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汪延春,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热情开朗、充满自信、富有责任感和爱心。而随着对他创业经历的深入了解,我不禁对这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普通农民油然而生敬意。
1979年出生的汪延春是桓仁镇刘家沟村青年农民。他先后成立春辉不锈钢铁艺加工厂(现已更名为桓仁春辉门业有限公司)和华东配货站,公司现有固定工人15名,公司经营项目为电焊、不锈钢门窗、彩钢、简易房等,年收入200余万元。
1997年,在县一中高二读书的汪延春,不忍心看着父亲一人养活七口之家(爷爷、大伯父、叔叔、兄妹二人、父母),放弃优异的学习成绩辍学回家,以减轻父亲的负担。辍学后,汪延春不甘心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继续老辈们几十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毅然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他先后到本溪、辽阳等地打工。打工的生活虽然艰辛,但汪延春抱定要学门手艺的信念,坚持在外5年,学会了电焊的技术。2002年,汪延春回到家乡,开始自主创业,成立了春辉不锈钢铁艺加工厂。创业初期,他只带着一个徒弟干活,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和汽车上度过,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信誉,很快开辟了自己的市场。2005年,他的加工厂工人已经达15人,经营项目也扩大到电焊、不锈钢门窗、彩钢、简易房等多个领域。一年下来,实现盈利20多万元,他的资产也累计达到100万元,春晖不锈钢铁艺加工厂在县里也算小有名气。汪延春在2010年团县委举办的桓仁首届青年技能大赛焊工技能组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011年,汪延春荣获“本溪市十大奉献者之星”称号,是我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他多次被税务机关、工商部门评为纳税光荣户、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闯出一片天地后,汪延春开始思考如何壮大自己的事业。2010年,他凭借着商业灵感,又创建了华东配货站。华东配货站的成立,解决了村里20余人的就业问题。虽然当时配货站的收入不是很可观,但他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里的商机无限。到2013年他的配货站已发展成为桓仁数一数二的大型配货站。年营业额达20万元以上,成为地方货站行业的“大哥大”。
汪延春说自己很不幸,由于家庭贫困,自己没能完成学业,并错失了曾经的当兵机会,早早地走上社会,尝尽打工的艰辛。26岁那年,正值他的事业刚刚起步,父亲不幸去世。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他要替父亲偿还3万元的外债,还要替父亲继续抚养仍然健在的大伯父。汪延春说,那一年,自己都不知道是咋熬过来的。汪延春说自己也是幸运的,他凭借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客户的信赖,取得事业的成功。
在与汪延春的交谈中,他一再强调做人要讲孝道,并说好人会有好报。富裕起来的汪延春没忘生他养他的家乡、没忘记回报社会,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用浓浓热情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主动捐赠50顶帐篷,并分两次共捐助10000元现金。当年,他通过一个爱心网站,联系上一名汶川的学生,并每年资助这名学生1200元,使这名学生顺利完成中学的学业,现在已经成为上海交大的学生。2010年,当得知西园小学丛美竹和张强两名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他主动通过镇团委与西园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取得联系,为孩子送去新书包和学习用品,每年为每个孩子解决1000元学费,直至完成大学学业。现在,两名学生已在西江中学就读,学习成绩优异。今年,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到来之际,汪延春自己再次与西园小学两名一年级的贫困学生牵手。他除每季度分别给这两名学生300元钱的生活费外,还深入学生家中实际了解贫困原因,每到年节,会送去生活的必需品,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汪延春不仅自己热衷社会公益事业,还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动中。今年,他与西园小学的两名贫困学生牵手后,了解到学校还有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便组织几位富有爱心的朋友来到西园小学,为8名学生捐款捐物,并承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每年重阳节,汪延春会主动参加由镇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送上价值1000余元的物品。从2002年开始,他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义务为群众修理不锈钢门窗。如今,已累计为230户群众修理门窗。2010年,我县遭遇特大洪灾,他领着工人和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三天奋战在刘家沟村抗洪一线。在抗洪过程中,他发现一对老夫妻被困在家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没至腰间的水中分两次将老人背到安全地带。
汪延春说自己有两个愿望,一是要创建一个爱心网站,并积极发挥自身力量,动员社会广大爱心人士免费为更多的贫困家庭服务。二是希望有更多想学一技之长的农村青年,能到他的公司学习。学成后,自己能开加工厂创业的,他会帮助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