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3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13年,振兴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升级进位”的目标,团结拼搏,务实奋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外部环境和内在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振兴区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振兴区生产总值19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辽宁省56个城区总量位列第26位,增速居第14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76.1亿元,增长9.1%,其中工业增加值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建筑业增加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18.7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构成1.1:38.6:60.3。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1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282公顷,比上年下降8.5%。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460公顷,比上年下降3.4%。粮经作物种植比例4:1。经济作物中,蔬菜种植面积297公顷,其它种植面积163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1021吨,比上年下降24%。其中,玉米产量7035吨,比上年下降22%;水稻产量3929吨,下降12.6%;大豆产量57.4吨,下降33%。经济作物中,水果产量4032吨,下降3.5%;蔬菜产量14232吨,下降1%;草莓产量3104吨,下降20.4%;板栗产量4000吨,增长33.3%。
全年肉类总产量5749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3448吨,增长57%;牛羊肉产量17吨,增长2.4%;禽肉产量2281吨,增长8.2%。全年奶类产量235吨,下降56.6%;禽蛋产量1117吨,下降9.7%。猪年末存栏数11411头,下降6.1%;羊年末存栏数555只,增长3.4%;大牲畜年末存栏数475头,下降23.3%。
全年水产品产量6260吨,比上年增长4.3%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020吨,增长9.8%,海水产品产量3240吨,与去年持平;海水产品产量中,贝类产量268吨,下降7.6%。全年造林面积27公顷。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800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5%。拖拉机拥有量73台,与上年持平。化肥施用量2706吨,同比下降14%。
三、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年末振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5173.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146.0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291.5万元;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702.9万元。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5217.5万元;重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9955.7万元。
按行业划分,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025万元;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4101.2万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8270.9万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69411.2万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333273.9万元,负债总计245376.6万元,资产负债率73.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64968.9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9.11%;实现利税总额10986.1万元,其中利润2681.9万元。亏损企业4户,亏损企业亏损额2836.1万元。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年末,振兴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54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7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4.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5.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3万平方米。
振兴区房地产开发企业25个。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3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其中,住宅面积111.3万平方米,下降3.2%。房屋竣工面积27.5万平方米,下降7.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8万平方米,下降7.5%。商品房销售面积76.2万平方米,增长5.8%。年末,振兴区商品房空置面积5.3万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用于第二产业投资13.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99.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拉动主要包括投资80亿元的万达广场、投资14亿元的鹏欣水游城项目、投资10亿元的木都广场。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78个,其中,当年竣工投产项目72个。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1个,比去年增加3个,占全部建设项目的14.1% ,完成投资44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 73.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 5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14.3%,完成投资额 116239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2亿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住宅建设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58.3%;办公楼投资4.2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1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11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539万元,比上年增长9.9%。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79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8%。按城乡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79608.7万元,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362.6万元,增长17.2%。按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和大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43212.3万元,增长9%;限额以下零售额344759万元,增长23.9%。按行业划分,零售业零售额862930.5万元,增长13%;住宿业零售额12729.6万元,增长3.3%;餐饮业零售额66369.1万元,增长19%;批发业零售额45942.1万元,比上年增长24.6%。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395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8%。其中,出口总额64098万美元,增长13.73%;进口总额19856万美元,下降17.13%。全年外贸出口中,三资企业出口11152万美元,占外贸出口的17.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20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3%。从投资国家和地区看,香港是我区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占总投资额的57.82%;从投资行业看,房地产业是我区进资的主要行业,占投资总额的65%。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7项,合同金额26630万美元。新办三资企业11家,年末三资企业实有143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72.1亿元,增长30.8%。
八、财政、税收
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236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国税完成税收98551万元,增长4.9%;地税完成税收137540万元,增长14.8%。按中央地方划分,中央级收入86716万元,增长7%;地方级收入167100 万元,增长9%。按税种划分,增值税 41773万元,增长1.7% ;营业税62885万元,增长13.8%;企业所得税 63252万元,增长9%;消费税7963 万元,增长8.8% 。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53816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100万元,增长9%。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完成 149374万元,增长12.5%,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89.4%;其中营业税收入62885万元,增长13.8%;企业所得税63252万元,增长1.4%;个人所得税5688万元,增长18.7%;非税性收入完成17726万元,下降13.5%。
全年财政支出116101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15067万元,增长12%。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7136万元,增长 6%;科学技术支出1413万元,增长5%;农业方面支出2104万元,增长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58万元,增长4%;医疗卫生支出5256万元,增长19% ;节能环保支出226万元,增长5%;住房保障支出 774万元,增长2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振兴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8所。拥有教职工1157人,其中专任教师971人。全年共招收学生3721人,在校学生17685人,毕业生2522人。其中,普通初中招生268人,在校生834人,毕业生287人;小学招生1853人,在校生12115人,毕业生2235人;幼儿园招生1600人,在校生5500人,毕业生186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85%。
全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63项,较上年增长14.5%;授权发明专利9件。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0项,其中有20个项目获得省、市科技立项,获得科技专项资金总计3400万元。振兴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8.3亿元,增长49.6%。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振兴区拥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58个,艺术表演场所36个,全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20场,观众10万人。举办各类展览10次,组织文化活动26次。举办各类学习班11次,结业1100人。图书馆藏书7000册,文化馆、文化部门文化站藏书22000册。
年末,振兴区共有卫生机构13个,其中,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妇幼保健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防保所1个。振兴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20张。其中,医院350张,卫生院40张,卫生服务中心30张。振兴区卫生技术人员890人,其中,执业医师310人,执业助理医师193人,注册护士321人。振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711人,比上年增长1.54%;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363元,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4016人[3],其中,在岗职工116810人,劳务派遣人员7176人,其他从业人员10030人。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9214元,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889元。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9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1%,比上年下降0.29%。年末实现就业人数121043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14400人,比上年末增长8%。
振兴区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人数10468人,其中享受免费职业介绍90人,免费再就业培训430人,社保补贴9814人。在社保补贴中,公益岗补贴409人,“4050”补贴9405人。
振兴区拥有各类福利院12个,共有床位680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477人。其中,民办养老院11个,共有床位630张,收养老人450人。振兴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个。振兴区城乡共有低保户6836户,比上年降低10.87%。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5920户,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916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1644人,比上年 降低15.79%。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0178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466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3494.5万元,比上年降低12.7%。其中城市发放保障金3201.4万元,农村发放保障金293.1万元。发放临时救助款12.4万元,救济157人次。发放城市医疗救助款128.87万元,救济4080人次;发放农村医疗救助款19.37万元,救济159人次。发放五保救助款37.875万元,救济103人次。发放建房救助款8.4万元,救济7户。
十二、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
振兴区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020.5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071.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
全年废水排放量1054.74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4821.57吨;废气排放量1908164万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 352 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为I级95天,II级257天,达标率96.4%。
十三、地区人口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3725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253人。人口中,男性人口181717人,女性人口190852人,男女人口比例100:105。全年迁入人口1938人,迁出人口2068人。人口出生率6‰,死亡率7.72‰,人口自然增长率-1.72‰。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3]城镇单位口径变化,新纳入部分城镇非私营单位,但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户。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对外经济数据来自振兴区招商局、服务业局;财政、税收数据来自振兴区财政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振兴区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振兴区教育局;文化事业机构等数据来自振兴区文化局;卫生数据来自振兴区卫生局;城镇登记失业、再就业等数据来自振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振兴区民政局;建成区面积等来自振兴区城乡建设局;环境污染治理等环境监测数据来自振兴区环境保护局;地区人口数据来自振兴公安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振兴区统计局。
[5]本公报有部分数据为部门快报数,部门年报数据出来后,以年报数为准。
二〇一四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