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1+3+4”——西丰县脱贫攻坚的决胜“密码”
“1+3+4”——西丰县脱贫攻坚的决胜“密码”
【2021-02-26 来源:铁岭日报社】

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西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消息传来,全县振奋。


这样一份沉甸甸荣誉的背后,是西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久久为功的坚持和夙夜奋战的付出。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在全县上下合力攻坚的这场脱贫攻坚大考中,西丰县扶贫办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旗。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创新机制、总结经验,用沉甸甸的数字书写出脱贫攻坚的西丰答卷:


2018年,贫困县摘帽;2019年,全县12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020年,18810户399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5年攻坚,西丰县扶贫办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贯穿全县开展脱贫攻坚的始终,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目标,引领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以实干担当的劲头、夙夜在公的状态、滚石上山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打好组合拳、下足绣花功,最终找到了符合西丰实际的脱贫攻坚决胜密码,探索实施了以“建立一套工作体系、推进三个全覆盖、创新四个工作载体”为核心的“1+3+4”脱贫攻坚新路径。


建立一套工作体系 筑起决胜脱贫攻坚坚强后盾


西丰县是我市唯一省级贫困县,贫困群众占比大、覆盖广、程度深、成因复杂。如何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西丰县扶贫办不断寻找决胜的办法和关键。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确保高质量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西丰县扶贫办主任纪华音的话,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面对这场硬仗,西丰县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省、市工作要求,精心部署、创新举措,注重加强机制体制建设,探索并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


压实责任体系。全县上下形成了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为核心,县扶贫办为总协调,各部门、各乡镇通力合作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包村干部包户的责任体系,特别是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与扶贫体系进行无缝对接、通用推进,对贫困户进行网格化管理,18个乡镇向174个行政村派出机关干部,实现所有贫困户都有人负责包保排查。几年来,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共下乡调研走访2000余次。


健全督查体系。建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督查组和巡回督查组,定期深入乡村查摆存在的问题,督导工作,共整改问题与不足568件。并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建章立制,坚决防止问题出现反弹。


建立保障体系。在资金上,西丰县扶贫办积极协调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共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7亿元。为了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专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管和法律支撑;在人员上,优选174名村书记,并借助全省大规模选派“第一书记”的契机,将精兵强将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在物资上,协调全县各部门全力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完善奖惩体系。西丰县扶贫办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密切配合,通过“正向激励、反向问责”的方式,激发全县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精气神。同时,坚持在脱贫一线锤炼干部、检验干部、提拔干部,几年来,县委共提拔扶贫领域干部达到55人,共查处违法违纪25人,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聚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集各方之志。“责任、督导、保障、奖惩”相衔接的工作体系,为西丰县决胜脱贫攻坚筑起了坚强后盾。


实现三个全覆盖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初春的辽北,乍暖还寒。走进曾经的省级贫困县——西丰县,感受到的却是一派火热的发展氛围:菇棚中,花菇绽放,菇农的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樱桃大棚内,花香四溢,成排的樱桃树上花开正艳;扶贫车间里,机声隆隆,村民们正在机器前熟练操作;就连一个个普通的农家院里,也是鸭鹅成群,热闹非凡……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再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住人们奔向小康生活的澎湃激情。


曾经,对于西丰县120个贫困村,18810户39958名贫困人口来说,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自从村里有了产业扶贫,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脱贫致富路是越走越宽。”2018年,振兴镇振兴村利用90万元扶贫资金建起香菇大棚,租给宝海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给村民带来了增收的福音,贫困户纪宝华就是其中一员。合作社成立后,纪宝华被优先雇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到香菇大棚打工,每天能赚80—100元,虽然很忙碌,但却干劲十足。挣脱了贫困的束缚,纪宝华一家满怀信心奔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丰县扶贫办采取叠加举措,力推产业扶贫、行业扶贫、驻村帮扶全覆盖。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根本之策。县扶贫办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结合全县乡镇农业产业特点和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等因素,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下大力气扶持产业、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实现了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全覆盖。为把贫困户全部纳入扶贫产业链,2015年以来,西丰县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5304亿元,实施295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了300万元大项目乡镇全覆盖,100万元小项目行政村全覆盖,“五小产业”贫困户全覆盖。


扶贫是系统工程,需合力攻坚。西丰县扶贫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的作用,通过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全面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所涉及部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行业扶贫全覆盖”。同时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普查工作,调动全县4000名扶贫干部深入到18810户贫困户家中对“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逐户排查,确保全县贫困人口高质量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几年前,凉泉镇德胜村经济发展无规划,村集体增收无门路,村民的小康生活没盼头。2018年,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局干部韩荣上任德胜村第一书记,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级争取,利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发展中草药材种植260亩,预计村集体年收益50万元,贫困户分红10万元。“虽然我驻村任期只有3年,但对于未来发展,我做了10年规划,只要村‘两委’班子按照这张蓝图持续推进,就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韩荣说。


在西丰县各地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韩荣这样的扶贫干部。脱贫攻坚以来,县扶贫办积极协调为全县54个非贫困村也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实现了174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


决战决胜,完美收官。如今,西丰县扶贫办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顺利实现了对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创新四项工作载体 激活脱贫攻坚“一池春水”


2019年,钓鱼镇景华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何振峰从“三带一富”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毕业。3年学习,何振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还为村里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他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黄牛养殖产业。目前,全村黄牛存栏量达到210头,可实现年收益100万元以上。何振峰毕业那一年,景华村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实现整村脱贫。


2016年,依托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西丰县创新实施“三带一富”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累计培养了586名致富带头人,带动14种特色产业发展,结对帮扶1130户贫困户。


近年来,西丰县扶贫办把创新工作举措作为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先后打造了“三带一富”工程、“三卡”工程、“脱贫路上党旗飘”微信平台、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等4项工作载体,不断推动扶贫工作走深走心、走实走稳。


“三卡”工程是西丰县打出的一套脱贫政策组合拳。通过“脱贫卡”对贫困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确保按卡精准扶贫;通过发放“健康卡”,提高贫困人口就医保障和看病就医效率;通过“诚信卡”,降低企业、个人金融贷款门槛,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撬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脱贫攻坚。


“脱贫路上党旗飘”微信平台是“党建+互联网+脱贫”理念在西丰的创新运用,县里通过微信号、公众号、微信群发布脱贫政策、经验和信息,汇聚各方智慧,共商脱贫良策。目前,通过该平台已开设论坛515期,挖掘牛、鹿养殖,食用菌、中草药种植等致富产业26个,发布供求信息382条,交办解决问题293件,协调落实资金、贷款9754.7万元。


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是将全县18810户贫困户各项数据录入到平台,经过大数据分析、比对,随时监测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同时,还将全县55416户农村常住人口的信息进行了录入,为监测防止边缘人口致贫提供了数据支撑。


建优攻坚机制,创新四项载体,激活了西丰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


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锻造出了“创新实干、朴实为民、诚实守信、合力攻坚”的西丰脱贫攻坚精神。“让乡亲们脱贫不是最终目的,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全县每个村都有乡村振兴的底气、动力和能力,才是我们统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西丰县扶贫办党组书记迟泽光表示,站在第二个百年的新起点上,西丰县扶贫办将继续发挥指挥中枢和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县上下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将巩固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倾力建设“生态西丰、健康西丰、数字西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