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脱贫攻坚,党员就要冲在前面
脱贫攻坚,党员就要冲在前面
【2021-01-21 来源:阜新市传媒中心】

当记者见到包涛的时候,他正带着村里的5个养殖户在彰武县城一家银行内办理养殖贴息贷款业务。“这是国家的好政策,咱就替村里的养殖户多张罗张罗、勤跑跑腿。”包涛对记者说,“这几年,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搞养殖业尝到了甜头,一会儿我带你好好参观参观……”他的语气里,满是喜悦和自豪之情。 

今年49岁的包涛来自市委党校,2016年初,他被选派到彰武县五峰镇火石岭子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2018年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回忆起刚到村里时的场景,包涛说:“刚来的时候,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7户。我走遍16个自然屯,挨家挨户的摸情况、找思路,思来想去,觉得要想改变村屯面貌,党员干部就要冲在前头,做示范,带头干!” 

有了目标和方向,包涛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说干就干,经过反复讨论和调研,最终决定搞养殖业。2016年,在市委党校出资支持下,20头种猪发放到了贫困户家庭,经过一年的繁育,脱贫效果明显。看到搞养殖业的脱贫思路有了初步成效,包涛又开始考察合作社养羊项目并加以推进,两年多的时间,村里的养殖业不断发展,不仅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力量,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火石岭子村“因地制宜,产业扶贫”的模式也给周边许多村镇的扶贫工作带来启发。 

随着村里养殖户的增多,各种新问题也随之增多。包涛也变得越来越忙,可他并没有停止“冲在前面”的脚步。为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实现更加精准扶贫,他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具体家庭状况,又提出了种猪饲养、土鸡饲养、柴犬饲养、宠物猫饲养等不同类别的养殖项目,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得到了全村党员干部以及村民的认可。 

2018年11月,在一次脱贫攻坚党小组会议上,包涛提出了建立火石岭子扶贫农场的设想,引起了县、镇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党代表们的高度重视和热烈讨论。“受各种因素影响,当时的猪肉价格已经跌到了谷底。那个时候建农场养猪,存在一定风险,很多人并不支持这个想法。所以当时我身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包涛告诉记者。2019年5月,占地700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日光猪舍建成。猪舍有了,种猪也拉回来了,可后续的养殖资金又没了着落。一筹莫展时,彰武县人大、乡镇党委出面协调彰武县扶贫办,为扶贫农场争取了30万元的扶贫资金。农场“盘活”了,包涛又开始盘算着市场的猪肉行情,结果超出了包涛此前的预想,猪肉价格一涨再涨。年末,农场总计产仔猪600余头,纯收入25万元。此外,农场还利用扶持资金饲养黑凤鸡雏2000多只,带动全村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饲养,每户当年增收1500元;饲养宠物狗25只,带动全村21户预脱贫户每户增收1700元。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更加坚定了养殖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今,走进扶贫农场的大院,农场负责人让记者通过监控察看了农场的70头母猪和200头育肥猪。肥猪满圈的画面,看上去就充满着喜庆。“今年我们又新建了育肥猪猪舍,也就是把农场自产的仔猪直接育肥销售,进一步拓宽利润空间……年底前,首批肥猪出栏后就能看出效益,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包涛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摘掉‘贫困’的帽子不是终点,而仅仅是个新起点,明年我们还想在养殖致富的路上再上个新台阶。还是那个思路,脱贫攻坚,党员要冲在前头!” 

离开火石岭子村,“第一书记”包涛的眼神和表情,尤其是他“冲在前面”的干劲和思路,反复在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冲在前面”正是他作为一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高度总结和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