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服务乡村守土尽责
服务乡村守土尽责
【2020-04-30 来源:彰武县委宣传部】

2018年3月,韦学东响应阜新市委号召来到彰武县四堡子镇鸡冠山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韦学东吃住在村镇,以村为家,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扶贫助困到位,确保帮扶有成效

韦学东驻村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积极联系公益组织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先后为张庆申、陈宗财、王艳军、陈宗春、黄海礼、王华、冯小宇、杨会等贫困家庭申请补助款、修缮房屋,他们都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贫困户张庆申因食道癌手术欠下巨额外债,家中25亩口粮田无钱播种,找到驻村工作队。韦学东调查了解后,立即从自己工资中拿出3000元钱送到张庆申手中,为其购买了种子和化肥。

贫困户王艳军虽然身强体壮,但因小女儿先天失聪,为给孩子治病,卖掉家中羊群,还欠下外债。在这种情况下,小俩口从未向村上求过援。驻村工作队在调查走访时发现了这家贫困户,并于2018年七一前夕为其送去两只种羊和1000元钱用于购买鸡雏。2019年又为其送去1000元鸡雏,鼓励他发展养羊和养鸡事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在入户走访中,韦学东发现70多岁高龄的五保老人陈宗财住在年久失修、四处漏风、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他回村后,立即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大家一致认为,陈宗财老人的住房符合危房重建标准,应当立即翻建。但危房改造资金需下年度才能拨发,怎么办?韦学东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后,由村委会出资先行垫付,为老人建房。现在陈宗财老人已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他逢人便讲:“共产党好啊!”。

贫困户黄海礼老伴有精神疾病,家中失火房盖烧毁。韦学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驻村工作队名义为黄海礼送去2000元钱,然后又积极与民政部门和保险部门联系,共解决资金11000余元。黄海礼虽然遇灾但没有进一步致贫。

贫困户郝权身体残疾,韦学东为其送去三只母羊。      

韦学东说:我们虽然仅为贫困户送去了种子化肥和几只羊羔,但期待的是秋天的收获和来年的羊群,更希望看到的是贫困户的早日脱贫,走上富裕之路。为了增加全村建档立卡户和五保户以及其他贫困户收入,彻底摆脱贫困,永不返贫,他带领两委班子成立了土地合作社,保证贫困户每亩土地收入在400元以上,并能得到分红,从而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扎实工作,促乡村和谐

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韦学东认真接待上访村民,化解各类纠纷30余起。他坚持群众的事无小事的思想理念,深入田间地头,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时晚上到群众家里作思想工作,一作就是两个多小时,在处理的30余起纠纷中无一上访。韦学东驻村以来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与村民交谈中总是认真的将谈话内容记在笔记本中,然后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逐一研究解决。村民郝权第一次到村上找韦学东反应问题时,还没说事就说:“韦书记你咋没拿本记呀?”。这从侧面反映出,他的这一做法已经在群众中得到很好的反响。

以身作则,做好班子的带头人。韦学东身为第一书记,一言一行都可能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一次在村小组长家开小组村民会议,直到晚上8点多钟才结束。村民走后,小组长留村干部吃饭,因为很晚了大家都很饿了,韦学东到外面将小组长80多岁的老父亲请到桌上,待其拿起筷子后,韦学东才坐下吃饭。饭后他拿出200元钱交给小组长的老父亲,让老父亲打点酒喝。事虽然很小,但体现的却是我们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形象的大问题。

谋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就在韦学东任鸡冠山村第一书记不久,他将上一年度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协调市发改委的“千亿斤粮食项目”进行了落实,为鸡冠山村打抗旱井75眼,解决了5000亩农田灌溉问题。另外,新建设了田间作业路5.4公里,总投资586万元。

从此,鸡冠山村路也通畅了!水的问题也得到缓解了!鸡冠山村出路在哪里?如何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呢?

经过对鸡冠山村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韦学东深深的感觉到在鸡冠山村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发展空间。鸡冠山村现有养牛户200余户,占全村比率25%,全村牛存栏3000余头,有丰富的养牛经验,虽然土地比较贫瘠,但人均耕地很多。他在组织两委班子研究壮大集体经济会上,确定了发展养牛产业,建养牛场。在养牛场选址过程中,历尽艰辛,五易场所,原因是受到环保、土地类别限制和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反对阻挠,最后经过大量工作后,将地址落在了马蹄山的山梁上。在从村民手中买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阻力,涉及的11户村民有的想借机抬价,有的想故意刁难村干部,韦学东带领村干部有时顶着炎炎烈日,有时冒着大雨,走在泥泞的村道上,多次逐户耐心的做思想工作,最后终于买下这片20多亩的土地。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现在已建成牛舍两栋,3OO平米料房一个,40平米看护房一个,围墙300余延长米,养牛109头,总投资180余万元的养牛场已建成运营。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96户建档立卡户稳固脱贫。今年正在筹备再建一栋牛舍,争取2020年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头,争取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万元以上,使建档立卡户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确保他们永不返贫。

建美丽乡村,订《村规民约》

韦学东发现村主干道被雨水冲坏,立即向原单位协调了2万元扶贫款,对损坏路面进行维修。鸡冠山村村部由原村小学改造而成,房屋漏雨,墙皮脱落,年久失修。韦学东向派出单位市检察院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市检察院随即拨付扶贫专项资金6万元对村部进行了维修,现已维修完毕。大家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办公,心情无比愉快。2019年初韦学东又争取到扶贫资金20万元对村部进行改造,新建120平米多功能室一个,联系派出单位送来会议桌椅七十套,使办工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韦学东在带领大家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与党员、群众多次座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全体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制订了鸡冠山村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并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其中包括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内容。鸡冠山村《村规民约》实施以来,街道两侧的粪堆、柴草不见了,邻里的纠纷也少了,截至2019年年末全村已开展了两届“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31户五好文明家庭。该《村规民约》的制订,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防控疫情,守住老百姓的生命线

新冠病毒疫情突发以来,特别是全国性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开且日益严峻的形势,时时刻刻牵动着韦学东的心。“这是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战斗,这是一场考验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的考场。我不是一名医生,虽然不能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去与病魔战斗,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党组织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我必须到村上去,必须与村民们一起抗击疫情、构筑防线、决战决胜”。正月初五,他告别病榻上的老母亲,回到村上。到村后,他立即召开党总支会议,成立防控疫情领导小组,要求各支部立即行动起来,各组成立5人联防队,并成立防控队把好路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位村民都能对疫情和防控重要性进行了解,动员人民群众保卫家园。明确提出红事、寿宴一律禁办,白事从简,所有集会娱乐一律停止。韦学东每天都要对13个卡点进行两次巡回检查、慰问、解决问题。他带头捐款500元,为值班人员购买慰问品并与派出单位联系为各卡点送去10吨取暖煤,价值9000余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收到各界捐款及物资折款2.5万余元。他和他的乡亲们一同坚守了二十四天,直到卡点撤销才回家看望老母亲。他说“要让岁月静好,就得有人负重前行!第一书记的责任注定让我和我的乡亲一起度过这个不平凡的正月。" 

抓党建,促乡村发展

2019年7、8月份,韦学东先后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小组长到塘约和大梨树学习,使党员干部受到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鼓舞。2019年8月韦学东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的章程》以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议成立鸡冠山村党总支。经村党支部提请,镇党委批准于2019年8月17日成立了鸡冠山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4个党支部。四个党支部成立后,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义务为建档立卡户修缮房屋和维修道路,并为本村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党总支为全村77名党员户挂牌。鲜红的党旗上写着“共产党员户 我是共产党员 我为党旗添光彩”。党员户的挂牌更加激发了党员的工作热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便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把党支部建立在最基层,更好的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韦学东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践行着村第一书记的精神,牢记着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使命。他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提出,团结奋斗是我们的根本保证,富民强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说:“习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做的是中国梦,使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这些共产党员、村干部要带领全体村民做一个鸡冠山梦,让老百姓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真正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