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真情撒满扶贫路
真情撒满扶贫路
【2021-06-23 来源:瓦房店市委组织部】

位于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西南部的东蓝旗村,距三台乡政府近10余公里,这里四周环山,全村共有653个家庭,2234的人口,是当地有名的低收入村之一。三年前,时任大连市总工会中层干部的李洪伟受上级委派来到东蓝旗村,由此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打响了一场“三全”式第一书记扶贫攻坚战。

“自从来到三台满族乡东蓝旗村的第一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全勤扶贫、全家扶贫、全身心扶贫”的“三全”式第一书记。”

“全家”扶贫把家安在“东蓝旗”

对于李洪伟来说,2018年4月2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曾经当过兵的他常说,“我就是一颗螺丝钉,不管组织把我放在哪里,我都要坚守本分、发光发热。”

李洪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部队到地方,从军营到机关,每次人生角色的重大转换他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而这次挂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转换却显得有些过于陌生——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才能了解农民朋友的心思,做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如何才能尽快摸出门道,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李洪伟时刻感受着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东蓝旗村问题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要脱贫致富,关键是提高群众的心气儿,用实际行动让大家感受到党的政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拥有更多的信心。为此,我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1、把家搬到村子里扶贫。自打决定下乡任第一书记那天起,就决意住进村里,做一个地道有作为的村里人。此想法得到妻儿的支持,妻子辞退了中医诊所高薪的工作,随我把家搬到了村里一同驻村扶贫。坚定自己的工作信仰,共同做好扶贫这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与此同时,李洪伟为方便联系群众,制作了第一书记“连心卡”、为利于工作绘制“第一书记”工作墙;目前,利用工作和双休日累计走访469户,写下38万余字的扶贫日志。

2、儿子组建社会爱心团队送温暖。儿子刚毕业,就效仿父母的言行,联系社会爱心团队—沈阳人才思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争取到助学资金和慰问物质10万余元,并帮扶河东屯2019年考入瓦房店市八高中的王晓丹同学提供免费助学资金完成三年学业。爱心团队在走访近10户的困难户中,送到电风扇80台,现金7000元。这些善举让村民很宽慰。

3、全家一起行动为老百姓办好事。洪水灾害过后,自己的爱人亲自带运货车,联系收购单位,把农副产品送到指定地点,帮助村民推销土豆、地瓜、大白菜、大萝卜、爱宕梨、大米、西瓜、葡萄等农副产品3.5万余斤,盈利近16万余元。解决农产品运不出去和滞销的难题。在参加江苏.南京2019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及全国品牌农产品交易会的契机,为三台乡的品牌大米和苹果分别售出农产品310余箱,并争取线上订购300多箱。

2019年的除夕之夜,全家人是在河东屯贫困户那长利家度过的,送去了我们购置的米面油、书包、文具盒、半导体、毛衣等物品和学习用品,还为孩子们带去了400元的压岁包。同样是军人出身的那长利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我们实干体贴的好书记,这个除夕我们全家永远不会忘记。

“全勤”扶贫俯下身子干实事

李洪伟深知,原来机关的工作方法未必符合农村基层实际,不能凭经验、想当然。他反复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沉下去,给老百姓办实事”;一年360天基本住在村里搞调研。由于对扶贫的相关政策了解比较清晰,他准确地掌握了东蓝旗村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致贫原因。在李洪伟看来,脱贫攻坚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常抓不懈的党员阵地建设。

1、坚持“三会一课”与活动相结合。一是上党课发动党员、骨干、积极分子分组包干,组成凝心聚力的团队,抓好党员队伍和党员阵地建设。目前,争取乡党委、乡政府累计资金10万余元为村里完善党建阵地和绿化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七一”党的生日期间,组织东蓝旗村党支部连续2年开展活动,相继组织村里的55名党员、骨干和积极分子,来到“关向应纪念馆”等地瞻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组织45名党员骨干上党课,搞座谈不断坚定革命信仰;每年的“八一”建军节组织退伍老兵召开茶话会和座谈会交流战友情,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还给村里四名现役军人写去了慰问信,告诉村子建设和发展情况,让他们安心服役。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活动,村“两委”班子及党员群众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2、脱贫攻坚离不开知识和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工作中发现村民普遍缺乏法律和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主动联系派出单位大连市总工会、大连九三学社市总工会支社、辽宁和轩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同志一行7人请到东蓝旗村。并积极促成签订农业科技帮扶和法律援助扶贫两个帮扶项目,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二是村子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是短板;大连市委常委骆东升副市长带领20余人,深入驻村对发展集体经济和人居环境治理进行调研,并提出了土地流转是未来发展趋势;满族风情一条街和路灯建设搞得很好。东蓝旗村地势平坦,适合搞集体经济,要把东蓝旗村的土地搞大规模集约化经营 。

截止目前,第一书记李洪伟,争取乡党委的帮衬,依托村“两委”班子,共同协调项目资金630余万元;融投资50万元成立果菜种植、收购销售合作社;融投资30万元成立农机翻地、耕地合作社;融投资50万元成立果菜种植、收购销售合作社;总计成立3个合作社。

除此之外,李洪伟还积极协调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大连天津街肛泰肛肠医院,连续2年为三台满族

乡全体机关干部及东蓝旗村的411名人员进行了全程免费体检和治疗。

“全争”扶贫调动资源谋发展

李洪伟常说,“我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靠组织、争取全社会的爱心人士,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争取省直部门调研帮助。自己哥哥在省政府研究室工作,争取他把省直机关部门请来调研,为扶贫帮困出谋划策,促使在党建工作和项目的争取上给予和提供东蓝旗村更多的关怀及平台。为拓展集体经济找抓手搭平台。

2、争取派出单位大力帮助。李洪伟是大连市总工会派出的一名干部,因此充分利用原单位的资源优势,为驻村扶贫寻求帮助。经过积极协商和联络,在大连市总工会的鼎力支持下,连续3年筹资30万元对东蓝旗村涉及 “光明工程”的2个自然屯,21条道路,总长为4100余米进行了路灯改造并安装防水防潮直立杆式太阳能照明灯120盏。直接受益农户家庭400余户,受益家庭人数近2000余人。

3、争取平时积累人脉上门帮助。两年来,为村子搭建各种平台,解决文化与生活难题。请来省市县三级电视台,与村民们开展活动。把大连市专业艺术团、大连市职工文联书画艺术团尹贤明团长率队,由大连市著名书画艺术家、书法家张德鹏,张绍先等一行10人组成的团队。请到村里慰问演出,送福字、写对联、送字画。让村民在艺术家的采风中放开视野。

4、争取资金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一是紧跟乡党委、乡政府未来发展新思路,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工作。用创新的发展思路,做好“一乡一企”“一村一品”的工作落实,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抓好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运用上级的帮扶资金110万元,乡级指导整体布局,争取资金为村民在设施农业上建大棚,一部分投资50万元发展农业设施建设扣大棚,为29户村民在81.31亩的土地上建起了45个冷暖棚,每户村民最高补贴3万元,最低补贴4987元。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投资60万元与企业合作,创收集体收入(目前村总体固定收入15.27万元);在乡党委的帮衬下争取到400万元扶贫资金项目,村集体固定收入达到40万余元。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协调大连市邮政局快递部的同志们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开车到村里开展公益扶贫活动,为

困难村民送去了有机蔬菜、豆制品、牛肉、黄豆、猪肉罐头等120袋(盒)、半导体收音机25台、雨伞110个、儿童杯药枕等物品。

驻村以来,李洪伟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各方面社会资源为东蓝旗村的老百姓办实事——给村里修建排水沟2000米,解决雨季村民农田排水困难,修建长8000米、宽2.5米宽作业路,解决农产品运不出去的难题……他不忘初心的真情付出感动着东蓝旗村的村民,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大家自发地凑钱定制了一面锦旗送给他们最可敬的扶贫第一书记。

谈起三年来东蓝旗村的变化,李洪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扶贫工作就是要让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我们凭借集体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正在塑造东蓝旗村和崭新的东蓝旗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前面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