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落实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重点工作,城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1】,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7.5亿元,同比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7.4亿元,同比增长0.6%。二、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29.7:70.3。
财政税收:全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2%,同比减收7.1亿元,下降2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4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的82.1%,同比减收4.5亿元,同比下降18.2%;非税收入完成4.4亿元。全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0.8%,同比减支10.8亿元,下降31.7%。
二、工业
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2】企业(下同)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全区34户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3.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6.3%。利税总额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总额为2.1亿元,同比增长12.9%。
三、服务业
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7.4亿元,服务业税收总额39.0亿元。
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的中央大道旅游文化购物中心主体完工,新华书店中心书城正在内部装修,研发设计产业园开工建设,建筑设计产业大厦项目已启动。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内企业共实现主营收入约500亿元,全口径税收13.4亿元;西安路商贸商业区实现销售额85亿元。诺德大厦、现代服务业总部大厦成为首批区级财政收入“亿元楼”。一批带有总部楼宇性质的产业项目全面启动,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已入驻会员企业117家、实现交易额106.5亿元,大连东北亚酒业交易中心项目正在主体施工,大连港集团的东北亚口岸商品交易中心、东北亚钢联钢材交易中心、东北亚新港汽车交易中心签约入驻诺德大厦。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总完成产值256.4亿元,同比下降14.0%。从构成看,全年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92.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7.8亿元,其他产值16.4亿元。全年全区资质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为788.4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47.7亿元。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1.3亿元,同比下降5.6%。全区新建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379954平方米,同比下降45.6%;其中,商品住宅开发面积累计266726平方米,同比下降57.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2.3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额累计完成43.8亿元,同比下降55.5%。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92.8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建设项目投资61.5亿元,同比增长38.3%;房地产开发投资131.3亿元,同比下降5.6%。。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6.7亿元,同比增长12.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8.0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化妆品类增长8.1%,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15.8%,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商品增长35.6%。
七、对外经济
新设各类外商投资企业18家,各类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变更审批备案56项,新增对外贸易经营企业270家;办理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36家;新增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请资质的企业33家。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2亿美元。出口创汇6.17亿美元。
八、科技
高新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当年申请量1290项,发明专利当年授权量319项,有效发明专利1472项。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明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富成通讯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4家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8亿元。
九、教育
全区普通高中1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91所。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在校生47689人。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全区在职教职员工5726人,在职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
2014年,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13910平方米、塑胶操场9000平方米,优化了学区布局。中小学校舍建设投入7000万元、信息化投入1800万元、设备投入1353万元。
十、卫生
现有医院19所,其中综合医院10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2所,一级医院4所),中医医院2所,专科医院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11个中心、8个站);个(集)体诊所及卫生所、医务室283个;门诊部39个,其中综合门诊15个,中医门诊部4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2个、专科门诊18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控制中心3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4所。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232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4379人,注册护士5361人,药剂人员441人,其他卫生人员1051人。
十一、人口和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截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60141人。户籍人口中,出生人口7813人,人口出生率11.8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64;死亡人口3992人,人口自增率5.80‰。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21%,晚婚率为98.2%。
城镇就业:实现城镇就业3.3万人。其中,稳定就业22458人,创业就业6677人,扶持创业带头人473人,带动就业3148人,培训2612人。
十一、文化和体育
文化: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馆),文化艺术馆1个(国家二级馆),文艺团队226个,综合文化站9个,街道文体中心9个,社区文体活动室89个。
2014年,建立了国内首家新型学习共同体——“大连作家森林”;在辖区各街道(社区)广场、公园中建设了3个文化惠民演出广场;建设了49个社区书屋,目前全区社区书屋共计69个。
承办了第二十五届大连市国际服装节相关活动,举办了“星光璀璨沙河口——百天百场”、 “年文化节”、 “文化五进”、“星光璀璨沙河口”、 “社区文化艺术节”、 “圆梦路上”等特色文化惠民活动,区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体育:全区体育活动场馆有文图两馆、9个街道文体活动中心、89个社区文体活动室、312个晨练点、62处健身广场、73个健身公园、游园、50所中小学操场。
2014年,全市投入最大、器材最多的李家街道全民健身主题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了3个文化惠民演出广场和49个社区阅览室,成立了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了240个社会体育指导站,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被评为全省标杆。
广泛开展 “幸福沙河口”等全民健身活动,组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比赛活动共计荣获7项金奖、55项优胜奖,获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长春赛区比赛获第一名、沈阳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2004年龄段、2002年龄段第一名、大连“民族希望杯”少年足球联赛获第一名。
十二、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全区绿地面积1760.32公顷(含山林)。其中,公园绿地 354.81公顷,风景林514.8公顷,单位附属绿地753.18公顷,绿化覆盖率42.52 %,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73平方米。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5】: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55元,在全省56个城区中排名第八,在全市6个城区中排名第三;同比增长9.2%,在全省56个城区中排名第二十四,在全市6个城区中排名首位。
社会保障:我区现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4601户、7300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1.1%。月发保障金312.5622万元,人均保障额428.17元,全年发放低保金3778.3046万元,动态管理率为3%,实现了动态化“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工作目标。
2014年,最低生活保障人均保障额由320元提高到423元。投入982万元,为8865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节日救济和减免取暖费。成立了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协会,新建了2300平方米的区级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全区推行“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为2300多名老人安装“一键通”并补贴信息服务费。为52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家居改造工程,为743名残疾人提供康复和医疗救助。
全区成立了区公共服务中心,27个职能部门进驻,开设了113个服务窗口, 383项行政许可和社会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充分授权、“一站式”办理。“帮万家”服务内容拓展到301项,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服务,入选全国首批公共管理教学优秀案例,“爱心帮万家”获大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实行“一口受理、全区通办”服务,推动区属部门职能下放、街道职能部门整合、社区行政事项上收,全区居民可以不受户籍限制,就近到街道或社区一次性办理116项公共事务。围绕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建设等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在各街道开展“一街一品”试点。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为计划总投资为500万元(含500万)以上。
【4】年末户籍人口数、死亡人数为区公安局统计口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统计口径。
【5】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