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4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14年,振兴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牢牢把握“提质进位”的工作总目标,振兴区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振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经市统计局初步核实,振兴区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核算的2013年度GDP总量为118.2亿元,比快报减少7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1.8:37.7:60.5调整为1.7:36.1:62.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5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226公顷,比上年下降2.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9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4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4:1。
全年粮食总产量11502吨,比上年增产4.4%。其中,玉米产量7477吨,增长6.3%;水稻产量3969吨,增长1%;大豆产量57吨,增长1.8%。经济作物中,水果产量3254吨,下降19.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6000吨,增长12.4%;草莓产量1077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4740吨,比上年下降17.6%。其中,猪肉产量3104吨,下降10%;禽肉产量1625吨,下降28.8%。全年禽蛋产量1083吨,比上年下降3%;奶类产量297吨,增长26.4%。猪年末存栏数10548头,比上年下降7.6 %;羊年
末存栏数556只,增长0.2%;牛年末存栏数198头,下降14.7%。
全年水产品产量6363吨,比上年增长1.6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 2700吨,增长1%;海水产品产量3663吨,增长13%。海水产品产量中,贝类产量535吨,增长39%。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800千瓦,与上年持平。拖拉机拥有量63台;化肥施用量1000吨,下降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振兴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283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5%。年末振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321972.6万元,负债合计230852.2万元,资产负债率71.7%。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980.3万元,比上年下降29.6%;利税总额11073.3万元,增长0.79%,其中,利润总额4294.9万元,增长60.1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10.1万元,下降64.3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7%;完成出口交货值51419万元,增长2.27%。成本费用利润率1.75%,比上年增加0.98个百分点。
振兴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53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18479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39901万元,下降2.7%;安装工程产值61308万元,下降4.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2909401万元,比上年增长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3.3万平方米,增长9.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8.1万平方米,下降3%。实现利润总额55129万元,下降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151656万元,比上年增加1.8%。其中,建设项目投资844767万元,增长26.3%;房地产开发投资306889万元,下降33.6%。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276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个数达7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2.5%,完成投资63753万元,占全部建设项目投资完成额的7.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个,完成投资额22815万元。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现已全部竣工。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建设投资204338万元,下降14.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9748万元,增加1.3%。房屋施工面积12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7%。其中,住宅面积92.7万平方米,增加20.2%。房屋竣工面积3.2万平方米,下降87.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万平方米,下降86.6%。振兴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1.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2%。商品房销售额185505万元,比上年下降36.1%。年末,振兴区商品房待售面积3.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82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按城乡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48566.3万元,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255.6万元,增长12.5%。按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和大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07867万元;限额以下零售额454954.9万元。按行业划分,零售业零售额967762万元,增长13.2%;住宿业零售额12017.3万元,下降3.5%;餐饮业零售额72418.3万元,增长28.2%;批发业零售额10624.3万元,比上年下降58.8%。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52574万美元,增长7.46%;进口总额 15189万美元,下降24.34%。在出口总额中,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3163万美元,增长8.78%;边境小额贸易出口21051万美元,增长28.4%;来料加工贸易出口3324万美元,增长7.34%;进料加工贸易出口6992万美元,下降10.86%;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7631万美元,下降18.65%。分商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出口10211万美元,钢材出口690万美元,农副产品出口9687万美元。
振兴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41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6.81%,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8项,合同金额1820万美元。新办三资企业7家,年末三资企业实有129家。全年对外新派劳务合作人员377人次。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82.9亿元,增长17.9%。
七、财政、税收
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200971万元,比上年下降14.8% 。其中,国税完成税收110548万元,增长12.2%;地税完成税收90423万元,下降34.3%。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11848万元,比上年下降1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5118万元,下降25.1%。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完成114241万元,比上年下降23.5%,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91.3%;其中营业税收入34705万元,下降44.8%;企业所得税23954万元,增长1.9%;个人所得税5291万元,下降7%;非税性收入完成10877万元,下降38.6%。
全年财政支出102388万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1076万元,下降12%。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5337万元,下降10%;科学技术支出1359万元,下降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307万元,下降12%;医疗卫生支出5888万元,增长12% ;农林水事务支出1896万元,下降10%;节能环保支出499万元,增长12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81项,比上年增长20%;授权发明专利12件,下降8%。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5项,其中有8个项目获得省、市科技立项,获得科技专项资金335万元。振兴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3亿元,比上年下降22%;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7.4亿元,下降10%。
年末振兴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9所。拥有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144人。全年共招收学生3406人,在校学生17032人,毕业生3209人。其中,初中招生276人,在校生791人,毕业生251人;小学招生1839人,在校生11023人,毕业生1599人;幼儿园招生1291人,在校生5218人,毕业生135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3%。
九、文化和卫生
年末振兴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2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0.8万);镇街文化站10个;社区书屋27个(其中:1个村),藏书量6万余册;农家书屋14个,藏书量3.6万多册;村文化广场15个,面积22659平方米;业余群众文化团队133个
年末,振兴区共有卫生机构13个,其中,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妇幼保健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防保所1个。振兴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20张。其中,医院350张,卫生院40张,卫生服务中心30张。振兴区卫生技术人员895人,其中,执业医师312人,执业助理医师195人,注册护士322人。振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9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912人,增长1%;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100%。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9元,比上年增长8%。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161人,比上年增长15.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下降0.9个百分点。实名制就业人数5006人,下降67%。
振兴区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人数7432人,其中免费再就业培训350人。在社保补贴中,公益岗补贴434人,其他补贴6777人。
2014年全年振兴区拥有各类福利院12个,共有床位720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500人。振兴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个。
振兴区城乡共有低保户5429户,比上年下降20.59%。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4614户,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815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8551人,比上年下降26.56%。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7275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276人。全年共发放社会保障金2946.82万元,比上年下降1.51%。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2626.7万元,比上年下降7.6%;农村发放保障金320.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01%。全年对灾民冬春救助28.2万元,救济各类人员0.7万人次。
十一、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
振兴区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021.1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072.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7%。
全年废水排放量1253.95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 13847.39吨;废气排放量 1944222.78万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308天。
十二、地区人口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3732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6226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1899人,女性人口191346人,男女人口比例100:105。全年迁入人口2235人,迁出人口2181人。人口出生率8.6‰,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0.5‰。
注释:
[1] 本公报有部分数据为部门快报数,部门年报数据出来后,以年报数为准。
[2] 城镇单位指城镇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集体企业等,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户。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等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三资企业等数据来自振兴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振兴区招商局;财政、税收数据来自振兴区财政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振兴区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振兴区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数据来自振兴区文化局;卫生数据来自振兴区卫生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数据来自振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振兴区民政局;建成区面积等来自振兴区城乡建设局;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等环境监测数据来自振兴区环境保护局;地区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振兴区统计局。
二〇一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