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又到‘人工湖’实地走了一圈儿,这个项目近期准备开始施工。”日前,记者到彰武县大四家子镇扎兰村村部见到朱广山时,他指着墙上的一张规划设计图对记者说:“这里原本是要建一座抗旱方塘,我们考虑到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以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因素,将其规划设计成一座多功能的景观休闲‘人工湖’。村民们特别高兴!”
今年43岁的朱广山是沈阳建筑大学道桥系副主任、工学博士,2018年3月被派驻到大四家子镇任党委第一副书记。几年来,他俯下身子了解民情,真情实意为村民办事,脚踏实地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致富之路。因此,村民们亲切地喊他“博士书记”。
初到大四家子镇,朱广山首先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调研,掌握各村的实际情况,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坚持“高站位、宽视野”的工作态度,“找短板、寻创新”。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总抓手。朱广山根据全镇党建工作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点,并在各村“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完善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监督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村务公开等制度的执行情况,主动与老党员谈心,帮助发展新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全镇的党建工作焕然一新。
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朱广山和镇、村的党员干部们逐渐找到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薄弱,成员大多是体弱多病,年龄偏大,因此外出务工增收不现实,让他们开展牛、羊饲养成本高又吃力,而开展笨鸡小养殖倒是容易上手,投入小、饲养方便。”2018年8月,在大四家子镇党委的支持下,朱广山和镇妇联带领胜利村村“两委”、妇联创立了大四家子镇巾帼创业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有养殖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以分散养殖、集中销售的模式运行。这一模式获得了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任,他们纷纷要求加入养殖队伍,养殖笨鸡近3000只。2018年,合作社累计销售笨鸡蛋近2000公斤,参与养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近4万元。虽然4万元分摊到每户养殖户的钱不多,但对于刚刚脱贫的农民来说,这是家庭稳定增收的一条可靠途径,为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奠定了基础。沿着这一工作思路,除了养鸡合作社之外,朱广山根据各村特点,先后在大四家子村建立了杂粮加工合作社;在夕明村建立了红干椒加工合作社;在宫家村建立了农机合作社。
村民有了特色产业,村集体有了自己加工的农产品,但产品的销售难是老百姓面临的普遍问题。朱广山首先想到了沈阳建筑大学这个消费市场。他与学校的几位“第一书记”一起构思,借助学校超市的便利,在沈阳建筑大学城里开辟扶贫超市专区。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并投资30万元建立了“第一书记”扶贫超市。有了这一稳定的销售渠道,大四家子镇的笨鸡蛋创造了一天销售100公斤的“业绩”,大四小米、彰武地瓜等彰武县的土特产品纷纷出现在建大餐桌……扶贫超市的创办,开启了消费扶贫的模式。它不仅帮助贫困村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且建立了一个可持续的扶贫机制。
“虽然在脱贫的路上有了一定收获,但村民们的腰包还不够鼓。面对乡村振兴的远景目标,我们今后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朱广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