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朱孔夫同志优秀事迹
朱孔夫同志优秀事迹
【2021-06-17 来源:大连市沙河口区委组织部】

朱孔夫同志现任南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2018年4月,他主动请缨去脱贫攻坚第一线,到普兰店区星台街道担任第一副书记、董岚村第一书记。

他情系驻村、一心为民,充分发挥领头雁和桥梁纽带作用,帮助驻村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谋发展、定规划、跑项目,为全村增收致富和持续发展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

     三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星台街道和董岚村的每一个角落,在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了《三年帮扶工作规划》,提出了“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街村发展明确了方向。

一、加强党建引领

着力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取资金10万元为董岚村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新建汤屯运动广场,积极打造“红色”主题党建文化活动阵地。全力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组织参观学习、开展业务培训,让村级班子和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推进产业帮扶

     为摆脱传统产业束缚,积极开展经济形势和政策宣讲,组织外出学习考察,邀请专家进行培训,以“精神扶贫”促“精准脱贫”。共引资300余万元,建立葛根中草药种植基地,增加村级集体收入2万元;引导农户种植花生、地瓜,积极协调各企事业单位收购花生油,贸易金额达40万元,增加村级集体收入4万元;目前,董岚村已形成以黑花生、中草药为主打产品,以规模化养殖、设施农业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态势。

三、改善基础设施

    董岚村的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他积极争取资金新建村路(油路)7条共25公里,维修道路5.9公里,新建灌溉水井2座,加固维修方塘3处,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垃圾箱改造43个,改造卫生厕所230户,河道清理3000余延长米,加固河道3000延长米、水渠1000延长米、桥梁3处。

四、壮大集体经济

      盘活小学闲置校舍,积极协调各方将2个平溏进行发包,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花生深加工等措施提高蔬菜水果质量,实施各类农产品差价销售增加收入;用好用活扶贫资金,结合实情进行改革创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2019年末,集体经济“空壳村”——董岚村实现“脱壳”。

办实事办好事

      与其他书记一道,积极联系各地慈善机构为村内的困难边缘户发放生活补助近11万元;在南沙街道再就业市场无偿提供2个摊位,供星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为3户贫困户新建房屋;协调社会力量捐赠资金16万元,用于低收入家庭购买种子化肥,开展乡村义诊活动。

争取派出单位支持

      积极促推沙河口区企事业单位与星台街道签订《农产品销售合作协议》《星台一日游合作协议》《生鲜水果采购合同》《中草药种植意向书》等10余项合作开发协议(意向),并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在扶持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争取各类帮扶资金达226万元。

全力以赴抗击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他放弃休假,告别亲人,“逆行”回村,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会同驻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防控举措,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积极筹措口罩、酒精等各类防疫物资,解决了防护物品紧缺问题。

强化队伍建设

      作为我区派驻干部的负责人,他严格落实驻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不断加强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带头转变作风、帮办实事,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