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扎根基层 投身扶贫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扎根基层 投身扶贫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2021-06-18 来源:中共铁岭市委宣传部】

扶贫办主任,身处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担负着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落实的重任。他是领导的“好助手”,贫困户的“贴心人”,是奋斗在扶贫工作一线的青年一代,是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12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坚韧的品格。工作4以来,麻树源同志一直从事扶贫工作,在工作中积极主动适应基层工作岗位,把扎根基层当做自我信念,把服务群众当做工作起点,把提高能力当做奋斗目标,在工作中提高站位,在服务中降低身位,真心实意的将自己融入到这片黑土地中,在本职岗位上挥洒汗水和热血。


一、扎根基层强信念,心系群众付真情


初入基层工作的他,被分配到扶贫岗位,“一定要干好扶贫工作,确确实实为农民办些实在事”在他的心底默默扎根。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他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载体,认真学习扶贫政策,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农民通俗易懂的“白话”、“乡话”。他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与农民拉家常,拉近与农民之间的距离,进而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用时三个月形成贫困人口情况报告,将全镇的贫困人口情况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制定帮扶措施,效果明显。贫困户王国栋,妻子是聋哑人,在一次入户调查中,他发现王国栋有在村屯周围务工的意愿,表示这样既能照顾妻子,又能增加收入。于是将王国栋安排到苗圃务工,干一些除草、浇水等简单工作,再次入户的时候,王国栋拉着他的手紧紧不放,说他是一名好干部,心里装着群众。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能入户走访,他就以电话的形式采集数据,在电话询问中得知个别中学生贫困家庭因电话问题无法上网课,他开展了“战疫情,助学子”捐献活动,筹集智能手机2部,发放到贫困户家中,解决了网课问题,贫困户含泪感激。


二、兢兢业业干本职,一丝不苟抓扶贫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资料、档案、统计、协调、政策宣传、走访是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他始终认为国家的好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要让符合政策的贫困人口更好的享受政策带来的温暖。每一次的识别和退出,他都主动请缨,带领相关部门进行入户核查,严控核查标准,力争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人员少任务多是基层工作的主要矛盾,面对这一现象,在“小家”与“大家”中他果断的选择了“大家”。人手不足就加班加点,方法不对就集思广益,休息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孩子经常埋怨爸爸怎么这么忙,都没有时间陪自己。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全镇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为了便于帮扶责任人掌握扶贫相关知识,他带领扶贫办工作人员利用82天时间整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详细信息、产业入股情况、帮扶责任人对接信息以及贫困户相关照片,形成镇、村脱贫攻坚手册,分发到党政班子成员及村干部手中,开卷答题,精准掌握扶贫政策及贫困户的详细情况。


三、加强学习补短板,扶志治愚走在前


习主席强调:“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怎样才能让贫困人口真正的摆脱贫困,共同富裕,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他把方向指在了有劳动能力且安于现状的贫困人口,将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列出清单,对34人逐一入户进行心里疏导,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务工参考范围,在他的沟通下,24人走出了“被动脱贫”的行列。经过这一事之后,他总结出来,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显得过于单薄,组织一次扶贫工作培训会的想法油然而生,让帮扶责任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掌握政策的宣传方法以及帮扶措施。他深夜赶工做课件,写文稿,现场参加培训100余人,效果明显,很多帮扶责任人都说这次培训实用性很大,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帮扶责任人无计可施的尴尬局面。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们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四海村贫困户李国军,家有三口人,妻子和儿子都患有精神疾病,日子过得非常困难,感觉很自卑。尤其是妻子李月侠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李月侠很有可能会越来越自卑。为此他和村干部一起,经常到李月侠家拉家常,同她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并且安排她丈夫到扶贫产业务工,增加收入,帮助她儿子李仁发展养殖业,慢慢的,她们的小日子过起来了,一家三口也有信心了,现在李月侠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


四、聚焦数据精准,探索创新方法


上班初期,在核对数据过程中,他经常发现核算收入时有计算错误的地方,面对大量的数据计算,多少都会有出差错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统计数据中,利用办公软件的公式关联计算,一下联想到数据计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经过5天的研究探讨,头道镇电子版信息采集表投入使用,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只要数据准,核算不存在错误”,党委书记王铁钧同志经常这么信心十足的说。两年来,经过各级部门的检查、抽查,数据核算没有出现过一次误差。他认为,脱贫攻坚工作讲的就是精准,在各项工作中要有“绣花”的劲头,才能让扶贫工作实实在在见到成效。


他经常说:“扶贫工作不仅仅是国家的任务,更是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的一个契机,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首先要让政策落地生根,更要让百姓们真正通过政策来实现脱贫致富。”年轻的他有着“甘当扶贫孺子牛”的精神,将一腔热血洒下基层,用一股情怀联系群众,用一份热情融入扶贫,他要在这个广阔土地上扎根自己,锤炼自己,为工作尽职尽责,为百姓尽心尽力,敢于担当、务实求效、倾情帮扶,本着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人一户,脱贫攻坚没有退路,只有义无反顾的想法,他继续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奋力演奏着有力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