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就希望全村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的生活。”盘锦市双台子区双盛街道常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岩说。在工作中,陈岩勇挑担子,吃苦在前,务实肯干,始终坚守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为常家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忘初心 让失地村开出致富花
常家村坐落在盘锦市双台子区西南侧,是一个因城市防洪的动迁村,也是一个因城市化发展而形成的失地村。
面对全村已经成为失地村、百姓绝大多数成为失地农民这一现状,如何让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还能稳收入,成为摆在这个年轻村书记面前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陈岩深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得靠“两个走”。一是走下去;二是走出去。陈岩开始下百姓家中走访,去周边村屯、公司企业调研,政策中心咨询政策......开始了带领村民走上就业致富的道路。陈岩走进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向他们耐心讲解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周边的劳动力就业情况。针对常家村的地缘优势,他跑厂子、跑单位,一笔笔记录工厂、企业单位的用工需求。回来后,陈岩带领村“两委”人员又做起了“统计员”,建立了村民与工厂、企业单位的双向数据库,根据不同村民和工厂、企业单位的特点,推介不同的人员择业就业,先后解决了50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常家村可用土地仅有200余亩。这成为了陈岩眼中的“金疙瘩”,他决定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大力推进村里的大棚园区建设。经前期调研和集体研究,同时征求群众的意见,决定从事经济价值较高的香菇种植产业。经过近几年村“两委”的大力支持,香菇种植大棚已实现规模种植,现有大棚25栋,年产香菇125万斤。香菇除畅销本省外,菌种销售也已经远销韩国、日本等地。棚农年人均收入2万余元。
建设家乡 美丽乡村让群众心里美
群众的腰包鼓了,接下来就要在改善村屯面貌上下功夫。围绕着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陈岩的担子变得更重了。在多方争取资金后,他带领全村党员植树种花、义务劳动、改水通气……以农村城市化、村民市民化为目标开始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现在的常家村,道路硬化率100%,实现自来水24小时供水,燃气入户率90%以上,绿化率60%;40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满足了村民文化需求;总面积800余平方米的党建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基地,为党员、群众提供了交流、咨询、学习,便民服务等场所。常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多次受到省市区的表彰,进入了辽宁省文明村镇行列。
在陈岩的带领下,常家村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村镇等荣誉,其本人也被授予盘锦市劳动模范、盘锦市首批美丽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十佳农村社区工作者,盘锦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