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辽宁海城东四街道大二村第一书记丁亚男 初心不变只为民
辽宁海城东四街道大二村第一书记丁亚男 初心不变只为民
【2020-12-15 来源:海城市东四街道】

大雪时节,适逢年更岁末,走进东四街道大二村,路畅、街净、灯明、景美、人乐,即将开始采收的“九九草莓”温室大棚内蜜蜂飞舞、果实累累,村里各家各户的大喇叭正集中宣讲垃圾分类、冬季取暖安全常识,党建长廊内党员们集中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村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健身器材上锻炼娱乐的村民身影时不时出现,以党建引领乡村建设,时下的大二村处处呈现出祥和美好的景象。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将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抓住推动乡村振兴这个要点,从思想深处挖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切实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两年前从市审计局下派到东四街道大二村任第一书记的丁亚男曾铿锵有力地这样说。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5月至今的驻村工作中,丁亚男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改善村容村貌为抓手,以发展产业特色为重点,全身心投入到了驻村帮扶工作中。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倾力激发大二村内生动力。“这两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不仅装了路灯、修了柏油路,晚上出门不怕黑了,道也好走了,就眼前这广场以前就是个垃圾坑,夏天蚊蝇乱飞,特‘埋汰’,丁书记把这个垃圾坑变成了文化广场,咱村里这回有大家伙活动的地儿了,没事儿的时候都到这来打球、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夏天还可以看露天电影,环境变美了,咱村里老百姓过得越来越乐呵了!”村里71岁的老党员李兆顺眼见着村里的变化,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从驻村第一天开始,丁亚男便一头扎在工作上,访群众、搞调研、做分析、理思路、定措施,与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她首先从修村路、安路灯入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争取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116万元、修村路资金86万元,全村安装路灯116盏、修村路3300米,大二村自此实现了亮化、硬化全覆盖,百姓出门户户通。村里原来的垃圾站是个废坑塘,大风天塑料袋漫天飞,脏乱不堪,丁亚男决心把垃圾大坑填平。预算是4米深,结果与实际不符,差了2米,由于相差甚远,施工队撤回。丁亚男找到开发商朋友要来约12万元的6千立方米土方,并自筹8万元运费,解决了难题。随后在上面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在文化广场上建了20米长的党建长廊,在市审计局的支持帮助下安装了党建宣传板、健身器材等。广场旁边还修建了荷花池,栽植风景树1000株,大二村村民终于有了相对宽阔的休闲娱乐场地。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丁亚男还加班加点熬夜制作了以宣传垃圾分类为主题的500份新年日历,逐家逐户发放到村民手中,带领全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定期组织党员义务劳动,清理村两侧的杂草和垃圾,实行“二四分类法”,取得了喜人成效,全村垃圾减量率达到90%以上,杜绝了随处乱丢垃圾现象,被评为“海城市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示范村”,连续三年每年可获得18万元奖励资金。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使大二村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

大二村棚菜种植户苏吉祥夫妻俩提起现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对为他们办实事的村第一书记丁亚男满是感念。“在丁书记的帮助下,建了大棚、棚里通了电、选种了两棚‘九九草莓’、一棚‘圣女果’。这110米长6.5米高全钢架大棚除了正常种植更适合做采摘园,咱丁书记在大棚兴建之初就想到这儿了,这几个棚建筑高度比正常高2米多。再有半个月,我这些草莓就到了采收季可以上市了,到时采摘价少说一斤30元,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批发价也得20多一斤。从元旦收果到来年6月中旬落秧,我们夫妻俩年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不用外出打工,既可批发出售又适合近郊采摘,苏吉祥夫妻俩信心满满地憧憬他们的小康生活。

健全村级组织运行制度10项、成立村第一个农业合作社、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为村集体增收流转金43.7万元、借土地改革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建设新型产业大棚3栋、修建文化广场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16盏、修村路3300米、粉刷景观墙2000平方米、购入图书1100册……一个个鲜活的数字,无声地记录着丁亚男驻村的“成绩单”。“我们村能在短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丁书记真是付出了太多。”村民们对丁亚男赞不绝口。

“一晃儿两年时间过去了,看到村里的变化,看到村民们幸福的笑容,再苦再累也值得。”坚守初心甘为“仆”的丁亚男全心扑在大二村的发展振兴上,以工作成效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春来鸟语花香,夏来荷香氤氲,秋来美景不断,冬来棚菜丰收,大二村的特色农业逐渐兴旺,生活环境越发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