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雅河乡党委书记马文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干为先”的工作理念,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对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清单》,全力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为雅河脱贫攻坚胜利收关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乡391户贫困户、741人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4个贫困村如期“摘帽”。 2021年马文丽荣获辽宁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一、“聚焦”破难题,着力压实扶贫责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马文丽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意识,把抓好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她坚持一手抓责任落实,一手抓问题整改,认真钻研精准扶贫政策,领会精神实质。制定了脱贫目标、问题、风险三个清单,对帐销号,尤其是针对11户收入低于5000元的贫困户,挂图作战,以上率下,带头包户,并实行周调度进展等措施,抓牢脱贫责任主动权。遍访行政村所有贫困户,集中政策、资金、力量,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水、电、路等瓶颈问题,并采取入股企业分红、村级招商达效分税、村级之间项目“飞地”等方式,跨村统筹资源,创新实施产业融合,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乡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的村就有5个。
二、“聚力”强产业,着力完成脱贫致富。在马文丽的带领下,乡党委、政府全面推行“党支部+”模式,依托党员示范引领、产业大户带动、“牵手共同致富”等载体,把做强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任务,让贫困户就业有门路、脱贫有收入。结合地区产业优势,带领全乡高标准发展优质稻米、林下参、草莓和中药材等产业,村集体自建示范设施大棚32座,米厂1座,带动发展乡村农家乐46户。目前,仅雅河草莓产业一项,就带动7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及就业,实现增收200余万元。
三、“聚心”解民忧,着力完善扶贫服务。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入手,马文丽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大力推行“问题清单”为“满意清单”。全面梳理排查形成了扶贫工作10个目标,6个“问题清单”,2个“风险清单”,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消除短板、堵塞漏洞。同时,围绕脱贫攻坚,以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在全乡开展了“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助民富”活动。“结穷亲、心连心”,马文丽把贫困户的冷暖时时挂在心上,贫困户的大事小情总是尽心尽力办好。南边石哈达村贫困户隋明福年迈无劳动能力,老伴患脑血栓,行动不便,房屋破旧,家庭生活困难。得知情况后,马文丽第一时间联系城建部门,积极争取资金4.5万元为其建了新房,并自掏腰包为其购买冲水马桶和电视、被褥等生活用品。她还协调60余万元资金为全乡90余户贫困户老旧房屋进行修缮。积极实施贫困户就业意向调查,沟通对接企业、农场、合作社,为32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确保每个贫困户真正脱贫、满意脱贫。
四、“聚智”谋发展,着力凝聚扶贫合力。马文丽把“志气、智力双扶”作为帮扶目标,统筹发挥各方力量,对贫困户既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更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并结合脱贫攻坚验收年积极谋划“争做产业发展最美脱贫户”活动,用身边事感染教育身边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有效增强党在农村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按照“摘帽不摘帮扶”总要求,协调驻乡村干部、“第一书记”、社会力量合力开展“共建共嬴,携手脱贫攻坚”活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项目资金563万元、建房资金40万元,争取优秀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帮扶资金20万元,全部用于脱贫领域,从而实现了帮扶单位、派驻干部、爱心企业、贫困群众“共建多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