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老边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经济强区、打造“现代、人文、生态”主城区为目标,以“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为重点,全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56.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6.4亿元,增长 5.1 %,第二产业增加值 193.9 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 46.5 亿元,增长 10.3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 :75.5 :18.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7万元。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4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 2.7亿元,增长4.1 %;林业增加值 0.26亿元,增长0.2 %;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5.57 %;渔业增加值8.98亿元,增长5.36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35亿元,增长6.36%。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4.1万吨。蔬菜产量8.0万吨,比上年增长11.1 %。水果产量630吨,比上年增长1.6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9千公顷,和去年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千公顷;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9千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2.43万吨,负增长9.3 %。其中,猪肉产量0.86万吨,和去年持平;牛羊肉产量0.13万吨,负增长7.1%;禽肉产量1.44万吨,负增长14.2%。禽蛋产量0.61 万吨,负增长 17.5%。奶类产量0.23万吨,和去年持平。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9336公顷。其中,海水产品养殖面积17834公顷;淡水产品养殖面积 1502公顷。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20万千瓦,和去年持平。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0.27万吨,农用塑膜使用量 217.5吨,比上年下降6.6 %。
全年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打造地区特色品牌。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家,新建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8个,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1万亩,创建农业品牌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90.8 亿元,增长12.8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92.7 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其中,国有工业(五矿中板)完成总产值104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 7.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销售产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各行业生产全面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157亿元;石油加工、炼焦业完成产值37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54.6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39.7亿元,汽保业完成产值5亿元。产销衔接水平基本平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4 %。
全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85家,有数十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全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服装、机械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十大主导产业,主要工业产品1500多种,冶金制造、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和机电汽保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冶金和化工行业在营口地区处领先地位。高效载体催化剂、蓄电池隔板、汽车保养设备、橡胶制品,载重挂车等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销量、科技含量处于东北、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支柱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五矿中板、奥达制药、中意泰达等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和增资扩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创建市级以上名牌8个,开发新产品52种,实现新产品产值16亿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53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 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 15.68 %;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负增长15%;上缴税金1.21亿元,负增长0.82 %;实现利润 2.28亿元,负增长3.8 %;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28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9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19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34.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69.5%。新增固定资产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27.7亿元,负增长37.9%;第三产业投资66.1亿元,增长75.2%。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看,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10.2亿元,负增长43.3 %;批发和零售业投资9.4亿元,负增长7.6%;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9.8亿元,负增长12.3%。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942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3亿元,负增长68.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9.4亿元,增长32.4%。
全年施工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建设项目63个,完成投资132.3亿元,增长70.5%。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3个,比上年减少1个,完成投资33.1亿元,增长-23.8%。1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16个,完成投资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全年新开工项目54个,比上年减少15个,完成投资34.8亿元,增长33.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 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 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乡村实现零售额1.7 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1 亿元,增长 9.3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3.9亿元,增长7.8%。
老边区共有各类市场22家,大型卖场有世纪客隆和真实惠购物中心,农村便民连锁店105家。以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房地产为主的五大现代服务业态初步形成;营口国际汽保汽配城、营口茶叶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环渤海钢材城钢贸大厦项目主体已竣工;居然之家家居建材市场运营情况良好。同时,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东北特产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项目前期平台搭建工作已经完成,并成功申报为2013年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
六、对外经济贸易
坚持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当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包装策划项目,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及招商方法,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围绕几大园区及重点产业集群招商,围绕我区城市发展定位招商,抓住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大招商项目源,特别是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对接,精心组织城市推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强劲拉动力、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取得更大成效。全年落实千万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国税征收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地税征收22.2 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8亿元,比上年增长 13.0 %。其中,各项税收 23.4 亿元,增长3.5 %。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4亿元,比上年增长 20.0 %。其中,教育支出2.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 0.33 亿元,增长10.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77 亿元,增长23.8 %;医疗卫生支出0.90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22 亿元,增长 11.1%;环境保护支出0.43 亿元;城乡社区服务支出12.7亿元,增长126.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3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所,在校生3037人,专任教师 370人。拥有小学3所,在校生5199人,专任教师 321人。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54 件,比上年增长10.2%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达到 1083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430人。全年出生人口856人,出生率 7.9‰;死亡人口890人,死亡率8.2‰。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6元,比上年增长12.3%。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9569人,比上年末增长13.6%。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67312人。
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推动老边区经济再上新台阶,为早日实现“富庶、文明、幸福”新老边而努力奋斗!
注: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年快报数,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本年鉴中为市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