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在东蓝旗村这块土地上,与满族弟兄朝夕相处已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践行初心的实践中,在上级党委、及各级组织的培养下,在三台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全家扶贫”肯实干
1、我和爱人常年住在村里。自打决定下乡任第一书记那天起,就决意住进村里,做一个地道有作为的村里人。此想法得到妻儿的支持,妻子辞退了大连“同仁堂”少儿中医诊所的工作,随我在村里租房驻扎协助扶贫。为此,我爱人每年光收入就损失近10万余元。在每年的洪水灾害中,我与爱人都会冒着大雨在危险的路段,开车走访每一位农户的住户家中。
2、儿子组建社会爱心团队送温暖。儿子刚毕业,就效仿父母的言行,联系社会爱心团队—沈阳人才思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争取到助学资金和慰问物质10万余元,并帮扶河东屯2019年考入瓦房店市八高中的王晓丹同学提供免费助学资金完成三年学业。爱心团队在走访近10户的困难户中,共发放电风扇10台,现金7000元。2019年,我的同事得了血癌的重病,自己能够第一时间,运用网络视频召开了家庭会议共同商量,最后一致决定把自己11月份的全部工资7007.12元全部捐献。家人的参与以此坚定自己的工作信仰,共同做好扶贫攻坚这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这些善举很快让村民视我们为亲人。
3、全家一起行动为老百姓办好事。 “利奇马”等洪水灾害过后,自己的爱人亲自带运货车,联系收购单位,把农副产品送到指定地点,帮助村民推销土豆、地瓜、大白菜、大萝卜、爱宕梨、大米、西瓜、葡萄等农副产品3.5万余斤,盈利近16万余元。解决农产品运不出去和滞销的难题。
二、“全勤扶贫”见实效
1、一年360天基本住在村里。制作的第一书记“连心卡”,为便于工作绘制“第一书记”工作墙;目前,利用工作和双休日坚持走访442户。写下了4本近38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
2、两个春节都到贫困户家送温暖。三年的除夕之夜,都是在村里的贫困户家中度过的,2019年全家人是在河东屯贫困户那长利家在一起,送去了我们购置的米、面、油、书包、文具盒、毛衣等物品和学习用品,还为每个孩子带去了400元的压岁包。2020年除夕带领全家走访了贫困的村民,坚守疫情第一线不断创新工作,与老百姓结为邻里,亲如兄弟。
3、节假日为农民奉献爱心。重阳节自费请贫困户泡温泉并为80岁的老人洗澡搓澡、吃饭。老人高兴的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天是关爱老人的节日。
三、“全争扶贫”有成果
在第一书记的实践中,我力所能及地坚持“全争扶贫”工作方法,取得可喜成效。
1、争取省直部门调研帮助。我哥哥在省政府研究室工作,我就争取他把省直机关部门请来调研,为我扶贫帮困出谋划策,还把《辽宁日报》农村部领导、省相关农事企业领导,如“欧李果”公司的董事长来指导工作,对老虎屯镇马圈子村的农果钙示范基地进行了参观调研,为拓展集体经济找抓手搭平台。
2、争取派出单位大力帮助。我是大连市总工会派出的一名干部,因此充分利用原单位的资源优势,为驻村扶贫寻求帮助。三年多来,在大连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筹集资金30万元为村里安装了120盏为村民服务的路灯;筹资1.6万元带领村党员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顺便考察城市的农贸市场,看现代市民的供求关系,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精品农业意识;筹资0.6万元为村秧歌队购置音响,弘扬满族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3、争取平时积累人脉上门帮助。三年来,我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协调解决这些难题。请来省市县三级电视台的记者,与村民们面对面沟通。通过大连市财政局、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请来大连市专业艺术团体到村里慰问演出,让村民在艺术家的采风中放开视野。努力提高村民健康意识,协调大连肛泰肛肠医院连续2年免费为乡镇及村民义诊500余人次,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4、争取资金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一是争取合理运用利用上级的帮扶资金110万元,整体布局一部分投资50万元发展农业设施建设扣大棚,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投资60万元与企业合作,采取投资固定资产并租赁的形式创收集体收入(每年6万元的集体收入)。二是去年争取到的400万元用于大棚建设的合作扶贫资金项目,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的工作模式启动,目前已竣工;三是驻村以来会同村“两委”班子注册资金50万元成立果菜种植、收购销售合作社;注册30万元成立农机翻地、耕地合作社;注册50万元成立果菜种植、收购销售合作社;目前已成立3个合作社。积极推动信息化,发展新农商,带动年轻人,培养电商带头人。
四、“三全”倾力扶贫工作取得佳绩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做成了很多群众不敢想的事儿。除了前文涉及到的软环境建设之外,我还一手修整了东蓝旗村农田排水沟8000多米,解决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修建2.5米宽的作业路。
在参加江苏.南京、重庆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契机,为三台乡的品牌大米、苹果、海参等分别售出1000余箱(袋),并争取线上订购600多箱(袋)。
争取资金为村民在设施农业上建大棚,为29户村民在81.31亩的土地上建起了45个冷暖棚,每户村民最高补贴3万元,最低补贴4987元。共计补贴款项50万元。
争取村集体经济建设,与央企爱地公司合作在34.064亩的土地上,承建花架大棚24个,创造了很多亮点,一个亮点,村里没有集体经济零的突破,争取了每年15.72万元或40万元的固定集体收入;二个亮点,在35个奋斗日中,施工进程提前3天完工;第三个亮点,在合约中的33亩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64亩,由合约中的23个大棚增加了1个大棚。
建设16处垃圾槽;在“厕所革命”中,协调资金42.3万元,完成了141个厕所的安装;上马大连和瓦房店市的民生工程—为每户村民安装自来水,解决我村633户饮水问题。2019年4月16日半岛晨报以头版整版篇幅对“选派干部忙治水,探索兴农新模式”进行了报道。
合理运用引进央企爱地公司驻村的有利条件,总计承包东兰旗村村民的土地400亩,承包费800元,承包费一次性付清,承包土地占东蓝旗总土地面积的1/6。雇佣东兰旗村农民工每年工资额在120万到150万之间,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收入,为实现进一步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