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在镇上买了两张卷饼后匆匆赶到村里,与庭院种植户一同把菜装车,间隙时间吃了几口卷饼。8点返回村部和他们一起装鸡蛋。10点把菜送到快递点。剩下几箱没有卖出去的鸡蛋准备带回沈阳,周末找个小区门口摆地摊继续卖。”这是去年常勇写在驻村日记上的一段话。
记者见到常勇时,他和几位村民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羊肚蘑。“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后,我们村里的鸡蛋根本不愁卖,再也不用我拿回沈阳摆地摊儿了。眼下,我们正通过电商平台卖羊肚蘑。”常勇兴奋地告诉记者。眼前的3个种植羊肚蘑大棚,正是后腰窝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项目,今年1月开始陆续收获。眼下正是热销的时候,每市斤150元的价格依然供不应求。仅凭这一项目,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10万元。
今年46岁的常勇是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信访办公室二级调研员,2018年3月出任彰武县大冷镇后腰窝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驻村伊始,为了摸清村里的情况,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常勇仔细摸排,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了“党建先行、模范带头、多点开花”的整体发展思路,并编制了《后腰窝堡村三年发展规划》。为解决村里党员年龄结构和男女比例不合理问题,他着重培养年轻同志,先后发展3名年轻同志加入党组织,优化了村里党员的结构比例。他积极与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党支部进行沟通,将该党支部“党员进社区”的活动地点调整到后腰窝堡村。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党支部每年至少两次到村里与该村党支部开展共建,积极开展各类调研走访和扶贫帮困活动,在村民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后腰窝堡村的党建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不仅党员结构得到了优化,而且在脱贫攻坚以及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给村民们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常勇到多个城市考察调研,再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研究,决定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突破口,并确定了“种养结合、立体多样”的基本发展思路。从2019年春天开始,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了以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为主的庭院绿色农产品项目;以订单农业为主的架豇种植项目;以零售笨鸡蛋为主的禽蛋养殖项目。为了保证鸡蛋的质量,常勇要求农户注重日常饲养管理,并委托畜牧部门对鸡蛋进行兽药残留检测。为解决鸡蛋旺产时段的滞销问题,常勇就把村民手中剩余的鸡蛋集中后统一运到沈阳市区,到各个小区门口摆摊销售。经过多方面努力,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常勇积极寻找适合后腰窝堡村实际情况的项目。2020年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总占地面积4.5亩的3座羊肚蘑种植大棚顺利建成。
“大棚建成后很快就有收益,大家看到了前景,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今年的收益一定会更好。”常勇欣慰地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的确很大,修了路,搭了桥,扩建了图书室,增加了活动室,建了文化广场,每个自然屯都安上了路灯……更重要的是,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越来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