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走进葫芦岛市建昌县巴什罕乡排沟村第一书记沈伟
走进葫芦岛市建昌县巴什罕乡排沟村第一书记沈伟
【2018-08-13 来源:葫芦岛日报社】

“Hello teacher……”“How are you?”记者和沈教授一起走在排路沟的村庄里,不时碰到的孩子用英语和沈教授亲切的打招呼,沈教授也以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和孩子们打招呼。这些孩子都是沈教授的学生。辽东学院派驻到葫芦岛市建昌县巴什罕乡排路沟村的第一书记沈伟,不仅扛起了该村第一书记的大旗,还成了全村几十个学生的英语老师。“我要把我的知识无偿地传授给这些孩子,就像我要把满腔的热情献给排路沟村一样。”因为这是沈伟对全村百姓的庄严承诺。

沈伟,2018年62岁,已经退休两年了。2018年初,他听说学院要派党员干部到贫困山区进行为期三年帮扶工作。沈伟动心了,因为长期以来他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为贫困山区的农民真正的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其实,早在1975年沈伟就到农村当过三年知青,那段经历他至今都无法忘记。动心归动心,可是自己已经退休了,能符合派驻条件吗?沈伟悄悄地和周围人打听,最后他得知退休也可以。喜出望外的沈伟赶紧给学院领导打去电话,就这样沈伟成了辽宁省首批派驻到乡村帮扶干部的一员。

2018年3月14日,沈伟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自己服务于农村建设的满腔热忱,来到了巴什罕乡排路沟村开始了他为其三年的第一书记工作。入村后,沈伟开始熟悉村情民情,了解全村情况。从那天起,沈伟就把自己交给了排路沟村。

组织上党课,入户调研,考察村里的产业结构,这位来自城里的教授,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村里人。亲切和蔼,有知识有文化,更主要的是他为人师表的风范,让村民从心里感受到了这位城里人给村子里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在一次对贫困户家庭的走访中,沈伟认识了一个特殊的女孩儿。她叫陈美娇,父亲陈怀田患有精神病,母亲十年前失踪,他们是村里的低保户。这次高考她的成绩全班名列第一。沈伟被这个困境中依然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的女孩儿感动了。“了解到美娇的家庭后,我真实地感受到了贫穷给孩子带来的不幸,但是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希望。因为,孩子的努力势必会改变贫困的家庭。”沈伟说。就在那一刻,沈伟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要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这些孩子,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

在随后的一次党员大会上,沈伟在给党员上党课结束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有需要,他将免费为村里的学生免费补习英语。党课开完后,沈伟并没太在意自己所说的话,因为村里上学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度究竟有多大他并不清楚,直到有一天,几个家长到村部和打电话询问他啥时给学生补课,他才了解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

于是他特意回家买了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参考书,以备各种需求。回来后,又通过县委组织部在建昌二高中要来了一块黑板。黑板太大,一位会木匠的村民又把它重新改造了一下。在村支书杨凤武和村民的支持下,将村里的图书室清理干净,黑板上墙。经过两天紧张忙碌,一个整洁明亮的教室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018年7月20日,沈伟义务帮助村里学生补课的补课班开班了。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为小学的学生上英语课,二、四、六为中学生上课。沈伟有着38年英语教学经验,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大学英语。所以教这些学生英语对他来说,也是轻车熟路。沈教授的英语课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赞扬。“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沈伟不仅仅教英语知识,他往往在课堂结束前利用短暂的时间教学生几句适合学生年龄的古诗词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沈教授的英语课教得非常好,虽然对英语我不咋懂,但是学生们都说他发音标准,喜欢听他的英语课。”杨凤武说。

沈伟凭借几十年的教育经验,以激励速学法给孩子们上课,就是一边讲一边提问,对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所以孩子们都认真地学习。

排路沟村距离乡政府5公里,学生想补习英语就要到政府的所在地,因为路远,加之需要上百元的补课费,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补课。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如果没有沈教授办的这个英语班,她的家是不能拿出钱去参加补习班的。

在巴什罕初中开学要读初二的学生杨迪,是沈伟补课班的一名学生,她家是低保户。“要是没有沈老师免费给我补课,我家是不会拿出几百元钱给我补课的。我非常感谢沈老师,他提高了我的英语成绩。”杨迪说。

孩子们受益了,英语成绩必将大大地提高,可是这背后却是沈伟无偿地付出。因为沈伟居住在乡政府,在给孩子补课时,他要往返乡里和村里,虽然他开车往返,但是三伏的酷热,对于一位年过六旬的沈伟来说,经常是满头大汗,让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说金杯银杯,赶不上老百姓的口碑。如今,沈教授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我村百姓良好的口碑。”杨凤武说。

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次浪花的飞溅,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实现一个梦想,兑现一个承诺。沈伟就是要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那就是用心、用情、用爱、用行动帮助排路沟村的村民实实在在做点事。本该是退休后在家享受清闲的时候,可是沈伟却甘愿来到大山深处,把精力献给落后的农村。正如他入村一个月时做的那首诗一样:无为惜别安东阁,风啸长空云婆娑。重赴乡村怀旧志,调准素琴唱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