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台镇吴窑村在2014年被确定为大连市低收入村,也是空壳村。吴窑村有507户,1697人,其中低保户25户28人,特殊困难群体16户,大多是老弱病残,思想意识落后、劳动技能落后,脱贫任务十分紧迫困难。2016年,当45岁的郑云兄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根据吴窑村特殊的地理位置,经过多方考察调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以平菇及蔬菜种植项目为突破口作为吴窑村产业扶贫项目,以“党建+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为基本模式,带领村民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啃好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使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2017年人均收入11544元上升到13814元。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村容村貌有效提升2019年又利用壮大村级资产资金200万建设31栋钢架蔬菜冷棚,带动贫困户13户,解决劳动力70多人,2019年人均收入15195元,19年年末吴窑村整村脱壳摘帽。
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对党事业的忠诚、对群众意愿的担当、对群众主体的尊重,成为吴窑村民脱贫路上的最亲最信的带头人。
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深厚感情。郑云兄是土生土长的吴窑人,务过农、从过工、办过厂,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党的信仰和对党组织的追求。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在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她把补齐政策理论短板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抓住各种机会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以来,她带领全村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动手撰写学习体会、召开学习研讨会,带领党员干部结合吴窑实际学深学透做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成为吴窑扶贫脱贫的具体思路和举措。用她自己的话讲“作为村支书,听党的话,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当村民最亲的人和家里最“不省心”的人。郑云兄曾开玩笑讲“村书记是我们家好几辈儿最大的官儿”。但是,在她身上老百姓却找不到丝毫官样。他们夫妻都是热心肠,家里有辆吉普车,邻居家有事都向他们开口借车、出车,他们从不会拒绝、从不要钱,还自己把油加满再给人家。他们家开了个厂子,虽然不大,但是不管效益好坏,从来不拖欠工人工资,乡亲们都愿意上他们厂子打工。她当上村书记以后,家里就变成了第二办公室,经常会有一些村民大晚上到郑云兄反映问题,甚至吵闹。她丈夫有时开玩笑,“你当个书记,我是又陪笑、又赔茶,被人指着鼻子骂还不敢吵吵”。村里规划建设食用菌培育基地时,她又动员老爹把载种了6年多已经进入盛果期的7000多棵枣树砍掉,填平了自家原有的5亩平塘,为食用菌基地建设提供场地。又把自家承包的16亩土地无偿提供出来建成集菌棒加工培育于一体年产90万棒的食用菌育种基地。
选好扶贫项目埋头苦干一干到底。在大量调研考察和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广泛研讨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决定利用上级划拨的200万扶贫专项资金为基础,推行食用菌产业项目,通过“党建+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组织村民种植食用菌,依靠产业脱贫。2017年9月14日,村里成立来了瓦房店圣和食用菌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20户,入股土地129.5亩。村党支部在坚持建档立档的基础上,细化分析贫困户的特殊情况,确定了合作社成员利用土地入股,每亩地折资800元按1股计算,每亩保底价200元,年底二次分红不低于300元。对具备劳动能力但自身难以承担承包费的2个贫困户,由郑云兄个人出资8万元垫付承包费,然后这两户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资助其他2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未参与合作社的贫困户,在出菇高峰期优先选择他们打帮工,仅打帮工一项就能为每个贫困户带来上万元收入。7月27日,第一个棚室正式出菇,当时的价格是每斤4.5元钱,当卖到第二茬蘑菇时,棚室租金和菌棒的成本基本收回,菇农们对前景非常乐观。但事业的发展总要承受各种磨难,8月20日,元台遭遇特大大洪水,使大多数菌棒受到严重的损坏。在瓦房店农发局和元台党政的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党员及群众召开代表大会一致并通过在原有每个菌棒补贴资1元钱的基础上再增加0.5 元钱,降低了种植户的损失。郑云兄还主动向市卫生局、中国人民解放军65316部队反映争取资金支持。10月下旬,郑云兄代表吴窑村通过了大连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答辩,为村集体又争取到了200万元专项资金,在2019年建设31栋蔬菜钢架冷棚,使“党建+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底气更足、干劲更足。目前,每个棚室纯收益达到2万多元,种植户普遍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
算好明白账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如何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用明白,必须给上级党组织和老百姓一个明确的交代。为此,郑云兄带领村党支部坚持政务公开、资金公开,有力保障了贫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贫困群众看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先后召开了村两委、村党员、村民代表及股东大会,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察组,从不同层面和农户中推选出7名在村里有威信负责人的同志成立扶贫项目监督小组,由第一书记担任组长,监督每个项目的资金支出和工作验收工作。为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到位,对于贫困户的资金补贴,都经过7人监督小组讨论、研究、筛选,名单要公开、公示、透明。同时扶贫资金使用必须经过第一书记签字,严防扶贫资金被挪用、滥用,确保扶贫资金公平、公正、透明、更高效的使用,也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扶贫资金是实实在在用在了自己身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郑云兄所思所想所作所成,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吴窑村村民说:“跟着郑书记干,我们不吃亏,郑书记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只要郑书记在,我们心里就有底”。2021年初换届选举结束,吴窑村民委员会新人新面貌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党建引领吴窑村产业基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品质,培育出新的品种。31栋蔬菜大棚培育白菜种苗、萝卜种苗,3月末在大地进行种植培育种子,7月中旬收获,培育白菜种苗和萝卜种苗每个棚室大约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种植每亩地可收入3000元左右,7月中旬以后可以种植秋季大白菜,水果萝卜,甜玉米,每亩地可收入1500元钱到2000元钱左右,可带动劳动力30多人,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为巩固脱贫攻坚打下牢固基础,为吴窑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美丽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促进吴窑村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