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王汝民同志响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的号召,主动请缨到农村去,当起了普兰店区唐家房街道巴家村的第一书记。刚到巴家村的时候,他通过对村两委成员、村民组“三长”细致了解和挨家挨户的深入调研,了解到巴家村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而且村民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每年会有很多富余的绿色产品,但由于没有销路,很多绿色产品都白白浪费掉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他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和政策,首先推动和扶持村里成立大连众富圆土地股份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合作社将村民富余的绿色产品收集包装,他又积极地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同事为村里的绿色产品大力宣传,寻求销路。
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与大连亿达物业服务集团第一书记店签定了农产品供销协议,不仅让村里富余的绿色产品变废为宝,也为村民们打开了“绿色食品”的品牌销路。仅2020春节期间就销售农产品2万余元。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条件艰苦,运输资源短缺,他用自己的私家车充当运货车,频繁往返于大连市区和巴家村之间。村民们都开玩笑地说:“王书记的小车比大解放都管用!”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首战告捷并没有让他安于现状,军人出身的他,身上总是有着一股再攀高峰的劲头。他利用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整合全街道优势资源,发掘当地的优质农副产品,丰富农村合作社的产品种类:粉条、地瓜、鸡蛋、鹅蛋、羊奶、桃子、软枣猕猴桃、年猪订养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加入,也使得农村合作社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俗话说得好,“家有梧桐,引凤来仪”,良好的口碑和扎实的基础,吸引了大批商家的注意。政府菜篮子工程承包商就主动找到王书记洽谈双方合作事宜,经过公司负责同志实地考察,双方对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达成一致,签定了合作框架协议,巴家村正式成为了“菜篮子”工程社区蔬菜直通车直采基地。合作方负责人高兴地说:“有你们这么好的‘菜园子’,我们就有信心让百姓对我们的‘菜篮子’放一百个心!”
对蔬菜直通车直采基地今后的发展,王书记早有规划,目前合作社经营逐步走向成熟,接下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蔬菜直通车功能,依托合作社平台将本村和附近乡村的特色农产品集中过来,逐步扩大经营农产品品种和规模。同时王书记和村领导正在积极筹备豆制品加工厂的项目,并为集体收入薄弱村的专项养殖项目做好配套,形成村集体畜牧养殖和豆制品加工相互支撑,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与村产业项目合作社(联合社)相互支撑的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产业快速发展。
王书记和村党总支书记有信心有决心带领村两委成员,利用好合作社平台和销售渠道建好村里‘菜园子’,丰富市民‘菜篮子’”,切实提高村集体的收入,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