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第一书记暖心帮忙 小柿子映红致富路
第一书记暖心帮忙 小柿子映红致富路
【2019-12-27 来源:铁岭日报社】
秦浩(左)向房海霞(右)了解柿子生长情况

“明天发柿子,想订的告诉我,抓紧哦!”11月20日晚上8点多,西丰县陶然镇平岭村第一书记秦浩依然忙着发朋友圈,并配上几张草莓柿子的图片。照片比一切形容词都更有说服力,直观展示着这些已经成熟待售的草莓柿子。秦浩想着,这些柿子都卖出去,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房海霞一家脱贫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房海霞上有80多岁的婆婆,下有两个求学的孩子,丈夫身体不好,生活压力巨大。为摆脱贫困,她用土地换了大棚地并贷款盖起了两栋大棚,共占地2.5亩,种植黄瓜。刚开始因为不懂技术连着两年都赔钱,后来因为当地种植户多,单单种植黄瓜仅能维持一年的生活,就别提脱贫致富了。细心的房海霞发现市场上的草莓柿子销售非常好,价位是普通柿子的五六倍。于是从2016年开始,她尝试着种植草莓柿子。刚开始因为缺少技术,不会管理,她种的柿子不是产量低就是品质上不来,不但成本收不回来还赔了不少钱。但是房海霞并没有放弃,凭着不服输的劲儿,她通过学习、在网上搜索种植技术、外出考察,历时两年,终于种出了口感好、质量好的柿子,可是销路又成了难题,两口子不免有些灰心。

“大姐,你想过在网上销售么?”从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选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秦浩听说了这件事后来到房海霞家,一听这柿子不打农药,纯绿色种植,摘一个吃起来口感相当好,打听了一下价格之后,秦浩的主意就来了。

房海霞说:“网上卖给谁去,我们也不认识啊,网上销售不会捅咕啊!”秦浩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交给我吧,我帮你卖!”秦浩告诉记者,水果柿子是市场上的宠儿,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富贵病”患者能吃的水果不多,西红柿是他们最佳的选择。这里的柿子不打农药,吃着放心,肯定不愁卖。想要销售就要有商标、包装和渠道。秦浩帮着取了名字“平岭果蔬”,通过个人的人脉圈将第一批500斤的草莓西红柿以高于西丰市场一倍的价格在沈阳销售一空。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订货单就来了。一棚一茬产量7000多斤,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卖出1000多斤,而且利润是之前的两倍,网络销售让两口子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现在“平岭果蔬”这四个字不仅传到了沈阳、营口、铁岭、大连等省内城市,还传到吉林、黑龙江、河北、安徽、江苏等省份。

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房海霞两口子心里乐开了花,浑身都是干劲。尽管外面已经冰天雪地,但是她家的温室大棚里,一株株的西红柿枝繁叶茂,距地面一米多高的植株上,挂满了一簇簇一蓬蓬或绿或红的果实,分外诱人。一大早,房海霞的丈夫张国臣就着手清除暖棚上的积雪,房海霞则在暖棚里打杈掐尖,将熟透的西红柿采摘下来,按照大小分等,称重包装,分成一个个的包裹后送到快递公司,邮往全国各地。

上午9点钟,当地水果店的老板准时过来,把剩下的西红柿全部取走并结算现金。“他家的柿子味道好,就像咱们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样,酸甜可口,卖得可好了!”夫妻俩匆匆吃了口饭,又回到大棚里除草、松土、浇水、监控温度。从7月份育苗开始,到8月份柿子苗栽到地里,再到11月初开始采摘,夫妻俩没有一天空闲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大棚里。草莓柿子能一直熟到12月底,赶在元旦之前能卖上好价钱。“今年的草莓柿子不仅价格高,而且销路特别好,批发卖给水果商每斤8元钱,在网上销售每斤能卖到10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海房霞兴奋地说。春茬种黄瓜秋茬栽柿子,一年下来,两个大棚收入近10万元。明年3月份,海房霞两口子打算扩大产量,继续保证质量,做成精包装,走高端市场,而且在秦浩的指导下,打算将绿色农产品有机认证办理下来,让更多人吃到放心的草莓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