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平山区面对严峻形势,负重前行的攻坚之年,是求振兴、求发展的奋进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三抓三促”工作,迎难而上,坚定前行,平山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
一、经济总量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6.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3亿元、27.57亿元和117.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增长17%和增长4.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7%:18.8%:80.5%。
二、农、林、牧、渔、服务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3988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6478万元,比上年下降0.6%;林业产值29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牧业产值13040万元,比上年增长8.2%;渔业产值64万元,比上年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87万元,比上年增长6.4%。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5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2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89公顷;谷子播种面积4公顷;高梁播种面积1公顷;豆类播种面积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08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869吨,比上年增长1.7%;蔬菜总产量7703吨,比上年下降3.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0亩。森林蓄积量464002立方米。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3626.53吨,下降13.8%。
全年水产品产量5吨,比上年下降50%。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0.5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2吨,比上年下降18.2%,地膜覆盖面积80公顷,比上年增长2.6%。
全区共投入各项水利资金390万元。投入人工0.1万个工日,出动机械台班0.1万台班,完成土石方3.35万立方、混凝土1.13万立方。新修加固堤防1.8千米、疏浚河道1.7千米;新建小河道3处;新建2条农村道路,1.1千米。
三、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9.3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企业(以下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实现利税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倍。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中,亏损企业1户,亏损企业亏损面6.7%。
四、建筑业
全年纳入统计制度的46户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2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实现增加值13.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45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94万平,比上年下降13.3%;竣工面积9.42万平,比上年下降80%。上缴税金4871万元,同比下降19.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2.87亿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1.44亿元,比上年下降2.4%。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11亿元,比上年下降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8.09亿元,比上年下降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7亿元,比上年下降6.4%。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28亿元,比上年下降8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1个,比上年增加11个,增长22%;新开工项目32个,比上年增加6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16个,比上年增加6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3亿元,比上年下降58.7%。房屋施工面积13.46万平,下降52.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0.55亿元,下降83.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0.77万平,下降82.4%。上缴税金5438万元,同比下降9.4%。
六、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3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零售业零售总额84.02亿元,比上年下降5.1%;住宿业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餐饮业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9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全区各类集贸市场19处,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七、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26.98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国内旅游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13.4%。接待国外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创汇4564.34万美元,同比增长3.7%。
年末旅行社有23家。
八、对外经济
全年签约项目27个,签约额17.55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7个,投资14.59亿元。域外资金到位额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外贸出口1612万元,比上年下降64.7%。实现外贸进口464万元,比上年下降94.4%。
九、财政、税收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9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一般预算支出64877万元,比上年下降11.1%。
全年税收收入25929万元,比上年下降58.8%。其中,增值税10427万元,比上年下降9.2%;所得税4824万元,比上年下降63.2%;房产税1753万元,比上年下降83.7%;契税1533万元,比上年下降95.8%;城建税1455万元,比上年下降23.9%;资源税1084万元,比上年增长26%。
十、教育
全区所属各类学校72所,其中幼儿园42所,义务教育阶段30所(小学18所,中学9所,其他3所)。全区教职工总数3121人,其中幼儿园705人,义务教育阶段2505人(小学1347人,初中986人,其他83人)。全区在校学生总数21999人,其中幼儿园3729人,义务教育阶段18270人(小学12667人,中学5578人,其他25人)。
十一、科学技术
全年申请专利量150件,授权总量83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8.84亿元,同比增长13倍,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2倍。
十二、文化、卫生、体育
图书馆共有藏书19981册,为读者组织各类讲座19次,参加人次1589人次。全年组织文艺活动36次,观众16125人次。其中,为老年人组织专场28次,为未成年人组织专场9次。举办展览28场,参观人次5560人次。
举办了本溪市“送福好人”活动暨平山区“名家书春联、福到好人家”专场活动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书画展以及送文化进社区等文化活动。十一国庆节前夕,举办了“平山区首届文化艺术节”。
年末,区属卫生机构8个,床位数58张。总诊疗数1.94万人次。卫生技术人员数1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人、注册护士43人、药剂人员5人、检验人员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29‰,婴儿死亡率为6.9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新生儿死亡率为5.81‰。
十三、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116484户,总人口281749人,比上年末减少6584人,占全市(全市减少16309人)的40.4%。其中,城镇人口269867人,占总人口数的95.8%,乡村人口11882人,占总人口数的4.2%。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数1114人,出生率为3.91‰,比上年提高0.08个千分点;死亡2850人,死亡率为10‰,比上年提高0.4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1‰,比上年提高0.37个千分点。
全年迁入人口837人,其中省内迁入472人,省外迁入365人;全年迁出人口3464人,其中迁往省内2282人,迁往省外1182人。
全年纳入统计口径的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65891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22888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638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42365人。机关从业人员人数11499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9582人;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44810人。
年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91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49%。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纳入统计口径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31.62亿元。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4.69亿元;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0.21亿元;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6.72亿元。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4781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0元。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0803元。
据市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68元,比上年多收入2338元,增长6.4%。
全区低保户2501户,总人数4326人,分别下降12.3%和16.6%。其中:城市2201户,总人数3777人;农村300户,总人数549人。发放低保金2258万元。
十五、城市绿化、环境保护
完成老旧小区、早期棚改小区、桥北棚改供暖管网及本煤“三供一业”改造工程任务,惠及居民近4万户;完成“大棚房”问题、违建别墅清理、高铁沿线外部隐患等整治任务;开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清理整治“五乱”行为5000余起;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投入447万元建设20余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清理垃圾1755吨,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完成15台锅炉拆改和提标改造任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88.2%。白石、泉涌、关家西沟等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和危废处置产业园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用水总量243.83万吨,同比增长32.4%;煤炭消费总量31.47万吨,同比增长41.8%。
2019年我区平均降水量672.6毫米,地表水资源量为0.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07亿立方米。全年全区城市用水量为0.71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