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实际、情系百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一到村里,便活跃在田间地头和村民的家中。土路影响村民运输出行、水源不足影响村民饮水、因病让村民致贫等这些困难,她都记在脑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来了不到一个月,她就写起了申请、找到了领导、求上了朋友,又不辞辛苦多次辗转奔波市、区交通和水利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上报道路修建和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设计测量修建期间她又和工作人员、村干部顶着炎炎烈日工作在道路施工现场。经过她的努力,三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约400余万元,许家社区广文屯、石固沟、丁屯等5个屯子约7.5公里的道路全部顺利如期实现了硬覆盖,特别是1项饮水工程,一下子就可以解决了5个屯老百姓用水不足的难题。为了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她还争取省市妇联“两癌”救助资金,为街道2个社区的3名患病贫困母亲每人送去救助金1万元;争取组织、企业及爱心人士资助5万余元,帮扶救助唐街道70余户困难户,送去救助金及慰问品。同时,还积极争取企业支持,捐赠价值5000元的物品,慰问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帮助因疫情导致大米滞销的老百姓卖出家中所有7千斤的大米,使其增加收入24500元。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助力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空白的现状如何尽快改变,是她到村里后摆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破解这一难题,一缺项目二缺资金三缺技术四怕收获时卖不出去。她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边干边学逐一破解。带着第一书记、村干部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结合实际找准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项目,经过村“两委”反复商讨,最终选择了品种优的地瓜种植项目,为了解决地瓜种植资金、销路的难题,她第一时间找到组织,申请了市妇联“振兴巾帼村”和“乡村振兴巾帼基地”项目资金14万元,一部分用于集体经济发展,另一部分用于村里的绿三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并带动本村50余名妇女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她还帮着合作社找平台,跑市场,寻资源,这中间不知跑了多少路,也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她的努力,三年来共同帮助合作销售葡萄近10万元,与此同时,她又与合作社签订地瓜销售帮扶协议,与市职业女性联谊会女企业家分会达成地瓜销售合作意向,向身边亲朋好友早早的宣传推销起村里的地瓜,并统一制作包装、统一定价、打造品牌,共同助力村集体增收,让村干部彻底吃了个“定心丸”。 二年多来,她利用村里现有的8亩集体土地打造“地瓜实验田”,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领其转变观念、转型发展、共同致富,2020年底她所在的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7万元。
三、担当作为,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举力攻坚。她说:“三年的驻村经历告诉我,第一书记这岗位很重要,但他绝不是叫在嘴上、写在纸上的书记,而是要有真本领、敢担当、能克难的第一书记”。面对“8.20”暴风雨防汛抢险、新冠疫情防控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重难点工作,她从未退缩,始终和村“两委”干部奋战在一线。汛情期间,她与村“两委”干部组织村民组长排查危房险房、转移困难群众,对不肯离开的便耐心地和村民交流解释、并联系其家人,确保每一位面临危险的村民都能安全撤离,平稳渡过汛期。面对全员核酸检测的重任,她迎难而上,第一时间组织成立12人工作小组、细化任务分工、选定布置场地,全面开展核酸检测,既做好现场统筹安排,又当好替补队员,哪缺往哪补,同时她还亲自带领一组人员到村民家中做入户检测工作,既要做好解释,更要零距离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积极配合,风险不言而喻。面对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难题,她以丁屯道路硬化为契机,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屯,发动百姓自发清理三堆,把门前的石头瓦块变废为宝,砌彩砖、砌园墙和粪池围挡,并选树“人居环境示范户”,带头做好宣传引导开展义工活动,即节省了资金,又营造了“大家贡献力量,共同美化家园”的良好氛围;以宣传推广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为契机,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制作“农村环境卫生公约”、“五指分类法”等宣传板,把老百姓房屋的墙体利用起来搞宣传;争取企业的支持,为丁屯75户家庭每户配备了2个垃圾分类桶,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逐步养成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