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振兴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经核算,振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0.3亿元,下降3.7%,第三产业增加值8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25:73.1。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5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1%。其中,农业增加值8934万元,下降1.1%;林业增加值62万元,与上年持平;畜牧业增加值1110万元,下降32.4%;渔业增加值12930万元,增长9.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6万元,增长2.8%。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945.5公顷,比上年下降1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53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2.5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4:1 。
全年粮食总产量10163吨,比上年减产1829吨。其中,玉米产量6655.3吨,下降24.2%;水稻产量2950.3吨,下降6.4%;大豆产量146.4吨,增长120.4%。经济作物中,水果产量2205.3吨,下降26.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935.3吨,增长26.9%;草莓产量1151吨,下降30.9%。猪年末存栏数6350头,比上年增长19.4%;羊年末存栏数991只,下降7.4%;牛年末存栏数354头,增长10.6%。
全年水产品产量6670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800吨,下降14.6%;海水产品产量3870吨,增长14.5%。海水产品产量中,贝类产量524吨,增长17.8%。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720千瓦,拖拉机拥有量52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振兴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083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年末振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375134.7万元,负债合计283754.3万元,资产负债率75.6%。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4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利税总额14302.9万元,其中,利润总额6756.1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960.9万元,下降62.5%;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完成出口交货值28444.6万元,下降10.7%。成本费用利润率2.3%。
振兴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48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6508万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07044万元;安装工程产值16568万元,下降22.9%。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487424万元,比上年下降14.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6665平方米,下降3.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7119平方米,下降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87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建设项目实现投资26747万元,下降38.8%;房地产开发投资160869万元,增长32.3%。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占全部项目个数的56%,完成投资161894万元,占全部项目投资完成额的86.3% 。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7100万元。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开发投资122588万元,增长6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525万元,增长77.8%。房屋施工面积141.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5.17万平方米,增长2.98%。房屋竣工面积30493平方米,增长36.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946平方米,下降46.1%。振兴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4702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商品房销售额173307万元,比上年下降5.6%。年末,振兴区商品房待售面积68136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4079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3%;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5781万元,同比增长3.3%。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79116.6 万元,比上年增长5.7%。按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1263804.4万元,增长5.9%;乡村零售额15312.2万元,下降6.8 %。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和大个体户零售额 506078.9万元;限额以下零售额773037.7万元。按行业看,零售业零售额1169253.2万元,增长7.2%;住宿业零售额9024.9万元,下降6.4%;餐饮业零售额90025.3万元,下降7.6%;批发业零售额10813.2万元,比上年下降12.9%。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01684万元,比上年下降14.74%;
进口总额95834万元,增长30.57%。在出口总额中,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7775万元,下降28.55%;边境小额贸易出口74137万元,下降10.33%;来料加工贸易出口25677万元,增长64.28%;进料加工贸易出口23934万元,下降6.98%;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13360万元,下降24.46%。分商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出口52583万元,农副产品出口11976万元。
振兴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20万美元,新办三资企业2家,年末三资企业实有72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25.96亿元。
七、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 1.5%。八大
类商品呈“七涨一降”态势。分类别看,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比上年上涨 8.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居第二位,上涨 4.3%;衣着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 2.5%、2.2%、1.4%、0.7%和 0.4%;唯一下降的类别为食品烟酒类,下降 1.5%。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增长 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 3.7%。
八、财政、税收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6936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国税完成税收136914万元,增长11.2%;地税完成税收62441万元,下降6%。财政征收完成7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4%。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208万元,增长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96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93%;其中营业税收入 487万元,下降96.3%;企业所得税16680万元,增长3.8%;个人所得税7754万元,增长24.1%。非税性收入完成7608万元,增长109.4%。
全年财政支出975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702万元,增长12.1 %。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0242万元,增长26.5%;科学技术支出89万元,下降5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748万元,增长1.2%;医疗卫生支出9220万元,下降3.9%;农林水事务支出3495万元,下降16.4%;节能环保支出59万元, 增长1.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8项,比上年增长4.3%;授权发明专利24件。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2项,其中有10个项目获得市科技立项,获得科技专项资金 180万元。振兴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2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年末振兴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3所,其中:小学 17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71所,特殊教育学校 1所,进修学校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拥有教职工2435 人,其中专任教师1495人。全年共招收中小学生2513人,其中:初中招生282人,小学招生2231人;在校学生13106人,其中:初中在校生734人,小学在校生12372 人;毕业生2194人,其中:初中毕业生276人;小学毕业生1918人。
全年幼儿园招生2279人,在校生6964人,毕业生182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振兴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1个,其中:文化馆 1个、图书室1 个(藏书0.6万);镇街文化站 10个;社区书屋49个,藏书量9万余册;农家书屋15个,藏书量2万多册;村文化广场15个,面积22659平方米;业余群众文化团队200个。
年末,振兴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5个,其中,区属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妇幼保健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计生服务中心1个。振兴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50张。其中,医院230张,卫生院20张。振兴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92人,其中,执业医师262人,执业助理医师88人,注册护士442 人。振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352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7 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807人,比上年增长8.5%。城镇登记失业率4.21%,增长0.31个百分点。实名制就业人数 7213人,上升1.1%。
振兴区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人数2300人。在社保补贴中,公益岗补贴 606人,其他补贴1694 人。
全年振兴区拥有各类福利院、民办养老院12个,共有床位483张,收养各类福利、养老人员378人。振兴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9个。
振兴区城乡共有低保户4527户,比上年下降8%。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3558户,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969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6599人,比上年下降11%。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5075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524人。全年共发放社会保障金3162万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2705万元,比上年下降16%;农村发放保障金457万元,比上年增长4.8%。
十二、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
振兴区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021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07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29天,PM2.5浓度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年均值 62微克/立方米。
十三、地区人口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371820人,其中城镇人口341235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0293人,女性人口191527人,男女人口比例100:106。全年迁入人口2265人,迁出人口2459人。人口出生率7.5‰,死亡率9.5‰,人口自然增长率-2‰。
注释:
[1] 本公报有部分数据为部门快报数,部门年报数据出来后,以年报数为准。
[2]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 振兴区粮食总产量是乡镇上报数。即由基层实行村村抽样调查推算,层层上报得到的分列出乡镇及村的数据。
[4]市场价格系全市数据。
[5]非农业人口自2015年起更名为城镇人口。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粮食产量等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水产口数据、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振兴区农村经济局;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三资企业等数据来自振兴区商务局;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振兴区招商局;财政、税收数据来自振兴区财政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振兴区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振兴区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数据来自振兴区文化与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局;物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振兴区民政局;绿化状况等来自振兴区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数据来自振兴区环境保护局;地区户籍人口数据来自振兴区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振兴区统计局。
二〇一八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