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巾帼旗帜飘村屯 山村致富领路人
巾帼旗帜飘村屯 山村致富领路人
【2017-03-27 来源:桓仁融媒体中心】

林淑荣现任沙尖子镇干沟子村村民委主任。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党的教育和家庭影响,铸就了她待人真诚,做事果敢的个性。1997年至今,她连续二十年当选县人大代表、沙尖子镇人大代表。曾先后担任干沟子村妇女主任,村党委副书记和村民委主任等职务,并在2000年至2002年间获得本溪市计划生育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辽宁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进入本溪好人榜,获得“本溪好人”称号。2014年代表桓仁县妇女代表参加黑龙江省举办的“女经纪人”培训,是目前沙尖子镇唯一的女村民委主任。几十年来,她呕心沥血、以身作则、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和谐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被村民称赞为发展经济的带头人,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

1997年,干沟子村计划外超生、早婚早育等现象特别严重,由于计划生育工作,该村成为了沙尖子镇的老大难村。就在这种情况下,林淑荣临危受命被推选为村妇女主任。她上任后,立即与村干部一起,认真分析全村计划生育状况,研究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案,并带领各中心户长,走家串户宣传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巾帼创业”“双学双比”等活动,使广大的育龄妇女从思想上、观念上得到了进一步转变。林淑荣这种爱岗敬业、勇于吃苦、坚持原则、满腔热情的工作风格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信任。2010年,她被推选为干沟子村民委主任。在任职期间,林淑荣积极参加上级党委、政府组织的政策性理论学习活动,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书本学、向老干部学,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了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林淑荣认真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确定了干沟子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多年来,她和村干部一道积极争取资金,先后投资700余万元,修建高标准吊桥1座、高标准水泥防护堤2500米、浆砌石防护堤820延长米、铁笼坝720延长米,完成三道阳岔路基改造和水泥路面硬化2.6公里,新修48延长米截潜坝一处、浆砌石水渠150延长米,新修人畜饮水工程三处,完成了80平方米村卫生所及附属设施建设和48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水泥硬化工程。新建沼气池63户,新上节能锅炉89户。建设固定标准垃圾箱14个,并配备2名保洁员,村屯内实现了粪堆、柴垛、畜圈、厕所“四进院”。

为了更好地把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基层,林淑荣潜心研究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引导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温室大棚等产业。多年来,该村共完成新、补植板栗15万株,板栗高枝换头8万株;营造果材兼用林2800亩,落叶松3560亩,荒山造林1350亩,村屯绿化及四旁植树6200株;发展以林下参为主的中药材2510亩;发展温室蔬菜大棚41栋;新建标准养猪小区1个,30头以上养猪户达15户,养兔大户1户,养牛3头以上达45户。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干沟子村旧貌换新颜。先后被授予本溪市“巾帼示范村”“红旗村”,本溪市“城乡共建工作达标村”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林淑荣始终从村域经济发展、扶贫助困以及群众最关注、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早在2011年,该村八组困难户刘学深家的房子面临倒塌危险。刘学深没钱盖房,林淑荣积极为其争取扶贫资金2.5万元,并自己掏钱为刘家购置了水泥、砖、钢筋等建房物资,组织动员村民出工出力,共同帮助建房。一个多月的时间,刘学深家就住进了新房。林淑荣又多方打听,帮助刘学深找到份工作,提高家庭收入。几年来,在林淑荣的协调下,全村有73户129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在林淑荣的多方协调和沟通下,干沟子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发展社员80户,发展产业致富项目13个。仅2011年,干沟子村人均收入就达到了5640元,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截至2016年,干沟子村共有87户建档立卡户,271人实现全部脱贫。通过产业扶持,积极发挥扶贫互助社作用、通过“龙头”企业七星牧业发放鸡雏,养殖大户提供技术、防疫方法、饲料、药物等方式带领建档立卡户脱下贫困的帽子。

多年来,林淑荣做了许许多多村民有目共睹的实事、好事。村里的路灯亮了,街道整洁了,河渠顺畅了,日子红火了,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原来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搞了起来,文化活动场所修到了村门口。各种荣誉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来了。更重要的是干沟子村的路平坦了,这里生产的棚菜、果实、药材都顺利输送了出去,换来了一沓沓崭新的票子,装鼓了老百姓的腰包。这些得民心、惠民生的业绩背后,是林淑荣立足平凡岗位,巾帼不让须眉,带领山村百姓致富的奋斗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