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二〇一五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〇一五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06-10 来源:丹东市振兴区委宣传部】

2016年,振兴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抢抓东北新一轮振兴和加快沿边开发开放机遇,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

一、经济总量

经核算,振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下降12.6%;第二产业增加值29.8亿元,下降3.7%,第三产业增加值79.6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26.7:71.3。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7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2.6%。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182公顷,比上年下降0.2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8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00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4:1。

全年粮食总产量11992吨,比上年增产4.3%。其中,玉米产量8775吨,增长8.4%;水稻产量3151吨,下降5.9%;大豆产量66吨,增长27.8%。经济作物中,水果产量3010吨,下降4.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195吨,下降27.8%;草莓产量1665吨。

猪年末存栏数10152头,比上年下降35.8%;羊年末存栏数800只,增长91.8%;牛年末存栏数33头,增长22.2%。

全年水产品产量 6660 吨,比上年增长 3.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 3280吨,增长20%;海水产品产量3380吨,下降 9%。海水产品产量中,贝类产量445吨,下降18%。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 0.88 千瓦,拖拉机拥有量 53台,化肥施用量130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振兴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39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4%。年末振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281832.1万元,负债合计202345.4万元,资产负债率71.8%。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0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利税总额3531.7万元,其中,利润总额-1180.8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7901.9万元,下降3.7%;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4%;完成出口交货值26786.3万元,下降7.2%。成本费用利润率-0.69%。

振兴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47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340869.8万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09045.6万元,下降65%;安装工程产值 21507.7万元,下降52%。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568106.1万元,比上年下降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3474平方米,下降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251320平方米,下降36%。实现利润总额23333.4万元,下降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65238万元,比上年下降77.8%。其中,建设项目投资43675 万元,下降93.4%;房地产开发投资121563万元,增长51.7%。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5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33%,完成投资15295万元,占全部建设项目投资完成额的3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个,完成投资额14830万元。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建设投资90529万元,增长4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668万元,下降20%。房屋施工面积13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其中,住宅面积102.1万平方米,增长15%。房屋竣工面积22312平方米,下降6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454平方米,下降65%。振兴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3731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商品房销售额18352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振兴区商品房待售面积68136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437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3445万元,下降0.3%。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4370.3万元,比上年增长8%。按城乡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85079.7万元,增长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90.6万元,下降17%。按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和大个体户实现零售额460602.9万元;限额以下零售额743767.4万元。按行业划分,零售业零售额1100784.8 万元,增长6.4%;住宿业零售额6540.8 万元,增长6.1%;餐饮业零售额96085.8 万元,增长31.2%;批发业零售额958.9 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7528万美元,下降22.16%;进口总

额10970万美元,下降40.7%。在出口总额中,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4084万美元,增长14.97%;边境小额贸易出口12498万美元,下降20.64%;来料加工贸易出口2309万美元,下降13.26%;进料加工贸易出口3855万美元,下降20.09%;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2670万美元,下降77.1%。分商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出口7944万美元,钢材出口297万美元,农副产品出口2526万美元。

振兴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0.78万美元,新办三资企 业4家,年末三资企业实有117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6亿元。

七、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5%。八大类商品呈“七涨一降”态势。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比上年上涨2.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居第二位,上涨1.6%;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衣着类、医疗保健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1.5%、1.2%、0.9%、0.9%和0.7%;唯一下降的类别为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增长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5%。

八、财政、税收

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218159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国税完成税收153135万元,增长18.4%;地税完成税收65024万元,下降19.6%。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21792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2608万元,增长5.9%。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08975万元,比上年增长3.3%,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96.8%;其中营业税收入13285万元,下降40.2%;企业所得税26317万元,下降23%;个人所得税6247万元,增长15.3%;非税性收入完成3633万元,增长376.1%。

全年财政支出87701万元,比上年下降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45万元,下降1%。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6001万元,下降2%;科学技术支出180万元,下降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87万元,下降9%;医疗卫生支出9610万元,增长53%;农林水事务支出4183万元,增长53%;节能环保支出108万元,增长1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4项,比上年下降8.7%;授权发明专利25件,增长13.6%。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3项,其中有5个项目获得省、市科技立项,获得科技专项资金90万元。振兴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7亿元,比上年下降24.87%。

年末振兴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其中:小学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进修学校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拥有教职工1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107人。全年共招收学生2404人,在校学生12845人,毕业生2102人。其中,初中招生250人,在校生770人,毕业生247人;小学招生2097人,在校生12018人,毕业生1843人;幼儿园招生57人,在校生57人,毕业生1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4.6%。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振兴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2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0.65万);镇街文化站10个;社区书屋49个,藏书量10万余册;农家书屋15个,藏书量3.6万多册;村文化广场15个,面积22659平方米;业余群众文化团队160个。

年末,振兴区共有卫生机构13个,其中,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妇幼保健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计生服务中心1个。振兴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60张。其中,医院230张,卫生院30张。振兴区卫生技术人员877人,其中,执业医师413人,执业助理医师101人,注册护士363人。振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381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2元,比上年增长5.5%。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425人,比上年下降5.1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9%,下降0.19个百分点。实名制就业人数6694人,上升21.7%。

振兴区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人数3083人。在社保补贴中,公益岗补贴544人,其他补贴 2539 人。

2016年全年振兴区拥有各类福利院、民办养老院12个,共有床位514张,收养各类福利、养老人员 384人。振兴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4 个。

振兴区城乡共有低保户4919户,比上年下降4.82%。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3981户,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938  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7405人,比上年下降7.62%。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5928 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477人。全年共发放社会保障金2999.51 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2605.61 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农村发放保障金 393.9万元,比上年增长15.13%。

 十二、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

振兴区建成区面积 23.4 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025.5 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 1036.8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4.31%。

全年实现“三同时”执行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09天,与上年持平,PM2.5浓度年均值42 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54%;PM10浓度年均值7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89%

十三、地区人口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372882人,其中城镇人口345618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1113人,女性人口191769人,男女人口比例100:105。全年迁入人口2010人,迁出人口1916人。人口出生率7.7‰,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长率-0.3‰。

注释:

[1] 本公报有部分数据为部门快报数,部门年报数据出来后,以年报数为准。

[2]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市场价格系丹东市数据。

[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自2015年起更名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更名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非农业人口自2015年起更名为城镇人口。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粮食产量等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水产口数据、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振兴区农村经济局;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三资企业等数据来自振兴区商务局;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振兴区招商局;财政、税收数据来自振兴区财政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振兴区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振兴区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数据来自振兴区文化与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振兴区卫生局;物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数据来自振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振兴区民政局;绿化状况等来自振兴区城乡建设局;“三同时”数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数据来自振兴区环境保护局;地区人口数据来自振兴区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振兴区统计局。

二〇一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