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区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亿元,下降12.6 %;第二产业增加值26.2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6.1%和3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219元,比上年增长4%。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80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7.4%,其中,农业总产值58401万元,下降6.9%;林业总产值4365万元,下降0.2%;牧业总产值35102万元,下降27.9%;渔业总产值4802万元,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134万元,增长2.2%。
农林牧渔业共实现增加值58176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43459万元,林业增加值2666万元,牧业增加值6795万元,渔业增加值334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08万元。
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453公顷,比上年下降3.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21公顷,增长0.5%。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玉米播种面积5648公顷,增长0.7%;水稻播种面积344公顷,与上年持平;大豆播种面积226公顷,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32公顷,下降12.6%。其中,油料播种面积为65公顷,增长1.6%;烤烟种植面积12公顷,与上年持平;药材种植面积为54公顷,下降1.8%。蔬菜种植面积2586公顷,下降5.2%。草莓种植面积为35公顷,下降20.5%。
化肥施用量8361吨,比上年增长1.1%。
三、工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户,比上年少38户。从12月快报的数据来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03亿元,同比下降5.91%;工业产品销售率96.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资产总值131.82亿元,其中:流动资产50.53亿元。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88亿元,实现税金总额1.13亿元。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9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4亿元,比上年下降62.4%。
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14个,商品房销售额89633万元,比上年增长33.5%。全年房地产开发总施工面积57886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2%。其中,新开工面积3180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商品房销售面积17177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952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比上年下降69.9%。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下降41.3%,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2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个。
六、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672.6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批发零售业186371.6万元,同比增长7.7%,住宿餐饮业18301万元,同比增长9.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5%。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9%;衣着类上涨0.9%;居住类价格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长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6%。
全区外贸出口总额1.4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3万美元。
七、交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86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公路通车里程732.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1.5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630万吨,比上年增长5.2%,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509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
八、财政
全年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59658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232万元,增长4.1%;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完成31304万元,比上年下降0.6%。非税收入完成3928万元,比上年增长65.7%。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2747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46万元,增长8.8%;教育支出16712万元,增长6.5%;科学技术支出245万元,下降2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009万元,增长9.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132万元,增长18.6%;节能环保支出223万元,下降86.9%;农林水事务支出23778万元,增长72.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3所,与上年基本持平。拥有专业教师1050人;在校学生87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5%,高考升学率100%。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4项,比上年增长110%。
十、文化、卫生
年末全区有农村集镇文化中心9个,群众业余文艺表演团体88个,全年演出50场。文化馆1个,镇(街)文化站9个,全年举办各种展览7次,组织文艺活动11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6万册,接待读者6.7万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7个,其中,医院1个,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1个,中专医药卫校1个,个体诊所29个。全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42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4人,注册护士108人。全区45个村和社区都设有卫生所,卫生服务覆盖达到率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91982人,参合率达到99.23%,享受新农合医疗补偿111182人次,其中:门诊补偿100219人次,住院补偿10963人次,住院人均补偿金额3400.36元。
十一、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年新增就业1650人,免费再就业培训900人,“4050”社保补贴人数941人,公益岗位463人,补贴805.7万元。失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0万元。
全区城乡共有低保户3025户,比上年增长0.77%,享受低保待遇人数4939人,比上年下降0.52%。全区共发放保障金1532万元,比上年增长9.77%。其中城市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727户,下降2.59%,人数2664人,下降4.24%,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093万元,增长7.29%;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298户,增长5.61%,2275人,增长4.21%;发放保障金439万元,增长16.48%。全年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616万元,救济各类人员6333人次。
全区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0起,死亡0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总户数64169户,户籍人口171492人,比上年减少838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86029人,女性人口85463人。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92698人,非农业人口78794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17942人,18-35岁人口34425人,35-60岁人口76630人,60岁以上人口42495人。全年出生人口1172人,死亡人口1359人,出生率6.8‰,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1.1‰。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92.1。全区城市化率45.9%。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81元,增长5.9%,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17904元(全市),增长9.7%。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0元(全市),增长7.7%,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9940元(全市),比上年增长10.4%。
全区重点工业废水排放量144.47万吨,COD(化学耗氧量)排放量69.48吨,氨氮3.3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92.44吨,氮氧化物1092.05吨。重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9.46万吨,综合利用率90%,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数)≤100的天数为309天,全年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