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我市迎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铁岭东部的西丰县,最低温度更是达到零下26.9℃。铁岭福利圆鹿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树辉有些担心,一早便来到位于安民镇育才村的种鹿场,叮嘱工人要做好鹿舍的保温工作:“白天要给水槽加温,保证鹿能及时饮水。还有啊,这几天天冷,要注意往鹿舍里多添些垫料,免得鹿着凉生病。”
育才种鹿场始建于1962年,前身是国营西丰县种鹿场,成立之初就开始进行西丰梅花鹿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梅花鹿繁育中心。张树辉2010年开始经营这家鹿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将鹿场面积从当时的70多亩增加到103亩,将存栏量从最初的几百头发展到现在的2100多头,年产鲜鹿茸近10吨,并凭借在中国梅花鹿鹿王评选中的优异成绩闻名全国。2017年,育才种鹿场被评为国家级梅花鹿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看,这只鹿有3岁了,和这里的其他种鹿一样,正值壮年。”张树辉指着离铁大门最近的那只梅花鹿说道。如何看出一只鹿的年龄?他告诉记者,秘密就藏在鹿耳朵上打的耳豁里。不仅如此,养殖场还在给鹿佩戴耳标的基础上,将父系和母系信息录入电脑,充分运用基因信息,确保繁育出优质的梅花鹿种群。
看完了圈舍,张树辉又来到储料仓。胚芽粕、麦麸、骨粉、益生素……墙上的白板清晰地列出营养配餐表。“鹿在冬季虽然不生茸产仔,但是这时候如果不做好饲养和管理,也就不会有夏季的高产。”他表示,搞好鹿的冬季饲养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鹿安全顺利越冬的重要一环。
受父亲影响,张树辉19岁开始养鹿,到今年已经整整22年了。22年里,品尝过成功的甜头,也经历过事业的低谷,他坦言,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不仅因为个人的不言放弃,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扶: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和鹿业小区发展,启动梅花鹿养殖保险……近年来,西丰县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打造了技术、资金、保险、质量、生态保证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致富思源。怀揣着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的梦想,2015年,张树辉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了铁岭福利圆鹿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数年的拼搏,合作社已经拥有谦益、安民二道沟、安民育才3处养殖场,总存栏量达到3500头,距离实现“万头鹿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2019年初,在投资修葺扩建原谦益鹿场前,张树辉就与钓鱼镇签订协议,将谦益屯永晟种鹿场打造成扶贫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建成后的鹿场,每年能创造就业岗位15个,每人年增收3-4万元;每年雇用零工进行青黄贮饲料种收可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00人次,人均增收1000-1500元;流转土地种植青黄贮饲料400-500亩,受益贫困户22户,创造收益15万元。钓鱼镇还将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入股梅花鹿养殖项目,项目每年支付保底收益21万元,带动全镇45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助推脱贫攻坚捐资助学和“情暖乡村”等公益活动,向贫困家庭送上一份光一份热。
几年来,着眼于鹿产业的发展,张树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鹿的庭院养殖,带动贫困户或身体不便的农户致富。同时,提出推进鹿产品网络销售,促进商户由渠道批发商向网络零售商转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背靠长白山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作为西丰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鹿产业在众多像张树辉一样的养殖大户的推动下,为县域经济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图说:张树辉(左)查看梅花鹿越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