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就职于省残联的詹德超响应省委号召,申请到农村基层工作,被选派到阜蒙县福兴地镇任党委第一副书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在艰苦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用青春诠释初心使命。
通过认真调研、实地考察,詹德超发现,福兴地镇有广袤的天然草场和农作物资源,在充分征求镇、村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肉羊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助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
考虑到贫困残疾人大多没有劳动能力或是弱劳动能力,为确保肉羊养殖的效益和规模,詹德超协调残联部门项目资金30万元,购买200只基础母羊,选取本镇的瑞龙肉羊养殖合作社进行集中饲养,以资产入股形式,每年为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分红2.4万元,为合作社所在的新邱村分红1.2万元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在合作社肉羊养殖良好的基础上,詹德超又协调残联部门资金30万元注入合作社,用于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发放幼羊的形式,辐射带动30户残疾人家庭从事肉羊养殖,使肉羊产业成为当地贫困残疾人实现增收的主要渠道,真正实现“输血”又“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0年底,第一年的分红资金已经全部发放到残疾人手中,收益金和残疾人在合作社的就业工资全部被计入2020年福兴地镇脱贫攻坚大明白卡产业扶贫收入项。“我不能下地干活,给我羊,我也养不了,但现在好了,詹书记给我们争取到了项目,让我们这些残疾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拿着分红资金,“肢体一级”残疾人村民高庆雷欣慰地说道。
“我脑血栓后遗症已经一年多了,让我失去了行动能力下不了床,没法去县城办理残疾人证。”詹德超到贫困残疾人崔贵娟家走访,崔贵娟拉着他的手说。詹德超迅速联系阜蒙县残联和阜蒙县人民医院,由残联和医院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考核组,到福兴地镇近30户残疾人家中上门鉴定残情,现场办理残疾人证。这些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证,享受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单人纳入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基本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增收脱贫、改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詹德超还推动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残协,基层残疾人组织进一步加强,服务残疾人工作有了平台;省、市、县各级残联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到福兴地镇进行考察调研,慰问贫困家庭20余户,带去慰问金1万余元;冬季来临,他协调市残疾人志愿者协会为每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送1吨煤,还协调各级残联和民政部门,为残疾人发放各类辅助器具50余件,价值5万余元……
以帮扶贫困残疾人为翘板,詹德超力求撬动福兴地镇乡村振兴的新模式。2019年之前,福兴地镇的精准帮扶模式主要以资金到人、到户为主,2019年之后,福兴地镇的大额项目资金以资产入股、整体推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
詹德超主动与农业农村、扶贫等部门沟通协调,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积极协助乡镇党委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实施的项目包括:镇光伏发电项目、资产收益综合扶贫项目、马铃薯种植和抗旱禽类养殖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设施暖棚项目等,还指导各村收取村级溢出土地租金120余万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据统计,2020年全镇10个行政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90余万元,每个村集体收入都超过5万元,较2019年增长近1倍。截至2020年底,全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真情洒泥土,实干见实绩。詹德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增进民生,用奉献温暖民心,为福兴地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工作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