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挥洒青春汗水 驻村带富众乡亲的鸡蛋书记
挥洒青春汗水 驻村带富众乡亲的鸡蛋书记
【2021-06-09 来源:中共铁岭市委宣传部】

作为一名80后驻村干部,铁岭市委办驻昌图县八面城镇丁家村第一书记杨魏把所帮扶的贫困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执着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将满腔抱负和青春汗水挥洒在辽北的黑土地上,团结带领全村百姓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以招商为突破,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还辐射四周,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被百姓亲切地称为鸡蛋书记。在他的付出和推动下,如今的丁家村不仅摘掉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更成为全市脱贫致富的典型,并于2020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其个人也先后荣获铁岭五一劳动奖章、铁岭市优秀选派干部、“铁岭好人·最美扶贫人”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被《辽宁新闻》和《共产党员》杂志报道刊发。

一、扶贫扶志,以党建为引领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自2018年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杨魏以身作则,主动作为,带头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党日活动,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开原、铁岭县等地考察学习,提升发展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指导村党支部开设发展党员绿色通道,动员43名优秀青年村民申请入党,其中,25人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人已成为正式党员;推动党员责任示范区建设,选拔35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网格示范员,对全村630户村民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通政策落实和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党日活动,筹集资金建成了党性锤炼基地村史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农民书屋、就业培训基地,举办葫芦烙画、农民画培训班和新时代文明新风文艺晚会、唱红歌颂红诗大会等文化活动,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组织29名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各种代办服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杨魏动员下,大学毕业生李春生不仅考上了昌图县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当选了新一届的村委成员,还回村创办了水泥制品加工厂带领村民创收。2020年,丁家村先后被评为昌图县五四红旗团支部和铁岭市五星级标兵支部。

二、汇聚力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提升帮扶成效,杨魏广泛发动昌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通铁岭分公司、市妇婴医院、八面城镇供电所等几十家爱心企业和单位到丁家村开展党建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保险扶贫、医疗扶贫等活动,捐资捐物30多万元。动员爱心人士每年捐款15000多元,资助6名贫困学生;组建起乡村振兴志愿者联盟,帮助村民增加劳务收入近150万元;联系企业和爱心团队走访慰问残疾学生和贫困老人,捐赠物品折款3万多元;建立助学奖励基金,连续两年对49名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及家长进行奖励。协调争取中邮保险辽宁分公司保险扶贫项目,免费为丁家村及周边村的6984名贫困人口提供保额价值3.38亿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此外,为了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杨魏还与铁岭日报社共同发起创办了“淘宝农家院”公益项目,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坚持每周开展助农直播,帮助农户增收10多万元。

三、产业扶贫,增强村集体和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在杨魏与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丁家村通过招商引资和争取各项资金2000多万元,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绿化美化村屯环境,建立了2个校企合作基地,1家省级专家学会服务站和2家市级专家工作站,成立了种鹅繁育、蔬菜种植和苗木种植等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雇工等方式帮助村民年增收200多万元,形成了以旱稻种植和肉牛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全村80%的耕地实现了适度规模化经营,探索出“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相互参资入股,互助式混合经营”高质量产业发展之路。到2020年底,村集体年增收近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000多元。种植的旱稻大米获得了有机认证,远销上海、南京等地。

“整合资源,打造扶贫旅游电商村。”随着村里环境越来越美,2019年,杨魏依托村内特色资源,打造村史馆、飞牛牧场、农耕体验园和福禄海等特色景点,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和执着奋斗文化传播发展服务公司,建立邮政电商快递服务站,组织村民成立旗袍队、秧歌队,开通网络直播,展示才艺,并先后举办网络直播歌手大赛、农民丰收节等文艺活动,成功吸引逾千名城里游客到村开展扶贫旅游,采购农产品,让村民在“玩”中找到增收致富渠道。

2020年,为了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让病、残、年老的群众不返贫不增贫,杨魏又探索实施了庭院经济与消费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新模式,联系引进爱心人士投资30万元创办铁三鲜农业商贸有限公司,注册铁三鲜品牌,成立养殖合作社,向贫困户免费发放鸡雏、鹅雏,指导村民利用闲置庭院饲养鸡鹅,发展庭院内的微型循环农业,并在市内开办了两家实体连锁店和网店,通过线下实体销售+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村里各种农产品。仅半年多时间,就帮助丁家村在内的近5000户群众增收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