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荣,男,66岁,建昌县药王庙镇于家屯村于屯组村民。他从小是一个憨厚认干的人,因为1995被电击打,造成左腿截肢,左手萎缩,行动不便,但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015年妻子不幸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病情逐年加重,常年吃药,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还要靠昂贵的药物来治疗。因为当地气候干旱少雨,本来家里靠仅有的2亩多地种植玉米作为主要生活收入来源,勉强维持生计,现在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沉重的生活负担,一下子将这个家庭压垮,生活日渐艰苦,最终落入深度贫困的境地,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于海荣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场甘霖喜降人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2014年精准扶贫思想落地。于家屯村也开启了精准识别工作,他家正好符合精准识别要求,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同时制定了“五个一批”脱贫实施方案。于海荣享受到了农合补贴、两小补贴等国家扶贫优惠政策,这让他的生活见到了曙光,使他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于海荣家2017年被纳入光伏入户名单,安装了光伏发电,解决了用电需求,还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他凭借着自己一腔认干的劲头,开荒土地7亩,种植花生,每年实现纯收入3000元。他还在自家前后院的地里种植蔬菜,拖着不便的身子去市场销售,增加3000元年收入。他积极迎合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养殖业,2018年在院里养了18头小猪,年收入实现1.8万元。同时,扶贫单位送来种羊5只,在他的精心饲养,已经产仔3只,出栏后收入不菲。
于海荣身残志坚,干劲十足,乘着精准脱贫的东风,不仅实现了脱贫,还干出了他想要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