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就要冲在前头,群众利益无小事,攻坚脱贫工作一点马虎不得。
——包涛
包涛,男,汉族,1971年12月出生,1991年9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年末,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成立,行政科科长包涛受组织委派,到彰武县五峰镇火石岭子村开展帮扶脱贫工作。2018年3月担任彰武县五峰镇火石岭村驻村第一书记。
——记彰武县五峰镇火石岭子村第一书记包涛
火石岭村位于彰武县县城南部,距县城10公里,土地面积52000亩,耕地15135亩,有农户756户,2676人,9个村民组,16个自然屯,主要产业以种养殖为主,全村有建档立卡户211户,450人。
2018年3月,第一批驻村书记选派工作开始,原驻村工作队队长直接转为驻村第一书记。还要继续干三年,并且工作任务更重了,完全与单位“脱钩”,吃、住均在村里,两周回家一次,校领导权衡再三,认为包涛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农村情况,非常胜任精准扶贫工作。当校领导将组织的安排与包涛讲明后,他二话没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立即打起背包,把工作战场从机关大楼转移到田间地头,担任了火石岭子村驻村第一书记。而那时离他女儿高考仅剩不到100天,在火石岭村工作的1年多时间,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忙起来一个月都不回家一次,大舅哥得了重病无人看护,妻子让他请假回去帮助照看几天,他都没有回去,仍然坚持在工作一线。
勤走访,深调研,掌握一手资料
包涛驻村之后,为了准确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在村组干部的协调下,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把村情民意摸清吃透,详细了解每户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来源与水平、致贫原因、就医等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脱贫打算等问题,认真填写帮扶手册。
通过实地走访和入户调查,加深了对贫困户扶贫需求的情况掌握,建立了稳定联系渠道,进一步增加了彼此的信任,为拓宽扶贫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包涛向党校领导班子做了汇报和说明,校委班子大力支持帮扶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积极协调资金,在2016年4月为困难户花费两万购买了种猪二十头,经过贫困户一年的繁育,脱贫效果非常明显。包涛自己还自费无偿捐助五户贫困户,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送去温暖与希望。
忙输血,又扶智,理清发展思路
当上第一书记后,包涛一天到晚待在村里,他把目光瞄在了如何壮大集体经济上,他深知,农村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是首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就能更好地引导农民增加对土地的物质投入,引导农民科技兴农,还能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基层党组织之所以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处于“穷家难当”的困境,不但不能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服务,甚至村干部的工资都解决不了。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这个物质基础,才能更有力地引导农民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共同理想,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更有效地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风尚。基于这种认识,他与镇、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讨,利用本村的已有资源和平台,促进集体经济的繁荣。
经过多方考察,最终确立了发展合作社式养羊项目,资金由市委党校负责筹集。在种羊选择上,包涛也进行了多方调查,远的去了内蒙的库伦旗、甘旗卡和锦州的黑山县。近的,去了西六乡和兴隆山乡,通过价格、品相、数量、是否带羔羊等方面比较,最后选定的羊是兴隆山一户养殖户,购买30只大母羊。在合作对象上,包涛也是进行了深入摸排。为了既要保证养殖户的可靠,又要保证利益双赢,包涛和村两委班子共同与养羊户签订了分配协议。根据分配协议,养羊户负责全部生产饲料及养殖,每产出三只羊羔,有一只羊羔归村集体所有,这样,按照分配协议执行,避免了日后出现纠纷。在2019年的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走基层”活动中,很多学员都对这种方式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说这对本单位的扶贫工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启迪。
办实事,想办法,抓好精准扶贫
三年多来,开会、下村、入户、跑项目、联系基地……成为包涛的工作常态。从清闲的机关工作,转入忙碌的扶贫战场,包涛在扶贫工作中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时代风采。为实现精准扶贫,他又提出了以种猪饲养、土鸡饲养、柴犬饲养为主的养殖强集体思路,获得村两委同志一致认可。
2018年11月。县人大王迎春主任到火石岭子村调研扶贫工作,召开石岭子村脱贫攻坚第一次临时党小组会议。在会议上包涛提出成立扶贫农场的设想,王主任和镇里王镇长与党代表对这个设想进行深入讨论。虽然,当时猪肉行情收非洲猪瘟影响价格较低,已跌入谷底。经过大家集体讨论做出了来年猪肉市场行情必然看涨,养殖种猪前景大好的正确研判。王迎春主任当场给畜牧局打电话协调能繁母猪70头,由村委会选址建设养猪扶贫农场,带动全村34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9年5月,一座700平的高标准的现代化日光猪舍建成。猪场建成了,种猪也拉回来了,可后续养殖资金却没有着落。包涛开始筹集资金,想着与村委会成员大家集资凑钱搞养殖,但存在一定风险,大家犹豫了。这时,王迎春主任和镇党委得知扶贫农场缺少养殖资金后,帮助协调县扶贫局,申请了3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种猪饲养费用。这样资金充足了,包涛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全身心投入大农场建设之中。助利扶贫农场年底预计产仔猪600余头,收入40万余元,纯收入25万元,6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以上。另外,还利用扶持资金饲养黑凤鸡雏2000余只,带动全村33户贫困户饲养,年底每户增收1500元。
包涛自己多方奔走,从3月份开始连续两个月联系种犬基地,为今年预脱贫的21户贫困户领养柴犬种狗30只,21户预脱贫贫困户每户增收1700元。有了这几项扶贫项目,火石岭子村当年21户预脱贫户每户将增收近4500元,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市委副书记刘宏、县委书记刘江义、县人大主任王迎春、杨敬忠县长等领导先后到助理农扶贫农场考察调研,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风雨兼程多少累,扶贫事业驻心间,几多辛苦几多甜。三年多时间里,包涛用脚步丈量了火石岭村每一寸土地;用一腔热血温暖了村里每一户贫困户的心。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用包涛书记的话说,我要用一份靓丽的脱贫攻坚成绩单,回馈组织的信任,回馈淳朴的乡亲,回馈美丽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