557人,毕业生2288人;幼儿园招生1706人,在校生4994人,毕业生1786人。

全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51项,较上年增长61%;授权发明专利15件,增长25%。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其中有13个项目获得辽宁省、丹东市科技立项,获得科技专项资金总计415万元。振兴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5.5亿元,同比增长28%。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振兴区拥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56个,艺术表演场所35个,全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00场,观众15万人。举办各类展览5次,组织文化活动25次。举办各类学习班10次,结业1000人。图书馆藏书7000册,文化馆、文化部门文化站藏书5000册。 

年末,振兴区共有卫生机构12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妇幼保健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防保所1个。振兴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10张。其中,医院320张,卫生院60张,卫生服务中心30张。振兴区卫生技术人员890人,比上年增长9%。其中,执业医师310人,增长9.2%;执业助理医师193人,增长9.2%;注册护士321人。振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321人,比上年下降0.67%;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户籍参合率90.98%。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0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743元,增长14.01%。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1148人[3],其中,在岗职工85998人,劳务派遣人员3481人,其他从业人员1669人。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7243元,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246元。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增长0.06%。年末实现就业人数139178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12802人,比上年末增长2.6%。

振兴区享受免费再就业培训650人,社保补贴13290人。其中,公益岗补贴590人,“4050”补贴12700人。

振兴区拥有各类福利院12个,共有床位680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477人。其中,民办养老院11个,共有床位630张,收养老人450人。振兴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个。振兴区城乡共有低保户7670户,比上年下降5.73%。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6750户,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920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3827人,比上年下降8.74%。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2387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440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4004.8万元,比上年下降15.53%。其中城市发放保障金3726.6万元,农村发放保障金278.2万元。筹集扶贫帮困款物价值38.5万元,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4262万元,救济各类人员21680人次。

十二、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

振兴区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020.5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071.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

全年废水排放量1448.2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8533.6吨;废气排放量217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362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标准。

十三、地区人口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3725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053人。人口中,男性人口181895人,女性人口190658人,男女人口比例100:105。全年迁入人口2040人,迁出人口2211人。人口出生率6.86‰,死亡率8.25‰,人口自然增长率-1.39‰。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3]城镇单位指城镇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集体企业等,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户。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对外经济数据来自振兴区招商局、服务业局;财政、税收数据来自振兴区财政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振兴区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振兴区教育局;文化事业机构等数据来自振兴区文化局;卫生数据来自振兴区卫生局;城镇登记失业、再就业等数据来自振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在区民政局;建成区面积等来自振兴区城乡建设局;环境污染治理等环境监测数据来自振兴区环境保护局;地区人口数据来自振兴公安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振兴区统计局。 

[5]本公报有部分数据为部门快报数,部门年报数据出来后,以年报数为准。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